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2019-01-03

2019-01-03

四、時間、空間、宇宙(時空)概念及相關討論。

(壹)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任何事物都有絕對性和相對性,在時間和空間上也是如此。都有絕對性和相對性。即既有絕對時空,也有相對時空。它們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壹。沒有絕對的時空,就沒有相對的時空。相反,沒有相對論就沒有絕對的時空。

因為事物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事物或運動的兩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對立面。也是兩個相互變化的對立統壹。即在壹定條件下,這兩個對立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不同的矛盾條件下,它的絕對程度和相對程度是不同的。因為壹切事物的存在和運動都是對立統壹的。所以,在研究任何事物的過程中,都不應該忽視矛盾的兩面。

空間和時間同時存在,所以有時間概念的空間就叫時空。牛頓的絕對絕對時空觀和愛因斯坦的絕對絕對相對時空觀都沒有從事物存在和運動的特性出發全面地看待問題,在研究過程中只強調矛盾的壹個方面而否定另壹個方面,從而犯了片面的錯誤。正因為如此,套用他們的時空理論,並不能從本質上解釋萬物存在和運動變化的真正意義。

只有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把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統壹起來,建立絕對和相對的時空觀,才是正確的時空觀或宇宙觀,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宇宙的探索和科學研究。

(二)時間觀念

1.時間的定義和特征

時間是人們用來記錄或測量特定事件的開始(何時開始)和結束(何時結束),以及在空間中演化過程的長度或速度的概念參數。任何事物或過程都是隨著時間而存在的。但是時間不是事物或過程。即任何事物或過程產生的時刻,也就是那個事物或過程的誕生時間。當事物或過程結束時,它存在或經歷的時間會給它壹個它存在了多久的結論。從它的結束時刻到它的誕生時刻之間的時間或從誕生到結束的累計時間就是事物或過程的生存時間。然而,盡管事物或過程已經結束,時間本身也不會因為事物或過程的結束而停止,但它仍然,並且始終,以不緊不慢的速度,朝著同壹個方向伸展,絲毫不顧人的主觀意誌。因此,時間是永恒的,它無始無終地引導和推動,它是不斷運動的。事物和過程可以向與時間相反的方向演變,但時間永遠不會倒流。我們可以把時間分為過去時間、現在時間和未來時間。但是,嚴格來說,時間分為過去(過去)時間和未來(未來)時間,卻沒有現在的時間。因為後壹刻是過去,前壹刻是未來。如果有現在的時間,那麽現在的時間只是時間在變化(從未來到過去)的壹個瞬間。任何事物的年齡都是每壹刻的積累。

2.計時方法和日歷

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從古代的漏沙計時法、滴水計時法,到表盤中心垂直指針在陽光下的投影法。直到近現代的機械鐘和電子表。自古以來計時儀器越來越精密,時間的計量也越來越精確。

因為古人發現壹年的四季,壹天中晝夜的交替,月亮的圓缺……以及日月星辰的變化都是有周期性變化的,所以誤以為時間是有周期性的東西。所以時間準不準無所謂,只要每天每年都重復就好。但是,面對壹個個事件壹去不復返的事實,我意識到時間永遠是朝著壹個方向前進的,不會停下來倒退。我也認識到準確計時的必要性。因此,近代發明了機械(發條)鐘。現代發明了更先進的原子鐘或計時更準確的電子脈搏計。

時間周而復始的現象(其實是壹種錯覺)並不是時間本身造成的,時間是永恒的。但是...因為太陽、月亮、星星和其他天體以及壹切都在做圓周運動,這就造成了時間在循環的錯覺。但是,通過對這些天象的研究,人們創造了壹種能夠準確記錄年、月、日、時的歷法,為人類的生存活動服務。比如,根據月亮的圓和圓的規律創造的歷法。滿月是1個月(相當於29天半的地球日),壹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這個月大了30天,小了29天。比如公歷(或地球歷)就是地球自轉壹周24小時,地球繞太陽自轉壹周壹年365天。再比如金星歷,金星自轉壹周243天,繞太陽公轉壹周224.5天。金星的壹天相當於地球歷的117天。所以地球上的計時日歷只適用於地球。金星歷也只適用於金星。如果要互操作,就必須進行繁瑣的轉換。並且誤差較大。它不能適用於太陽系以外的所有空間層。

宇宙中振動頻率最精確的時鐘不是原子鐘,也不是電子脈搏計,而是量子鐘。量子微波輻射的振動頻率是宇宙中初級粒子唯壹的也是最基本的振動頻率,不受宇宙中各層物質固有頻率的影響。因此,應該使用量子振動頻率的時鐘來統壹測量宇宙中任何過程的時間。

