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如何理解文言文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如何理解文言文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與文言文中的實詞相比,文言文中的虛詞用得很少,但使用頻率很高,因為它可以表現各種語法關系,表達特定語境中的語氣。文言文常用虛詞的考查範圍近年來有所變化。高考語文大綱中只保留了18個虛詞,即“兒”、“和”、“乎”、“奈”、“起”、“若”、“為”、“焉”、“壹”、“於”、“則”。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文言文虛詞的考查呈現出以下特點:壹是選讀材料以外的例句多取自中學課本;其次,從考查的角度來看,壹般要求從意義和用法兩個方面來解題,即要求考生理解虛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義和語法功能;第三,題型設計壹般有四個選項,需要判斷所加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的異同。

技術指導

高考文言文虛詞的題型設計,壹般要求區分其意義和用法的異同。考生答好這類文言文虛詞的關鍵是加強平時的積累。當然必須輔以技巧,才能事半功倍。下面筆者介紹壹些基本方法,供考生參考。

壹、詞類的定義

文言文中有些詞具有實詞和虛詞的雙重性。根據上下文,只要能推斷出它們的詞性不同,用法肯定是不同的。比如,(高考語文北京卷,第7題,B項,2010)“城裏人笑其異/不懶迎其人”,前者是動詞,意為“想”,後者是介詞,意為“因,因”。

二、數學替換法

比如,(高考語文浙江卷18題C項,2010)“我因風雨免於尷尬/繁華”,其中第壹句中的“顏”是語氣詞,表示“我免於罪責”;第二句的考生都很清楚“顏”是兼詞,相當於“於”。從那裏,代入第壹句,顯然是不合理的。

第三,語法切入法

比如,(C項,10,山東卷,高考,2010)“公瑾從軍諫/聞諸侯有勇”就是考察這兩句話的語法結構。第壹句修飾“隨建議從軍”,第二句修飾“有勇氣聽”,都是偏結構。

第四,上下文推斷法

比如,(A項,18題,浙江卷,高考,2010)“它只著重於‘易’,它的正色是惡。”第壹句話上面的語境是“妳不跟老師學,妳的朋友會勸妳,妳會說,‘聖賢之言,迷於精粹,……’”第二句話出自課文《行樂》。原文的語境是“天空是灰色的,是正是邪?”它是遙遠的、無所不知的、極其邪惡的?”其中,“正色”和“遠而全能”是備選。可見這裏的“起”是連詞,可以翻譯為“或,或”。

2010高考語文18卷中,考查頻率最高的五個虛詞分別是:之(6次)、易(5次)、爾(5次)、於(4次)、齊(3次)。下面,筆者詳細列舉了“兒”、“壹”、“之”三個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供考生參考:

首先,和

(壹)用作連詞,可以連接詞、短語和從句,表達各種關系:

1.坐標關系。壹般不翻譯,有時候可以翻譯成“妳”。比如螃蟹跪六次,捏兩下。

2.遞進關系。可以翻譯成“和”和”。比如君子博學,以參天救己。

3.承擔關系。可以翻譯成“就”和“然後”也可以不翻譯。例如,郁芳急於返回,但大聲發送它在水面上。

4.轉折關系。可以翻譯成“但是”和“確”。如:綠,取之於藍,綠即是藍。

5.假設關系。可以翻譯成“如果”和“如果”。比如有興趣的可以期待壹下馬。

6.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以翻譯成“土地”,也可以不翻譯。嘗了壹天,想了壹天。

(2)用作代詞,僅用於第二人稱,壹般用作定語,譯為“妳的”;偶爾也作主語,翻譯成“妳”。如:某地,而母親在此。

(3)雙音節虛詞“just”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情態助詞,相當於“just”。知識是有先後順序的,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

第二,要

(壹)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來或依靠來表示動作和行為的工具和方法,可以翻譯為“用”、“取”、“依靠”、“根據”“依靠”等等。我想和十五個城市壹起邀請伊比。(《廉頗藺相如傳》“易”可譯為“勇”)疆域之民不取府界,固國不取山澗之險,征服天下不取戰局之利。(“得到的幫助多,失去的幫助就少”,“同”可譯為“同”)。(《赤壁之戰》,“夷”可譯為“夷”)當時大中撫吳之人,乃魏之私...(《五人墓碑》,“夷”可譯為“夷”)

2.表示行動和行為的原因,可以翻譯為“原因”和“起因”。比如說,壹石激起千層浪,抵擋不住秦的喜悅。

3.導入的動作或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與“於”相同,可譯為“在”和“從”。比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騎著暴風雪從京城過來。

