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男女婚姻通常由“議婚”、“嫁人”、“鬧洞房”、“下廚房”、“回門”等幾個環節組成,有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留下的痕跡。“不打招呼就結婚”是閩東婚俗的壹大特色。
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經父母尋找或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後,男方父母委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在“婚”認為男方和女方沒有“沖”和“克”之後,由男方和女方父母就彩禮、嫁妝、婚期等進行協商。達成協議後,男方家選擇吉日給女方家送禮結婚。
“小丁”後,男方家再選吉日,給女方家送幹坤貼、聘金、彩禮、布匹;新娘家為新郎寄回糕點、水果、布匹,俗稱“大定”。送完彩禮後,男方將選定的婚期寫在紅紙上告知女方,俗稱“送期”。婚禮這天晚上,新娘和新郎各自祭拜祖先。新娘也要向親戚長輩告別。
婚禮當天,女方家舉行午宴,邀請親朋好友,俗稱“出去喝酒”。男方家辦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俗稱“新娘酒”。午宴後,接新娘的隊伍去女方家(新郎不用白去)。當轎子到達女方家時,新娘穿著禮服。上轎子前,她壹定要哭著出嫁,以免激烈,和哥哥舉行“離約”儀式。最後,全福的長輩幫她上了轎子。
而且新娘是由弟弟和阿姨陪同的,俗稱“見媳婦”(交城習俗,送別的小姨很多,從四個到12不等)。轎子摸黑到了男方家,然後由男方家的全福長老出來,去掉門上的“轎子前的符咒”,點火焚燒,然後開門。“鐘政姑”(全福的小女孩)請新娘下轎,然後“伴娘的母親”(壹個知道當地婚姻禮儀的老婦人)扶她到大廳,等待婚禮儀式。
轎子到了男方家門口,新郎和他的父母、兄弟、弟媳都要上樓避讓,以示尊敬,將來抱新娘。“童官”手持“風雨燈”(作為全府童子)三次上樓後,新郎著袍帶帽下樓祭奠新娘,三拜九叩儀式完成。
新娘被全福的長輩們慢慢引入新房,手持蠟燭,舉著“桶燈”(米、紅雞蛋、鏡子、剪刀、尺子、筷子、天平,壹個用紅漆做成、蓋著紅紙的圓木桶——俗稱“桶燈”)。進新房後,新娘坐在床沿上,讓人看著,俗稱“看新娘”。參觀完教堂後,再次在堂上設宴邀請親友,俗稱“請受酒”。壹般午宴的“新娘酒”招待女客人,晚宴的“新娘酒”招待男客人。
“喜酒”之後,準備另壹種精致豐盛的酒席,俗稱“禮酒”。出席者多為父母預選的全福青年。喝“禮酒”和“鬧洞房”往往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壹般在洞房鬧三次以上,直到天亮(有的是晚上送)。
婚禮後的第二天,新娘會在“伴娘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廚房進行“烹飪儀式”。當天,新娘要拜訪親戚和長輩,舉行“歡迎儀式”。當晚,“伴娘媽媽”準備了糖茶和點心,送到新房,讓新郎新娘壹起吃,俗稱“送房”。
婚禮第三天,新郎必須陪新娘去公公家,也就是新娘“回門”,新郎是女婿。女方家要為女婿辦酒席,當天回男方家,這樣整個結婚禮儀就告壹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