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早年在家鄉湖南倡導創辦時事學院和南學研究所,並主辦《湖南日報》。他還主張開礦,修建鐵路,推動政治改革,推行新政。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他年僅33歲,是“戊戌六君子”之壹。
65438年至0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9月28日(光緒二十四年)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壯烈犧牲,時年33歲。同時遇害的還有、、劉光第、楊銳、康,他們六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他的遺體被運回原處,葬於湖南省瀏陽市外的落基山下。
譚嗣同壹生致力於維新變法,主張中國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才能強大起來。公開提出廢除科舉、發展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主張。,是改革派中最激進的。
他早年在湖南推行新政,利用時事學堂培養了壹大批維新派。後來參加並領導了戊戌變法(光緒二十四年),期間輔佐光緒皇帝進行變法,整頓吏治,革除壞政。最後,他以“甘願用鮮血塗抹政治”的決心為改革而犧牲,傳播新的資產階級文化和思想,批判舊的封建文化和思想。
雖然資產階級的博愛、平等、自由是假的,但他用博愛、平等、自由粉碎了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禮教。在舊中國的歷史條件下,它在激烈的反封建專制主義中有其突出的進步性。
2.康(1867-1898年9月28日),本名溥,本名,名祐伯,名大光,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清末改革家。
早年不務正業,以為國弱亡,都是八股禁才所致。他曾經在浙江做過小官吏,後來因為官場的齷齪和腐敗而辭職。1897年初,在澳門創辦執信報,任總理,以“發明民政公理”為目標,到上海,主張辦女校,與梁啟超等人設纏足會,遭到保守派的詆毀。
後來聽說康有為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即積極響應,主張外交上聯合英國,內政上廢除八股,廣開學堂,講求實學,以培養更多的愛國改革者。1898年春,隨梁啟超赴京,幫助康有為起草新政,不遺余力。
戊戌政變,梁啟超赴京應付科舉,與他同行,被捕入獄,談笑風生,宣稱“若中國死後能強盛,何不亡之?”不久,他與譚嗣同等人同時被殺,被統稱為戊戌六君子。年份是31歲。
1898 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將“戊戌變法”扼殺在搖籃裏。康有為有幸提前得到密報,死裏逃生,遠赴海外。然而,康卻在北京南海會館被捕了。他在監獄裏笑啊笑,笑死了。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與譚嗣同壹起在菜市口被殺。臨刑前,他趾高氣揚地向天高喊:“這是中國自強的機會!”死時才31歲。
3.楊深秀(1849—1898),本名郁秀,原名格格子。山西聞喜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進士,任刑部主任,遷博士。1897年底,授山東道禦史,立誌“以澄清天下為己任”。次年三月,與諫議、宋伯祿發起成立關社,強調變法。
4月,被列為康有為組織的保加利亞國民議會。他和康有為走得很近,他的很多劇本都是和康有為商量後寫的,或者是為康有為寫的。6月1日,新政共5條。請指明國家並宣布政治改革。請整頓科舉之風,棄八股而改試策;請討論日本留學條例,送近壹個王公出行;請籌錢翻譯這本書。
他曾多次扮演非法阻撓政治改革的保守派大臣。他曾對文彪說:“如果八旗皇族裏有徐敬業,我就是羅成!”(胡思敬:《戊戌變法史》卷四)官方舉報。在1898年的政變中被捕並被殺害。他的遺作有《雪聲堂詩話》、《楊儀侍從奏稿》、《聞喜縣誌》等。
當改革派湖南省省長陳寶楨受到威脅時,他為他辯護。1898年政變,她不避艱難險阻,引用古意,要求慈禧撤簾重歸政壇。她被殺,是“壹八九八六君子”之壹。
4.(1875—1898)人稱“古”,有“晚崔”之名。福建後關(今福州)出生。晚清維新派是“戊戌六君子”之壹。他的遺作有《晚翠軒集》。
自幼入私塾學法、傅,博學好學。大壹點的時候,我和嶽父沈玉清到武昌旅行,認識了贊成變法的陳寶楨和陳。1893年,他回到家鄉參加福建科恩鄉試,並獲得壹等獎。1894去北京參加科恩的考試,但是失敗了。次年再次去北京參加B級考試,又失敗了,於是進了內閣書。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基於國家和民族的嚴重危機,開始投身於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變法維新運動。5月2日,同壹舉人以“非常憤怒的信,請拒絕談判”,反對割讓遼東和臺灣省。65438年至0897年,他進入張元濟等人在京創辦的“將軍藝校”,增加了他的西學能力。
