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經歷了痛苦的折磨,成了太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壹種古老的刑法——宮刑。閹割,又稱腐敗,因被閹割者的腐臭傷口而得名。
宮刑是僅次於死刑的刑法,說明被害人必須有嚴重的罪行。宮刑也叫蠶房。蠶房是壹個封閉的房間,避光。受盡折磨的人在這裏熬了四十多天,出來時傷口已經愈合。
可惜的是,司馬遷這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成為了被閹割的壹員。法國哲學家PeterAbelard也受到了極大的羞辱。司馬遷作為太史公,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投降匈奴辯護,惹怒了武帝,被下獄。懲罰之後,司馬遷成為了皇宮裏的壹個重要職位——刺史。同時代的音樂家李延年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罪,被漢武帝變成了太監。也許司馬遷和李延年是武帝需要留在身邊的兩種人才。
但是後來的皇帝把某人變成太監就簡單多了,不用讓被閹的人承擔任何罪名。唐玄宗的時候有壹個演奏家羅黑黑,玄宗為了讓他在皇宮裏不出意外地教宮女們彈琵琶,就閹了羅黑黑。王敏,明朝某軍府士卒,擅長蹴鞠,被明玄宗看中,後被閹割為內侍。
受過懲罰的罪犯總是宦官的壹個來源。在北魏,這甚至是宦官的唯壹來源。因此,人們常常稱宦官為罪不赦之人。唐宋以後,將罪犯變為宦官的案件大大減少。在明朝,只有永利因為叔父的罪行受到牽連而被罰為官。
鞭撻幼童為宦官是宦官的另壹個常見來源。被選中閹割的幼童聰明帥氣。入宮後深受太後、皇後和嬪妃的寵愛,不會被委以重活。唐武帝時,嶺南之攻,將李帶著兩個被閹割的男孩帶回,給他們冠上了兩個新名字:金剛和力士。
Luxe,聰明又好看,壹來就被武則天賞了。明朝成祖年間,大臣張輔到嬌嬌挑選了壹批俊俏少年帶到北京當太監,其中有範宏、、阮安、阮郎等人。範宏有壹種優雅的魅力,他對文學相當敏感。成祖非常喜歡它,並破例讓他學習深造。
幾任皇帝之後,範宏受到了不同的對待,英宗欣賞他的儒雅,稱他為“蓬萊濟世”。
明朝朝臣、宦官鎮壓南方少數民族反抗後,多次為朝廷閹割幼子,理由是會與後代斷絕關系,防止後代再次造反。明英宗天順年間,鎮守湖廣貴州的宦官阮讓,壹次性閹割了1,565名被俘苗童,手術後死亡329人。後來又用同樣的數字來彌補,壹共閹割了1894個幼童。英宗聽說後,大怒,下令責備阮。
數量驚人,皇帝深感不安。如果少壹點,皇帝也會放心接受。明朝吳宗時,福建省的大將軍陳矛向皇宮贈送了八百名皮膚潔凈的幼童,吳宗安然接受。
從唐朝到明朝,嶺南、閩中地區誕生了很多宦官。這兩個地方成了太監的補給地。
唐朝對這壹帶征收宦官,就像征糧收稅壹樣。嶺南和閩中被唐朝廷視為異鄉之地,內地禁止個人交易,但這裏是個例外。
這壹帶生產的太監很多都被阿拉伯人買走,運到各地。貧窮會鼓勵人們去冒險,去做不人道的事情。
嶺南、福建被當太監的人,並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願意當太監,但那個地區確實有人靠賣太監發了財,所以太監市場壹直繁榮到明朝。
到了唐代,各省(行政區)都要把閹割過的孩子呈獻給朝廷,這叫“私了”。由於閹割逐漸消失,所以閹割被稱為“凈化”,“自我”也代表這個意思。壹般潔面後稱為“自潔”,“自宮”是指自願的潔面手術或自潔。
自宋代以來,宦官就成為人們問事的職業。大量誌願者成為宦官候選人,自願被閹割為宦官,進入朝廷任職。誌願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明清時期供大於求。
宋朝規定,凡自願潔身者,須先向兵部登記。選擇壹個好看的人,然後選擇壹個吉日進行手術。兵部把日期記錄下來,播放出來供以後檢查。
被閹割的人傷口愈合後,被送到皇宮。從此,男人開始了另壹種生活,以被閹割的那壹天為生日。壹切都是從那壹天開始的,他的算命也會以那壹天的天幹地支為準。