4.用在表示人的詞語前面,可以翻譯成“引領”和“攜帶”,實際上就是把“到”這個詞作為工具的靈活運用。(公子)想去做客,趙雙雙死了。

(二)用作連詞,用法與“和”有較多相同之處,但不能用於轉折關系。

1.代表並列或前進。常用來連接動詞和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和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以翻譯成“和”、“與”和”,也可以省略翻譯。比如壹個男人在附近,就會有很多遊客。

2.表示承接。“壹”之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面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兒”,也可省略。余和四人相擁著火堆進入。

3.表達目的。“壹”後的動作行為是前壹個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來”和“用”。比如寫《世說》使之。

4.展示結果。“壹”後的動作行為是前壹個動作行為的結果,可譯為“作為結果”等等。例如,低估自己是不可取的...從而堵住忠諫之路。

5.註明原因。用在表示原因的從句前,可譯為“因為”。如:諸侯以子賢,客多,十余年不敢加兵謀魏。

6.表示修改。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以翻譯成“兒”,也可以省略。如:木欣欣向榮,春暖花開。

(3)雙音節虛詞“史燚”、“史燚”等同於“因此”,導致事件的發展或推斷。如:想起來了,感嘆李淵的單純,嘲笑李博的醜陋。

第三,it

(壹)用作代詞,分為幾種情況:

1.人稱代詞。可以表示人、事、物,可以翻譯為“他”、“他們”或“它”、“他們”。比如寫《世說》使之。2.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本”。比如第二種策略(2)作為助詞,分幾種情況:

1.結構助詞。作為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時不譯。比如我養不了吳國的全部土地和幾十萬人。

2.結構助詞。作為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和補語之間,可以翻譯為“的”。如:古人。

3.結構助詞。用在高級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是介詞賓語的標誌,翻譯時應省略。如:怎麽了?

4.結構助詞。主謂短語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或從句時,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之”來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必翻譯。如:師道未久傳!很難被迷惑!

5.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三個詞之間,使之成為四個詞,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翻譯時應省略。如:時間久了,眼神似乎有些尷尬,意思是很悠閑。

關於“於”。“氣”的用法和意義可以通過上面的方法整理出來,這裏就不贅述了。

同步突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 ~ 4。

韓信將軍

在(1)上,放輕松和相信自己說的話(2)是有區別的。他問:“跟我壹樣,可以學幾何嗎?”信上說:“陛下只能出十萬。”他說:“如果妳是公職人員呢?”嶽:“作為大臣,多多益善。”他笑著說:“越多越好,我的鳥兒有什麽吃的?”信中說:“陛下不能當將軍,只能當好將軍。這就是為什麽辛是陛下的鳥。”

【註】(1)以上:指劉邦,漢高祖。(2)差:高高低低。

1.解釋下列句子中粗體字。

(1)品味()從容忠厚。

(2)和我壹樣,我可以把()幾何。

(3)我的鳥是什麽()

(4)這就是為什麽信()是陛下的鳥。

2.翻譯文言文材料中帶下劃線的句子。

品味淡定和能夠相信文字是有區別的。

翻譯:

請從上面找出壹個成語並解釋它。

答:

4.韓信和漢高祖劉邦的性格特點是什麽?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 ~ 2。

石覺(王玨)和淩軒等於輔助政治。皇帝說:“妳的名字是淩軒和其他材料給我,妳叫自己是誰?”他說:“我勤政報國,無所不知。我不如淩軒;賢惠文武,我將入相,不及荊;申請詳細,出納只許,大臣不如顏博;要幫無數劇,必須很多人做,我不如妳;以諫為心,與其堯舜辱君,不如征臣。動亂之時,疾惡善,臣壹日之長。”皇帝稱善。(選自《新唐書》)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粗體字。

(1)恥()君不如()堯舜。

(2)()中的部長數比()多壹天。

2.翻譯文言文材料中帶下劃線的句子。

皇帝說:“妳的名字是淩軒和其他材料給我,妳叫自己是誰?”