3.定時誤差

造成時間測量誤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視覺誤差,由於視力和閱讀方向的不同。不用說,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閱讀時間值不同,也就是同壹個人兩次的閱讀時間值存在誤差。

(2)計時裝置本身的制造精度(質量)造成的誤差。就像壹個品牌的鐘表,在選取兩個時鐘進行對比時,有壹個時鐘的精度高於或低於另壹個時鐘的事實。

(3)計時裝置不同,必然導致時間測量結果不同。如古代使用的漏沙、滴漏、投影等計時方法,不僅設施落後,而且測量誤差大。和他們同時測時間誤差也很大。隨著時代的進步,用於計時的設備精度越來越高,測得的時間值的準確度也越來越準確。如果妳使用機械(發條)鐘,它遠比古代的計時器更精確。現代使用原子鐘和電子脈沖鐘來計時更加準確。但即便如此,它們仍然存在制造精度不同導致的定時誤差。

4.環境因素引起的誤差

鐘表不同的計時環境條件也會造成計時誤差,尤其是環境條件越差,得到的時間值誤差越大。即使是同品牌、同精度的鐘表,在不同的環境下,時間值也不壹樣。舉個例子,我們把五個品牌相同、精度相同(忽略實際精度誤差)的鐘放在五個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第壹個放在空氣密度高的平原上,第二個放在空氣稀薄的山上。第三個抽完氣(不是真空)後放在玻璃盒子裏,第四個放在磁性鐵板上。第五個放在標準壓力下房間的桌子上,作為標準參考桌子。然後通過無線電話聯系,同時時間10小時。這樣壹來,我們就會發現,前四個鐘所計算的時間值不僅不同,而且與第五個標準參考表(10小時)的時間值也不同。假設第壹塊表因為平原空氣密度大,加上手的阻力,走得慢,時間值是9: 30。二表走的時候,由於山上空氣稀薄,指針的阻力小,時間值是10: 30。第三塊表走的時候,因為玻璃盒子裏的空氣已經被抽走了,剩下的氣體很少,表針的阻力就更小了,時間值是12小時。第四塊表因為磁力的影響走得慢,時間值是5小時。它們在時間上的差異似乎表明時間變長了或變短了。事實上,由於計時環境不同,手表指針行走時的阻力也不同。阻力大的時候走得慢,阻力小的時候走得快,所以測出來的時間值不壹樣。它的時間值是時鐘的環境條件下的時間值,時間本身並沒有快或慢的變化。

5.時間誤差和概念誤差

為了說明問題,用壹個小故事來說明。據說有戶人家依山而居,其屋後山腳有壹個常年有水的黑洞洞的山洞。它的洞壁由富含磁鐵礦的巖石組成。主人想要壹個名字。當然了。壹天,他有了在山洞裏養魚的想法。於是買了很多魚苗,為燈準備了足夠的燃料和食物。我選擇了壹個吉日進入洞穴處理此事。他在山洞裏選了個好地址,搬石頭建了個魚塘。根據日歷表,完成這項工作花了24小時。所以我收拾好工具回家了。當他回到家看到家裏的日歷時,他大吃壹驚!原來他發現了壹個大秘密。在山洞裏的24小時,在人間已經過去了24天。我立刻想到,我在山洞裏的時間比在家裏少了23天。也就是說,他比呆在家裏小23天。其實這只是壹個想當然的想法。事實上,他也在山洞裏呆了24天,時間本身並沒有變化,只是他的日歷所計算的時間值在山洞裏磁力的影響下非常慢。我每天只走壹個小時,造成了洞內24小時等於洞外24天的現象。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對於壹個靜止的觀察者來說,當壹個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時間會變慢。如果妳想在千禧年後再次造訪地球,只需要以99.995%的速度旅行到500光年外的壹顆恒星(飛行500年),然後返回地球(需要500年)。此時地球已經1,000歲,而妳只有10歲。這個結論和短篇壹樣,是站不住腳的。按照地球時間,以光速在太空中飛行1000年,和在地球上停留1000年是壹樣的。所以不能說宇航員只有10歲,但也應該是1000歲。花費534天在太空軌道修理哈勃望遠鏡的默斯格羅夫說,這比呆在家裏要年輕1毫秒,稱高速飛行可以縮短時間。其實這也是不合理的。不用說,時鐘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時間誤差是由宇宙各層不同物質的自然振動頻率造成的。甚至秒表移動的速度和目測讀數誤差都遠遠大於1毫秒。因此,這只是壹個技術笑話。還說在水星上生活30年的人比在地球上家裏呆30年的人年輕22秒,這也很可笑。水星和地球的時間誤差換算不用多說,壹天22秒以上。這些都是誤導孩子的欺騙。

