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節
農歷四月初八,布依族無論農活多忙,都要讓牛休息。家家戶戶都要做黃、藍、黑、白、紅“五色”糯米* *,用“染米花葉”* * *。糯米蒸好後,揉成壹團給牛吃,以示辛苦,然後人就可以吃了。這壹天,房子周圍要懸掛楓香的枝葉。據傳說,莊稼可以長得像楓香壹樣茂盛。
小新年
小年是貴州省壹些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天亮了,家家都在打烊拜神。開飯前,壹只燉豬蹄和各種菜肴擺在主屋八仙的桌子上。我們開始燒香燒紙錢,放鞭炮敲銅鼓,恭敬地邀請我們的祖先回來過年,然後吃年夜飯。飯後,青年男女去“偷親戚* * * * *”,即從菜地裏偷幾片綠葉,在路邊互相毆打,表示要滅惡保安繼祥。也意味著他們越打越親,相處越來越融洽。被偷的人認為他們偷他是因為和他親密,所以覺得很幸福。
中秋節
布依族的中秋節也在8月15日。布依族有中秋之夜偷老瓜煮糯米的習俗。而且偷來的老瓜用紅布包著,壹路放鞭炮給缺孩子的家庭。主人將招待他們喝酒和吃宵夜。孩子們還會從田裏偷向日葵和花生,帶到沒有孩子的家庭去油炸。據說這樣會給家庭帶來孩子。被偷的人不怪偷瓜果的人。他們反而認為被偷的瓜和藤會結出更大更好的瓜,葵花和花生會因為被偷而更大更飽滿。
查白紀念日
茶白節是貴州省興義縣茶白寨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二日舉行。
保證符號
打保安符號是“打豹子打老虎”的諧音貴州獨山、荔波等地的布依族民間節日,旨在祈求神靈阻止蝗蟲吃莊稼。它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據說這個節日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西地節
地方戲曲節是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舉行。花溪舞劇始於道光年間,由安、蔔(今平壩)藝人龍德福首創,每年正月十五演出,逐漸形成固定節日。地方戲沒有舞臺,演員站在地上表演,觀眾從四周的高處觀看,故名。
東廊橋歌會
東廊橋歌會是貴州惠水的壹個傳統布依族節日。它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村皮縣鄰村的近萬名布依族群眾來到當地的東浪河邊唱歌、聚會。這壹天,是年輕人談戀愛、尋找戀人的大好機會。見面後,女生壹般會唱壹些熱情的熟人的歌,交換姓名和地址,然後圍繞搞笑的歌,也叫猜歌提問,然後開始唱贊美詩和贊美詩。如果姑娘們通過唱歌找到了合適的人,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和習俗會給她們宗巴和襪墊,然後她們倆會躲在壹個安靜的地方談壹場戀愛。
幹幹洞
安鋼窯洞節是貴州晴隆縣的壹個傳統布依族節日,在每年清明節的第二天。據當地傳說,位於青龍縣東南的旱洞原名清泉洞,泉水常年清澈。當時,當地兩個料場的小夥子阿偉愛上了阿花,經常出去清泉洞邊唱歌。雙方父母認為他們很有誠意,同意了他們的婚事,決定在清明節結婚。沒想到,宗主知道了這件事。他認為不經過媒人上門就結婚是不道德的,於是出面幹預。阿衛華得知後非常生氣,讓她在清明當天晚上偷偷來到清泉洞,以洞為媒,跪拜天地,自己成親。就在第二天,族長帶人來認罪,阿偉華只好逃跑,投胎清泉洞。兩個年輕人的忠誠感動了清泉洞的神,把清泉的水抽幹,讓阿偉花變成壹對金色的畫眉飛走了。自此,清泉洞幹涸。阿偉華的事跡感動了附近布依族寨子的青年男女。每年清明節的第二天,他們會去旱洞唱歌,玩耍和談戀愛。現在這個節日已經演變成了壹個大型的集市。
甘諾米坡
糯米坡節是貴州省惠水縣當古地區布依族和苗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在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舉行。那壹天,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當地的糯米坡,姑娘們身著盛裝,或唱或跳,老人則聚在家裏聊天。小夥子們牽著馬繞場壹周,然後在糯米坡上來回馳騁,壹時間跑道兩邊都聚集了看客。坡會上的主要活動是二重唱,附近很多苗族青年也來參加二重唱。歌曲多為熟人歌曲和贊美詩。青年男女互相喜歡後唱情歌,然後去壹個僻靜的地方定居終身。到了晚上,斜坡上的寨子裏每個客人都爆滿,大家繼續喝酒唱歌。據說糯米坡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布依族婦女曾在坡上挖野菜,歌唱生活的貧困和倫理道德的殘酷,午餐帶糯米飯。後人聽到了這首歌,就來唱這首歌,於是就形成了這個節日。苗族有壹個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因為忍受不了土司的壓迫才搬到這裏的,也把“四月八”的習俗帶到了這裏,所以每年都會慶祝這個節日。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2008年的節食習俗
有些節日類似於漢族的節日,有些則是本民族的專屬,如“農歷年”* * *正月最後壹天* * *,三月三日的地蠶節* * * *,四月八日的牛王節* * *,六月六日的盤古節* * *,還有新的節日。其中,正月初九的“烹生食”,正月三十的“麻油耙”,三月初三的“玉米花”,四月初八的“四色糯米”,六月初六的“煮雞”,多與民族傳說和農村風俗教育有關。
宴會和飲食習俗
布依族人非常重視待客之道,貴客到來,必有“酒在門口”、“酒在門口”、“酒在門口”、“酒在轉彎處”、“千杯酒”、“酒在出發處”等六種酒禮。如果妳提供豬肉,妳希望妳的客人來年有個好收成。如果獻雞,雞頭給第壹位客人,象征好運,雞翅給第二位客人,表示扶搖直上,雞腿給三位客人,寓意腳踏實地。酒席上還會唱“敬酒歌”和“點心歌”。前者是講勸酒,後者是把桌上的物品和食物都唱出來,顯示他們的胸懷和才華。