翻譯: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 2題。

齊國有女子,其貌不揚,無與倫比,綽號“無鹽女”。他也是人,眼睛深邃,關節長而有力,鼻喉僵硬,脂肪少,背胸彎曲,漆皮。到了第三十年,就忍無可忍了。於是我把短棕擦了,我要宣布王者。我想看看。他說,“虞姬,啟智不賣女人。文君,國王的聖人,願意準備打掃後宮,並在司馬門外點頭。只有王興能允許。”向它致敬的人會聞到它的味道。宣王坊把酒放在露臺上,聞聲而笑,不掩嘴,道:“這世上多難對付的姑娘。”於是王旋召見他,對他說:“從前,先王為我娶了壹個妃子,她們都是為王位而準備的。今天,我聽著鄭的聲音,謳歌感傷,發揚“興楚”的遺風。今天老婆不讓村裏穿衣服,卻要做萬騎之主。有什麽奇跡嗎?”無鹽女對她說:“沒什麽,我佩服陛下的美貌。”國王說:“雖然,妳為什麽快樂?”良久,他說:“我在偷偷自得其樂。”國王說:“我要的是隱蔽。試試看。”死前,他突然消失了。王玄被嚇壞了,但他退休了,不能得到它。明天,傅庚打電話來問他,他卻擡了擡眼睛,揚了揚牙齒,說:“天啊!哎!”這是第四個。王玄說:“我願意傾聽我的生活。”

無鹽女對她說:“今王之國亦王之,西有敵國,南有敵國,外有兩國之難,故大家不附之。春秋四十,壯士不立,而贊女,尊善而忽依。壹旦山崩地裂,國家不確定,這也是壹種危險。漸漸有五重,金白玉,長疏,玉珠,甚至擺件,眾人皆止,亦危矣。聖賢藏於深山,阿諛強於左右,邪偽立於本朝,諫者不得入。這三種危險也是。縱情酒漿,夜續朝拜,女人樂得優秀。他們橫笑,外不練諸侯之禮,內不抓治國之術,也是危險的。所以:‘哦!“差不多了!””於是王旋·冉彥默不作聲,意思是到墳墓裏去。突然,我驕傲的嘆了口氣:“好痛,妳的話裏沒有鹽!我今天聽說了我的危險,我的危險幾乎是不完全的。“於是我漸止,止女樂,退阿諛,刻,選兵馬,作真寶,作四公門招直言;擇吉日,立太子,入慈母,顯隱女,拜無鹽王為皇後。而國之安,醜女之威也。

(選自劉向《新序·雜事二》)

【註】①幹:求財。②不完整:表示國家無法保存。

1.下列句子中,用粗體表示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只有王興答應了/滿腔熱情,武器拿了起來。

b)崇秦者強於聞/及某寶之理。

C.邪虛立本朝/此處再看將軍。

D.突然,我很驕傲,嘆息/某處,我媽站在這裏。

2.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天我老婆在村裏不準穿衣服,但是她要做萬城的主人,有奇跡嗎?

翻譯:

(2)沒什麽,我很佩服王者之美。

翻譯:

(3)壹旦山頭崩塌,國家將前途未蔔,這將是壹種危險。

翻譯:

參考答案:

1.1的原因。(1)壹次(2) led (3)到“捕獲”(4)...2.皇帝有壹次和韓信隨便聊了壹下將軍們的才能,認為他們各有所長。3.越多越好。4.韓信:他高人壹等,自信又自吹自擂。劉邦:知人善任,沈著冷靜,機智過人。

第二,1。(1)取...作為壹個恥辱/比得上(2)/2。唐太宗對(他)說:“請評價壹下淩軒等人的才能,告訴我誰比這些人更有才能?”

文言文參考譯文:

當時,王玨和淩軒壹起輔佐朝政。唐太宗對(他)說:“請評價壹下淩軒等人的才能,告訴我誰比這些人更有才能?”王爵答道:“我勤政報國,朝中沒有我不關心的事。我不如淩軒;我不如李菁;上壹次的表現詳細而清晰,思路也很恰當。我不如顏博;管理繁重的事務,什麽都要做,我還不如穿;我以諫為己任,君不如堯舜為恥。我沒有魏徵好。至於打擊壞人,獎勵好人好事,我是痛恨邪惡,喜歡善良美好的。我和他們相比有壹點優勢。”太宗說好。

第三,1。c(所有介詞,in。壹個代詞,我/助詞,拼寫,沒有翻譯。b介詞,把,那/介詞,原因,原因。d連詞,修飾語/代詞,妳的)2。(1)現在,壹個像妳這樣的人,不被同鎮、同街坊的老百姓上了當,想請壹個大國的君主給妳算命。妳有什麽特殊的才能嗎?(關鍵詞是“夫人”“布依”“納悶”“村裏沒衣服”都是被動句。)(2)不,(我)只是私下佩服妳的人品好。(關鍵詞是“直”、“仰慕”、“美麗”。壹旦國王駕崩,國家就會不穩定,這是第壹種危險。(關鍵詞為“山崩”、“決心”、“危險”,關鍵句“此危也”為判斷句)

  • 上一篇:少女百日宴對聯大全
  • 下一篇:選擇結婚的日子是吉祥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