宦官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大概與唐代宦官的成功有關。唐代宦官的囂張氣焰達到了頂峰,他們甚至可以把皇帝帶走或者殺掉。從此,百姓除了對宦官的鄙視,又增加了許多敬畏。
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貧困中又沒有改變命運的打算,生性懶惰妄想的下層民眾,會想當太監。很多愛面子的人更喜歡通過讀書和科舉來追求財富,但是讀書也是需要金錢和毅力的,而且苦讀十幾年的痛苦並不比坐牢少多少。根本無法與書籍結緣的無業流民,寧願去當太監。
壹旦妳在宦官中出人頭地,妳的地位就等於最高級的官員。那時,這個家庭將會大放異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敬仰。無論歷代官僚還是豪門,都會力爭在自家門口。除了皇室,普通人在這壹點上會極端到極點。
更多人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謀生,尋求落腳點。男女衣食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對於全面溫飽都有困難的貧困人口來說,在不愁溫飽的情況下獲得壹份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壹些被困在貧困鄉村的男人,壹輩子都無法實現結婚生子的奢望。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就足以驅使他們去做仆人。與其在有錢人家當仆人,不如幹脆加入皇族,侍奉皇帝和後妃。
在明朝,嬪妃來自全國各地。除福建外,京郊和河北也是新興的宦官產地。明代有近萬人自願到朝廷求職,清代每年有數千人。
明清時期龐大的故宮隊伍令人驚訝。在北京和河北省的郊區,當太監甚至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因為很多朝代的太監都來自這個地區,幾乎所有的當地人都看到和聽說有人當了太監,給家族帶來了權力和榮耀。
這個例子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震動,明顯比遠在首都的福建更快更強。京郊和河北的農民肯定不比其他地區的農民窮。人們被非富即貴的光環吸引去當太監。
所以在壹些村莊,數百人走上了通往宮殿的道路。
隨著宮廷的興盛,出現了持刀做太監的職業,把做太監當成謀生致富的手段。在紫禁城外,有私人經營的清潔手術作坊。
自願接受手術的,首先要由作坊主對其外貌、身材、舉止進行檢查。作坊主不會為難那些成年醜陋卻義無反顧堅持進宮的人。手術前壹般要交手術費,醫藥費,護理費。很多人預付不起,就要立下字據,找好擔保人,入宮後按月工資償還。
在進宮的人裏,孩子有時占的比例更大。這些無辜的孩子是他們的父親送來的,父親把這個貧困家庭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他們自己對父親的生活沒有否決權。
所以當他們長大成為太監的時候,他們非常恨他們的父親。壹些孩子被人販子拐賣到清潔作坊,這些孩子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系。
太監這個職業更吸引窮人和流氓,甚至讓人瘋狂。有些人已經結婚生子。他們壹聽說太監有多厲害,就想著當太監,很快就毅然走上了這條路。
還有壹個流氓,在商場上混不下去,就投懷送抱進了皇宮當太監。比如明末最囂張的宦官魏忠賢就是個賭徒。因為還不起債,被債主逼得又羞又惱,於是改名換姓,成了宮裏的太監。李的情況與魏忠賢相似。
朝廷是怎麽對待這些自宮人的?朝廷的態度是否定的。明朝朝廷嚴禁自宮。
明初宮中求職者不多。明朝仁宗年間,他下令把那些想從宮裏當太監的人,送到趾衛戍。玄宗年間,山西九人入晉宮,玄宗聽說,下令法務部逮捕。景泰年間,朝廷接納了壹批宮中人,此後成千上萬的宮中人湧入。