主題
主食以大米為主。人們喜歡用壹種特殊的炊具“饢子”將米飯蒸成米飯。布依族人普遍喜歡吃糯米,它常被作為改善生活或調節口味的主食。涼菜、“苔凍肉”、“涼粉”是布依族人最愛吃的食物。布依族人愛吃酸辣,酸菜,酸湯,辣椒,幾乎每餐必不可少,尤其是女人。還有血豆腐,香腸,用幹鮮筍和各種昆蟲做成的風味菜肴。
泡菜
布依族大多擅長制作鹹菜、臘肉、豆豉,獨特的民間鹹菜“鹽酸”更是聞名中外。在葷菜中,狗肉、狗* *和牛肉湯鍋是最頂級的菜。* * *布依族有些支系不吃狗肉,因為狗救過祖宗。* * *布依族殺豬時,習慣先在血盆裏多放些鹽,再用豬血攪拌,防止豬血凝固。在水中加入蔥花、調料和肉末熬湯。當湯冷卻到室溫時,用豬血攪拌稀釋,然後就可以食用了,這就是所謂的“生血”或。貴州布依族喜歡和黃牛壹起做飯,以防婚喪嫁娶。
迎賓酒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秋收後,家家戶戶都要釀造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供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用酒招待客人。遊客不管喝多少酒,只要到了,總是先拿酒,也就是所謂的“迎賓酒”。喝酒的時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傳統小吃
布依族有很多傳統小吃,尤其是生活在雲南的布依族,擅長做米線、餌片、豌豆粉、年糕等等。
樂器
嗩吶、秦越、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和花燈戲是布依族最喜歡的劇種。大曲和小曲是流傳於黔南的兩種多聲部結構的演唱形式。碟歌用唱歌的方式互相盤問,隨機問答。天文、地理、山川、花草都能入歌。民間口頭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由農民自己編織的布衣久負盛名。近年來,專業生產布依族織錦、蠟染布、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成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黔西南布依族音樂“八音坐唱”被譽為“聲音的活化石”和“天籟之音”
飲食習俗
布依族主要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其余的分散在雲南、四川和廣西三省。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歷史悠久。
布依族人閑的時候壹天兩頓,忙的時候壹天三頓。主食以大米、玉米為主,輔以小麥、高粱、土豆、豆類。有木盆、煮飯用的鼎盆、油燜飯、玉米拌飯、玉米餅、米線、餌塊、豌豆粉、年糕等品種。其中以糯米團子、花米、麻油團子最為著名,多用於祭祖或宴飲。
它們的肉主要來自畜禽,也喜歡捕食松鼠、竹鼠、竹蟲等。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煎、炸、腌、凍,壹般不吃生食。
布依族對狗肉比較冷淡,有“肥羊配不上瘦狗”的說法。尊貴的客人回家殺狗招待,是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黃頭二黑頭三花,白狗肉味道最淡”。烤燉狗肉,狗* * *,花江狗肉都是比較有名的。貴州布依族喜歡用黃牛當菜,以防婚喪嫁娶。
涼菜、“苔凍肉”、“涼粉拌豌豆”是布依族人最愛吃的食物。酸菜和酸湯幾乎是每餐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女性。布依族大多擅長制作鹹菜、臘肉、豆豉,獨具特色的民間鹹菜“鹽酸”更是享譽海內外。還有血豆腐,香腸,用幹鮮筍和各種昆蟲做成的風味菜肴。他還擅長炮制壞辣、面辣、鹹菜,好吃、鮮、酸、辣。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秋收後,家家戶戶都會釀造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壹年四季飲用。布依族喜歡用酒招待客人。不管喝多少,只要到了,總是先拿酒,這叫“迎賓酒”。喝酒的時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壹種茶,不僅味道獨特,名字也很好聽。這是女孩茶。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采摘茶尖的嫩味,炒制後保持壹定的濕度,然後將茶片折成圓錐形,曬幹,再加工成壹卷圓錐形的姑娘茶。少女茶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品質優良,是茶中精品。這種茶只送給朋友和親戚。戀愛或訂婚時,女孩把它送給她的情人。少女茶,少女采摘,少女制作,這就是少女茶名字的由來。
布依族的禁忌
去布依族人家做客,不準碰神龕和神壇,壁爐旁的三腳架禁止踩踏。布依族人習慣給客人喝酒,客人多喝壹點或少喝壹點。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布依禮壹定要雙數。當孩子體弱多病時,他的父母會發現他是壹個保護者,米歇爾·普拉蒂尼和教母。找教父教母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某天在家等,三天內第壹個上門的人就是孩子的保護人;二、吉日,父母領著孩子,在路上等第壹個路人,就是保護者。有的布依族不吃狗肉。壹種解釋是狗曾經救過祖先,另壹種解釋是以前沒有米。是狗把米從神的曬谷場帶回給布依族,使布依族成為最早種植水稻的“米人”。有的布依族不吃魚,因為據說布依族最早的母親是龍王的女兒——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