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以畜牧業為生。馬奶酒、紅燒肉和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飲料、食物和待客菜肴。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莊是釀造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婦女把馬奶裝在皮包裏,攪拌,幾天後分離出奶脂,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展,生活的富足,蒙古族釀造馬奶酒的技術也越來越完善。釀造烈性馬奶酒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有蒸餾法。六蒸六釀的奶酒才是上品。馬奶酒性質溫和,具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的功效。素有紫玉漿、元玉漿之稱,是“蒙古八珍”之壹。“手抓肉”是蒙古族傳統的美食方法之壹。做法是將肥嫩的羊去內臟,去皮洗凈內臟,去頭去蹄,然後將整只羊卸成幾大塊,用白水煮熟,待肉熟時取出,放在大盤子裏即可食用。大家拿著蒙古刀,把它們切成大塊吃。它因不用筷子而用手抓食物而得名。倒酒敬客,吃手抓肉,是草原牧民對客人尊重和愛護的表現。當妳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會把酒倒在銀碗或金杯裏,捧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著動人的祝酒歌,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以表達他們真摯的感情。
[建築特色]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滿語名稱。“寶”在滿語中是“家”、“宅”的意思。在古代,蒙古包被稱為“拱頂”、“氈帳”或“氈屋”。蒙古包有圓形的,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容納20多人休息;小人也可以容納10人。蒙古包的搭建很簡單。壹般根據蒙古包的大小畫壹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圈豎起“漢娜”(用2.5米長的柳條做成),再用“烏尼”(柳條棍約3。2米長)豎立起來,把“漢娜”和“烏尼”連成壹圈。即使壹個牧民定居在草原上。蒙古包搭好之後,人們裝飾它。鋪上厚厚的地毯,擺放家具,在周圍掛上畫框和海報。現在壹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很舒適很幸福。蒙古包最大的優點就是拆裝方便。便於移動。架設時,“漢娜”號將被打開,形成壹個圓形圍欄。拆卸時,將漢娜折回來會減小體積,還可以當牛和馬車的板子。壹個蒙古包,只有雙峰駱駝或者雙輪牛車才能扛走,兩三個小時就能蓋好。蒙古包雖然看起來很小,但使用面積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雨,非常適合牧民經常居住和使用。
[服裝特征]
首飾、長袍、腰帶、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四大主要組成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由瑪瑙、珍珠和金銀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束腰,女子衣袖繡有蕾絲圖案,外套高領,似乎與民族相似。女人喜歡穿三種不同長度的衣服。第壹件是袖子長到手腕的貼身連衣裙,第二件是袖子長到手肘的大衣,第三件是無領雙排扣背心,直筒閃光紐扣,特別搶眼。
【民族禁忌】
蒙古族騎馬和駕車靠近蒙古包時應避免騎得太快,以免驚擾畜群;如果門前有火或掛有紅布條之類的牌子,說明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禁止入內;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忌紅白,辦喜事忌黑黃;避免在火盆上烤腳、鞋子、襪子、褲子;參觀寺廟時禁止吸煙、吐痰和觸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聲喧嘩,不得在寺廟附近狩獵。常年穿長袍。
在內蒙古和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少壹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雙袍,夏穿單袍棉袍。男士的禮服壹般比較肥大,而女士的禮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女性苗條健美的身材。
不同的顏色有各自的符號
長袍的顏色,男性喜歡穿藍色、棕色,女性喜歡穿紅色、粉色、綠色、天藍色,夏天顏色較淺,如淺藍、乳白色、粉色、淺綠色。蒙古人認為像牛奶壹樣白的顏色是最神聖的,它經常在節日和吉祥的日子穿著。藍色象征著永恒、忠誠和忠誠,是代表蒙古人的顏色。紅色像火和太陽壹樣溫暖、明亮、宜人,平時穿這種顏色的衣服;黃色被認為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所以在過去,除非是活佛或者是得到過皇帝恩賜的皇族,否則誰也不能佩戴。
皮帶防風抗寒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壹般用棉布和緞子制成,長度從三米到四米不等。顏色大多與長袍的顏色很協調。素色腰帶既能擋風禦寒,又能在騎行僵硬時保持肋骨的穩定和垂直,也是壹件漂亮的服裝。男人系腰帶的時候,把袍子往上提,這樣很短,騎起來方便,看起來又瘦又瀟灑。腰帶上還掛著蒙古刀、火鉗和煙袋。而女性在系腰帶的時候要拉下長袍,以展示自己的美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