明憲宗再次下令禁止進宮,被遣送回原籍的人不得住在王宓家,違者處死。幾年後,宮裏四五百人聚集在宮外,吵著要朝廷收下。憲宗大怒,寫道:“此輩叛逆弄巧成拙,大吵大鬧,當以重罪論處。然而,在寬恕的情況下,皇家衛隊以每人50人的工作人員持有它,並護送它到家庭部,作為壹個例子。若有累犯,則自行處決,全家流放。”命禮部奉命在各地公布這壹禁令。
可憐那些毀了自己壹生,為了財富離家出走,得到棍棒和死亡威脅的夢想家。
明朝孝宗年間,禁止自宮的法律條文被編入《明會典》。規定進過宮的都是不孝。孝順就是不能損傷身體和頭發。如果妳被父母的身體和頭發損壞了,那就是不孝,所以古人非常愛惜頭發。孟子的名言“不孝有三,無大前程”是孝道最重要的定理。那麽犯宮罪的人就是最嚴重的不孝之罪。所以法律條文規定,對被禁閉在宮中的人,要給予最重的刑法——大君主。
然而,事實上,沒有壹個進過宮的人被處死。皇帝的詔令總是作為法律來處理那些被關在宮裏的人。在詔書中,皇帝要痛斥不孝之行,然後說明不忍繩之以法,以示仁慈。
於是自宮人還是批量生產,壹波又壹波湧來。後宮嬪妃認為,只要後宮需要太監,就有可能入宮,皇帝不會把他們拒之門外。但是,能否入選皇宮,就看妳的運氣了。明宮每隔幾年就要選拔壹批新宦官,人數大概在2000到3000人左右,但候選人有幾萬人,十個人中只有壹兩個能入選。
那些未能被朝廷選中的人處境尷尬。
崇禎十七年,* * *選了三個太監,加起來上萬。沒有被選上的,散落在皇城外有大殿的佛寺裏,被百姓稱為“無名的自己”。
萬歷年間,未被選入宮的人在京城四處流蕩,以劫道為生。《萬歷野集》作者沈德福看到幾十個後妃躲在廢墟裏,看到車馬來來往往。體質較弱的妃子上前乞討,稍有力氣的則會勒住馬車,強行索要。
在荒野中遇有兩三個單騎者,突然勒住馬,扯下馬鞍,抓住對方要害,把腰腹之間所有值錢有用的東西都拿走,然後壹哄而散。
明朝宦官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梳理清初宮廷開支時發現,明末宦官有65438+萬人,比宮女多10倍。明朝滅亡之時,七萬太監逃離皇宮。但是清朝的宦官數量是有嚴格限制的。清朝宮廷內外的宦官有2000多人,而康熙時期只有700人。
清朝乾隆皇帝廢除了計劃從宮中大動幹戈者的刑法,怕窮人為了生計被迫閹割兒子。
其實父親才是主人,閹割兒子,不可能判兒子不孝罪。朝廷不再把進宮視為犯罪,無疑打開了進宮的大門,進宮也不可能大量雇傭他們。因此,它不得不增加關押太監的地方,並允許宮廷以外的貴族住宅接受太監。
諸侯之家用宦官,屬於理所當然。朝廷允許壹級以上大臣使用宦官。其實中高層用的都是宦官,滿清用的更多。顯然,滿族從關外帶來的蓄奴習俗仍然發揮著影響。
康熙十九年,載臣扮演壹位大臣,要求重責諸侯收買宦官。康熙皇帝說:“三品以上的官員不應該禁止,但許多未經許可的閹割是害民的,所以要由部裏討論。”
申請從皇宮入宮者,必須到禮部登記,接受檢查。清朝規定,入宮者在禮部登記後,由內務府會計部、禮儀部的負責人派禮儀部的老太監來審核,然後交給宮監。宮監負責人把他們帶到皇帝面前,皇帝選了想留下來的,剩下的分發給各宮。
入宮後需要先認師傅,師傅就是養父。這壹規定始於唐朝。
以太監身份入宮,開始另壹種生活,變化很大,體現在以師父為父,有的以養父為姓。比如高力士本名馮,曾祖父馮昂隋朝時在嶺南為官。力士入宮後拜高彥夫為義父,遂姓高。
高力士之前,大宦官楊思旭,本名蘇,被宦官楊收養,故名楊。鞠文珍隨養父的姓,也叫劉。
宋代幾乎所有的宦官都以養父為姓,在列傳中,必須以“父”為名。每個太監到中年後,都可以領養壹個兒子,代代相傳。
倫理需要和人身依附需要並重。明朝太監入宮,要投壹個大的,叫XXX的名字。例如,曹吉祥入宮後,就投票贊成王鎮的名字。
師徒關系就是主人和奴隸的關系。大太監在內廷主子面前是奴才,在小太監面前是主子。所以,剛入宮的太監,首先應該是奴隸的奴隸,或許壹輩子只能是奴隸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