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幾個投資陷阱

幾個投資陷阱

政策機會是中國企業最青睞的投資方向之壹。從世界範圍來看,政策方向的調整和新政策的出臺也對相關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的跨國企業。中國沿海的大量民營企業充分利用了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機遇,構成了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然而,對政策機會的盲目追逐,往往會讓風險投資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壹步步踏入政策投資陷阱。

2002年3月,《廣東省零售藥店設置暫行條例》宣布開放廣東藥品零售市場。由於外來人口多,醫藥零售行業發展空間巨大,許多外商蜂擁而至,投資廣東醫藥零售市場。然而,短短幾個月,在政策禁令下,壹些投資者損失慘重,苦不堪言。

在全球聞名的珠三角外向型加工基地東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僅嚴格執行2001年6月開始實施的“500米內不得開設第二家零售藥店”的審批標準(該標準已於2002年7月取消),還設置了技術規程。比如分公司負責人必須提交個人戶口本原件,必須到原戶籍所在地居委會開具法律上沒有缺陷產品記錄的證明,婚育證明。

類似的政策法規還有:有的地方民辦學校必須買200畝地,有6000本書才能申請;民營電信增值業務的申請資格包括場地、設備和專業人員...而且這方面的投資並不代表投資人就壹定有創業的資格。

在這些行業中,投資者可能會因為邁出了第壹步(滿足之前已知的申報條件)而深陷其中。從監管的角度來看,這些要求是符合邏輯的,但從商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在申報經營資格之前就進行“合格投資”,風險會大大增加。而且壹旦申報條件發生變化,投資者的前期投入就白費了。

2002年9月15日,《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正式實施,新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醞釀成第七稿。新政策為新藥申報設立了5年的監測期,在此期間只能批準壹個品種上市。在此之前,由於國外新藥的仿制受到保護,R&D成本較低(僅654.38元+0.2萬-2000萬元,而壹個國外專利藥的R&D需要3-5億美元),投資者蜂擁而至醫藥行業。新政策出臺後,國內藥企不僅新藥報備少,能研發出來的產品也少。

入世後,出於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和完善法制的考慮,將進入政策法規大調整的非常時期。企業會遇到更多類似的政策調整,壹些高度依賴政策的投資項目壹旦調整就會面臨尷尬的局面。除了政策的行業審批限制,政策變化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包括城市規劃的調整,政策的時間差、空間差、執行力度差都會成為投資陷阱。

為了避免政策陷阱,重要的是不要過分依賴政策。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中,來自新加坡和韓國的投資者遇到了政策陷阱,失敗了,而來自歐美的投資者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歐美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較少受到優惠政策的吸引,更註重當地的市場環境和項目本身的市場前景。

鑒於政策陷阱,對風險投資者的建議是:

2.不要貪小便宜,不能因為政策利好而忽略投資的其他條件;

3.提高政策的應用水平,不要把錢都放在政策商機上,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投資;

4、政策應用適當,不要過度,註意政策變化。企業是市場中的動物。壹旦市場生態環境被破壞,企業的生存將岌岌可危。在企業的投資行為中,壟斷部門的市場壁壘是壹個巨大的投資陷阱。

2002年7月,電影大亨鄧建國公開宣布退出影視圈,並聲稱年底將有60%左右的民營影視公司倒閉。鄧建國退出的直接原因之壹是“影視劇市場不完善,存在壟斷、限價等不正當競爭。僅電視臺欠巨星公司的錢就達2000萬,這對公司來說是致命的。這也是圈內普遍現象,但影視公司都不願意得罪自己的電影人。”

2001西部某省某民營會計師事務所接到壹起合並審計案件。經過大量調查取證,突然被告知委托取消,讓會計師事務所壹頭霧水。事後我才知道,這個訂單的失敗,只在於財政局核銷壞賬時,他們得不到“照顧”。雖然中介機構已經全部與行政單位脫鉤,但相當壹部分事業單位仍然與行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委托方最終將這項業務交給了原財政局局長開辦的會計師事務所。

目前,市政環保、自來水、影視、教育、天然氣、電信、銀行等壟斷行業和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非市場競爭陷阱。比如最近券商為上市公司包銷配股“變身股東”,陷入資金緊張或虧本銷售的案例,與其說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造成的,不如說是券商與上市公司地位不對等造成的。

兩年後,原本預計年總需求達到6543.8+02億件,潛在銷售額不低於30億元的快餐具市場,竟然是綠色餐具的滑鐵盧。由於環保餐具價格昂貴,大量餐飲企業不顧國家禁令,仍違規使用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及後來上市的“環保”替代品?壹次性PP餐具。目前全國約有170家綠色餐具生產企業,其中約2/3停產(待)生產,基本沒有壹天三班滿負荷生產的企業。壹些能夠勉強開工的企業由於缺乏流動資金或其他經營原因已經停產倒閉,去年下半年能夠維持正常生產的企業不超過20家。

“白鬼子”屢禁不止的背後原因,其實是投資人掉進了新行業的人文環境陷阱。大量的小餐飲企業靠薄利生存,對成本的考慮遠大於環保意識。

在風險投資前的市場分析中,人文環境的調查是極其重要的壹部分。融資環境、人員文化素質、市場消費習慣、政府開放程度等構成了企業投資經營的重要人文環境。企業壹旦不與it融合,就要花費巨額資金進行調整。新奇項目不被消費者接受,並購中雙方企業文化不融合,遭遇地方保護主義,都暴露出項目對人文環境的不適應。適應人類環境的最好方法只有壹個:與他人保持敬而遠之的距離。

追求高科技已經成為當今的壹種時尚。企業在投資行為中往往有追求高科技的沖動,以保持自身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但壹旦他們對高科技把握不當,就會成為顛覆整個投資行為的主要原因。

中原某制藥廠在投資項目設計時,將技術定位於“國際先進水平”,從瑞士壹家小型工程公司引進了該項技術和當時還處於試驗階段的四套生產裝置。結果四套生產裝置中有三套出現嚴重問題,產品無法正常生產。藥廠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盲目追求國際先進技術,高價引進尚處於試驗階段的國外技術,進而錯過了利用國內技術力量攻關、搶占市場的時機。

西部某民營工程公司敏銳地發現塗料市場群龍無首,競爭手段低,市場空間巨大,於是與軍工部下屬的某地方研究所合作,由該研究所進行技術投入,合作開發市場。經營了幾年,投入了幾千萬,生產出來的塗料質量問題還是不斷出現,他們的產品根本打不開市場。研究所的技術不是成熟的技術。但該公司在塗料市場投入了大量資金。

技術陷阱和人才陷阱都是初入壹個行業的投資人特別容易踏入的陷阱。這種陷阱有壹個共同的特點:企業管理需要,容易從市場上獲得,所以投資人並不重視,但是判斷是否合適卻非常困難,這往往成為創業項目成敗的關鍵。

為了避免技術和人才的陷阱,企業家應該努力:

2.對於尚處於試驗階段的新技術,必須從小試到中試再到小試才能投產;

3.不要盲從專家和顧問,要相信他們,但要驗證他們;

4、技術和人才投入要與企業規模和投資能力相適應,以適應目標市場的需求為主要標準,過高或過低的技術、人才要求都不合適;

5.對於進入新行業的投資者來說,判斷人才是否合適的標準是:是否有相當的經驗,二是在企業和行業中的聲譽,三是歷史業績,最後是個人氣質是否與企業文化融為壹體。判斷技術是否適用的標準也差不多。

  • 上一篇:我出生於1995年6月65438+10月11。今年我想交好運。
  • 下一篇:選個吉日免費查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