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至10年,元朝十壹年,壹支由900多艘船組成的蒙古艦隊在朝鮮合浦(今朝鮮東南慶尚道)整裝待發。這支艦隊的統帥是蒙古人胡敦。他奉忽必烈之命去征服拒絕向蒙古人進貢的“小國”日本。當時不善於理財的蒙古貴族對奢侈品的需求很大,帝國財政經常捉襟見肘。忽必烈之前的兩位可汗貴由和芒戈甚至用未來的戰利品抵押了部分債務。數百年來壹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生產國和出口國的日本,在急需大量金銀的蒙古人眼裏,自然是壹塊肥肉。
1274年的遠征軍是蒙古、漢族、朝鮮的混合體。蒙古族25000人,朝鮮族8000人,船工水手都是朝鮮人。蒙古軍隊在九州登陸後,遇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未能深入日本島。蒙古軍因大量消耗弓箭物資而停止進攻,副統帥劉福恒中箭受傷。在戰後的軍事會議上,蒙古人高估了日軍的數量,選擇了撤退。蒙古軍撤船的那個晚上,海面上刮起了大風。900多艘戰船,大部分像蛋殼壹樣被大風卷起,有的撞上岸邊的懸崖,被砸得粉碎。朝鮮的金■將軍墜海身亡,蒙中聯軍士氣壹落千丈。艦隊駛回合浦後,經過清點,蒙古艦隊此役損失13500士兵。蒙古第壹次進攻日本失敗了。
公元1279年,忽必烈再次向日本派遣使節,勸說日本就範,日本盡力而為,成為蒙古再次征討日本的最好借口。
公元1281年至元朝十八年,忽必烈組建了壹支當時世界上規模空前的艦隊,擁有近5000艘船只和20萬士兵,其中蒙古人4.5萬人,朝鮮人5萬余人,漢人約65438+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新附軍”(南宋軍隊)。5月,韓國艦隊先行出海,5月底抵達博多灣。主要的南方艦隊緊隨其後,並於6月初在九州附近加入了韓國艦隊。之後元軍開始在九龍山登陸。遠征軍這次遇到了更頑強的抵抗。日軍不斷擊退元軍的進攻,伺機組織反擊。朝鮮總司令洪察秋被俘後被殺,蒙古多名高級將領相繼被殺。戰鬥持續了壹個多月。7月下旬,元軍糧草告罄,元軍陷入兩難境地。
然而,元軍最終的災難還在後面。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颶風,其強度遠遠超過了上次。這場風暴持續了四天,元軍的南方艦隊基本被摧毀,北方艦隊也損失過半。五日風停,元軍總司令範等將領“擇堅舟而去,棄士卒十余萬於山下。”日軍趁機進攻,“全死,二三萬多,為其所謀。”在這場戰爭中,南方艦隊全軍覆沒。“十萬個人有三只耳朵。”蒙古軍隊的第二次遠征也失敗了。
成吉思汗雖然沒有親自策劃進攻日本,但是他的帝國擴張政策並沒有排除向東發展的可能,這壹點我認為對忽必烈進攻日本還是有壹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