大部分的經幡都是絲綢做的,顏色有藍、白、紅、黃、綠等。大部分是素色,大小不壹。經紗橫幅有特定的含義,其組合和排列的順序有嚴格的規定。經幡上印有許多經文和鳥獸圖案,每個圖案也有壹定的象征意義。據說經幡是藏民祈求好運的象征。藏民每年都會選擇吉日,舉行慶典,更新經幡。之所以插經幡,是因為當地信徒大多沒有文化,不會讀經,只是為了依靠自然的力量。風每吹壹次經幡,就代表他們念壹次經,表達對天的虔誠和敬意。
就外形而言大致有以下幾種經幡:壹種是藍、白、紅、綠、黃的小方塊按壹定順序縫在壹根長繩上,高掛在兩座小山之間;壹種是幾米長的窄布條,紅色或白色,上面印著密密麻麻的經書。長條的壹邊連接著壹根粗木桿,立在球場前,路邊或山口處。還有五個不同顏色的無字橫幅和壹個單色邊的主橫幅的組合,主橫幅有經驗和鳥獸圖案。
經幡記錄了藏族人民內心對世界的信仰。他們把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和對命運的祈禱寄托給藏民。它們有著濃厚的佛教色彩,也是藏區壹道獨特的風景。
代表藏族信仰和崇拜的經幡(又稱風馬旗),最早見於噶舉派(白派)的“牟達”上。牟達在藏語中是“霧”和“繩”的組合。現實中的牟達是壹種從地面通向空中的牛毛繩。繩子上掛著寫有經文和圖騰崇拜的白色橫幅,象征吉祥平安。經幡上的圖案主要是龍、鳳、雪獅、神鳥、佛像等吉祥物。隨著佛教的發展,經幡的應用範圍從牟大發展到屋頂、山丘、樹木、橋梁、佛塔,從白色發展到紅、黃、藍、白、紫、綠。形狀從方形擴展到長方形,寬闊甚至組合;內容越來越豐富。
經幡其實是壹種印在布上的版畫作品,它和馬爾尼石雕、壁畫壹樣,不僅具有宗教意義,而且具有藝術價值,是中國民間版畫中鮮為人知的品種。
經幡藝術的內容相當豐富。有歷代高僧聖賢的傳記和畫像,如蓮花生大師、米拉日巴大師、宗喀巴大師、藏戲創始人唐東傑波等。此外,佛經中的故事傳說題材在經幡藝術中也占有壹定的比重。這些經幡代表了藏族同胞的信仰。這是因為在舊社會,西藏底層人民生活在混亂之中,承受著沈重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把對新生活和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虛幻的來世上,以虔誠的行為換取通往天堂的廉價“船票”,經幡成為人們寄托理想的藝術形式。比如佛本生的故事裏,因果報應輪回等抽象的教義,都是通過藝術想象來揭示的,比如“舍命餵虎”、“割肉換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