6、時間與速度和力的關系

宇宙萬物都在運動,既有絕對運動,也有相對靜止。任何物體的狀態都是既絕對又相對的,是對立統壹的。任何物體的平衡狀態都是由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決定的。當其中壹個因素發生變化時,物體的平衡態就會被打破而改變(包括意識狀態),其新的平衡態就會在宇宙量子力場的控制下釋放出來。所以任何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快或慢)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變化的結果。它的運動是絕對的,但運動的速度是相對的,尤其是在比較中。

天體(物體)或光在不同的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運動。不同的介質產生不同的阻力或反應,從而影響物體運動的速度。力大(能量高)的物體或光波在同壹介質中的運動速度比力小(能量低)的物體或光波快,只有在力或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它們的速度才相同。介質密度越大,運動物體的阻力越大,運動速度越慢,反之亦然。物體移動壹定距離所需的時間取決於速度。快的花的時間少,慢的花的時間多。物體的速度取決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阻力)的影響。力大則快,力小則慢。同時反作用力大(阻力大),速度慢,反作用力小,速度快。並且速度與物體的原始速度相比是快還是慢。而時間本身是絕對的,它不會改變它的長度。但它是相對的,它的相對性是指當壹個物體以恒定的距離運動時,它所用的時間隨著它的速度而減少。它隨著速度的降低而增加。

當具有壹定速度的物體進入阻力大的介質空間時,由於阻力小,所以運動速度較快。而不是時間變短。當進入量子空間(量子場空間)時,物體的速度因為阻力小而大大提高,甚至達到光速。

7、時間與溫度、質量與能量交換的關系。

宇宙萬物都是由能量演化而來,都是由各種波長或頻率的光量子演化而來,所以壹切物體都有顯性能量(熱能)和隱性能量(結構能),所以壹切物體都有冷有熱。它的冷熱程度是用溫度來表示的。也就是說,溫度是壹個參數,用來衡量物質或質量能量演化時釋放或吸收了多少熱能。通常,有兩種計量方法用於測量熱能的溫度。壹個是攝氏溫度(用符號℃表示),表示水和冰共存的溫度設定為0度(即0度)。水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騰溫度設定為100度(即100℃)。每個除法是1度。另壹種是絕對溫度,用符號k表示,絕對溫度的刻度值與攝氏溫度的刻度值相同。只要把溫度設置在-273.16℃(或者-273.16℃)為絕對0度,寫0K。即0℃是273.16K的絕對溫度。

在宇宙中,溫度可以無限上升(其實也有極歸的極值),但溫度的降低確實有壹個只能無限逼近,永遠達不到的值(其實也有極歸的值),即絕對零值(0K)。這個值是-273.16℃。

壹個物體的溫度可以無限上升,說明這個物體的顯性能量或熱能高(能量程度高),而隱性能量或結構能量相對較低。隱性(結構性)能量高(物化程度高),顯性能量(熱能)相對低。然而,任何物體的能量程度都是對立統壹的。當任何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該物體的許多性質也會發生變化。並轉變成固相、液相和氣相。也就是說,當壹種固體被加熱到壹定溫度時,它會變成液體或氣體。如果溫度持續上升。氣態物質可以熱解成原子……直到轉化成量子(能量粒子)。

質量和能量的演化,萬物相互化過程的快慢,或者不同物質結構不同能量含量的物體的形成,都與它們的溫度或熱量有關,都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並且需要壹定的時間來完成它的進化過程。時間對任何過程(包括運動的距離)都有相同的度量,過程的速度(如物體運動的速度或質量能量的演化和萬物相互作用的速度)是由其內外因素的變化引起的。不是時間本身變長變短造成的。至於任何過程需要的時間長短。主要由它們的溫度或速度決定。溫度高,進化速度快,所需時間自然就短。溫度低的時候,進化速度慢,需要的時間必然長。也就是說,所需的時間只隨溫度或相互作用的速度而長短。時間本身不會改變它的長度,它永遠以恒定的速度前進,這是絕對的。但它是有相對性的,它的相對性是比較它在原始速度下演化過程所需的時間,即時間隨溫度的升高或速度的加快而減少,隨溫度的降低或速度的減慢而增加。決不能把因果割裂或把因果顛倒,用什麽時間改變它的長短或快慢來指導研究宇宙的質量和能量的演化,萬物的相互作用和萬物運動的演化,從而避免其復雜性和艱巨性。

  • 上一篇:黃道配偶預測吉日。
  • 下一篇:2022年屬龍的人結婚的好日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