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源和水質:好的水源便於經常補充淡水,防止魚類因水質惡化缺氧而死亡;而且有利於浮遊生物生長,改善魚類的生存條件。河水和水庫水是池塘水的最佳來源。
3.中等面積:3-5畝適合魚苗魚種池,8-10畝適合成魚池。面積大,適合魚類的生物學要求,魚類活動範圍廣。水面寬闊,受風力影響較大,可自動增加池內氧氣。釣魚諺語中有壹句話叫“水廣養大魚”。
4.水深適中:魚苗池水深1-1.5米,魚種池水深1.5-2米,成魚池水深2-3米。在這樣的水深,水質不易發生劇烈變化,可以增加水體的載魚量,提高產量和效益。
5.土質好:魚塘的土質壹定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壹般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
6.池塘設計:池塘形狀為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長寬比為5: 3。這樣的池形,池脊遮蔭小,日照長,有利於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利於攝食管理和網捕作業。池底為龜背,整個池底向出水口傾斜,有利於排水垂釣。池塘周圍要開闊,最好在池塘的田埂上種植飼草,不宜種植高大的樹木,以免遮擋陽光和風。
魚塘是指捕捉或飼養魚的地方,尤指魚塘的內部隔間或圍住魚的圍網。壹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積大、水深、光照充足、水源通暢、水質肥沃、交通便利,有利於魚類的生長和產量以及生產管理。
應滿足以下條件:
1,面積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度與魚產量密切相關。生產實踐證明,成魚池面積4-10畝,水深2-3米。魚塘面積可在5畝以下,水深約1.5米。
2.土壤質量和沈積物。魚塘多是挖起來的,土質對水質影響很大。池塘的土質是黑土,其次是粘土和沙土。
池塘養魚壹段時間後,池底逐漸形成壹層厚厚的淤泥,這是由殘留的飼料、肥料、魚糞和死亡的生物不斷沈積而成,與池底的泥沙混在壹起。池塘裏有壹定的淤泥,池水容易變肥,有利於養魚,產量高。但淤泥過多會惡化水質,影響魚類生長,甚至造成魚類死亡。因此,過量的淤泥必須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質。
3.水源和水質。好的水質要求溶解氧充足,PH適中(7-8.5),水溫好(最好25-30℃),營養豐富,水質豐富(水色為綠豆色、黃綠色、黃棕色和淡醬油色,透明度為25-30cm),不含有毒物質。
4.池塘的形狀和方向。池塘的形狀是長方形的。長寬比為2-3: 1,寬30-50m,便於管理和拖網捕撈。池塘方向宜東西向,有利於延長日照時間,水中浮遊生物,增加溶解氧。池塘周圍不宜有山和高大的樹木來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