1898 65438+10月31、生活在北京的福建維新派發起動員,成立福建社,與廣東、四川、浙江、陜西社交流,傳播西學。不久,康有為在北京組織國民大會,他為協會“發起董事,主張盡最大努力”。11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上諭,宣布改革,朝廷下令四品以上官員舉薦人才。
翰林學士王希範因其“能敏,詳研古今以資應用,西政之學,以議為上,尤擅談判、商務,年出類拔萃”,向光緒皇帝推薦。9月5日,譚嗣同、楊銳、劉光第被授予四個稱號,他們走上了張靜參加新政的軍用飛機。
9月5日到14日的10天裏,書上寫的東西很多,很多關於改革的詔令都出自他的手筆。21年9月,慈禧發動政變,再次“規訓政治”。他和譚嗣同都被捕入獄。9月28日,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場被殺。23歲的時候。
5.楊銳(1857—1898),四川綿竹人,清末維新變法時期的六君子之壹。光緒二十壹年(1895),參與發起強學會。光緒二十四年(1898),蜀社成立,參與了著名的戊戌變法。他的遺作有《楊文集》和《楊詩集》。
24日淩晨,楊銳在繩匠胡同寓所被捕,與譚嗣同、劉光第、、、康等壹起關在刑部監獄。28日,楊銳和上述五人同時在北京菜市口遇害,年齡只有465,438+0。現存的“楊瑞廣場”位於四川省綿竹市人民公園。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從日本流亡到美國和歐洲。他壹想到楊瑞已經被殺,就把自己篡改的假密詔公諸於世,欺騙洋人華僑,打著保皇的旗號到處騙取集資,揮霍錢財。慈禧得知假聖旨後,誤以為光緒有謀害自己的意圖。她當即勃然大怒,將光緒終身囚禁在瀛臺,至死也沒有原諒他。
康有為認為死無對證,但沒想到有人對這件事無動於衷。戊戌變法後,與康有為壹起逃往日本的維新派王昭,曾在壹次筆談中揭露了康有為篡改密詔的真相:“康在本刊上發表的密詔,並非真正的皇帝密詔,而是康的假作者。”
“皇上密詔張靜譚嗣同等四人說,‘我今日不保,妳們就等著早日出謀劃策吧,這樣才能保全我的弓,不違背太後的意圖’雲雲。皇帝不想反抗太後來取害。再加上康有為被告知盡快去上海再住壹天,也沒什麽能讓他心動的。”
王昭雖然知道真相,但苦於沒有直接證據。直到1909,楊瑞之子楊青昌才將密詔原件交給都察院。當時掌京畿的是張,他將密詔原件轉交給光緒皇帝的弟弟攝政王。康有為篡改密詔的真相大白於天下。
6.劉光第(1859—1898年9月28日),四川自貢市富順縣趙華鎮人,戊戌變法時期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壹,晚清維新派著名愛國詩人。客家人是清初從湖廣到四川的客家人的第七代後裔。家境貧寒,勤於讀書,光緒九年(1883),進士第八十八名,被授予刑部候補主事。
在北京為官期間,雖然生活清貧,但廉潔自律,壹塵不染。敬業勤奮,政績不錯。關起門來的公共休閑研究,不是為達官貴人準備的。雖然我的官聲挺好,升遷不受阻礙,但看到國難,還是經常為自己擔心,以至於睡眠不足,吃得少。思考救國救民的策略,既是為了改革弊端,提倡新學,實施新政。
光緒二十三年(1898),九月五日,光緒詔賞他、譚嗣同、楊瑞、徐琳四人封號,走上軍機張靜參加新政。政變發生時,斯、康、於9月28日(舊歷八月十三日)在菜市口被捕並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先葬於四川省富順縣趙華鎮,後遷至富順縣五府山。
光緒二十三年(1898),八月初六(21年九月),由於袁世凱的背叛,慈禧太後突然襲擊,將光緒皇帝軟禁,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聖旨,開始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三天後,劉光第在軍部被捕。他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也是有涵養的。第二天,在北京做官的四川人聯名呼籲釋放劉光第、楊銳等人。因為監獄沒有獄字,所以無法審判。看到這裏,我慌了。
8月13日(9月28日),慈禧未經審判被處死。劉光第提出強烈抗議:“沒有消息被處分有什麽不好?”在去刑場的路上,他嘆了口氣,說:“我是屬於死亡的,盡我所能!”"在即將被執行死刑時,他再次提出質疑:"雖然祖制是被判死刑的強盜,但他應該答辯。我們缺的是憐憫,比如舉國體制。什麽是祖制?"
劊子手無言以對。劉光第,壹個溫文爾雅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壹刻異常頑強堅定。劊子手強迫他跪下;他立場堅定,“壹如既往的傲慢和冷靜。”受罰後被砍下頭顱,身體依然“挺立”。圍觀者如此驚心動魄,甚至有人拿出蠟紙蠟燭來喚起他的靈魂。
劉光第去世後,老鄉們把他的靈柩放在蓮花寺,數百名外省人前來吊唁,北京的吊唁者更多。人們都說“劉軍不會死”。看到他家很窮,就捐款捐物。其中壹個不知名的送葬者,留下壹百兩銀子,偷偷走了。
百度百科——譚嗣同(“戊戌六君子”之壹)
百度百科-康
百度百科-楊深秀
百度百科-徐琳(清末維新派)
百度百科-楊銳(戊戌六君子之壹)
百度百科-劉光第(清末戊戌六君子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