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2023年,蔚來將在之前的基礎上新增1000個電站。其中,高速公路服務區或高速公路將建設約400座電站;大約600個將部署在城市地區,包括三四線城市和縣城。今年部署完成後,蔚來在中國投入的換電站數量將超過2300座。
用戶需要什麽,蔚來就想要什麽。
在此之前,蔚來也表達了重點布局換電站的原因,是用戶對換電體驗的持續追求。
今年春節假期,蔚來的調查數據顯示,“長途駕駛”需求如此旺盛,假期期間蔚來換電站為用戶提供了超過1.245萬次換電服務,僅高速公路就進行了超過37萬次換電。
用戶中,18用戶在春節期間近壹個月的行程超過10000公裏,跑裏程最多的用戶達到19577公裏。毫無疑問,這主要依靠蔚來換電系統的大力輔助。
相應的,蔚來在換電系統上的經營壓力開始顯現。春節期間免費換電開通後,單次換電平均等待時間為13.08分鐘。因此,為了提升換電體驗,減少用戶等待時間,蔚來最終決定建設1000換電站。
然而,私人用戶的換電模式對企業運營意味著什麽?蔚來加速換電站布局在高端智能新能源戰場上的示範效應如何?
近日,硬核汽車研究院舉辦的線上“硬核雲沙龍”最新壹期,多位資深媒體人士和業內分析師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作為蔚來ES6的第壹位車主,韓佳表示自己每天的能量補充主要以換電為主。壹是換電體驗更快,二是換電服務對老車主免費。“有些車主即使家裏有充電樁,也會選擇免費換電。”
他認為,蔚來加速布局絕對是壹件好事,將大大提升用戶的便利性,尤其是讓有軌電車高速長途出行成為可能。
在史看來,蔚來抨擊“換電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是基於用戶的需求。壹個是換電站為用戶提供了堪比燃油車的充電體驗,大大縮短了充電時間;第二,用戶數量越來越多,換電站的需求自然會增加。
第三,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電動車的普及率可謂日新月異。“從2065438年到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月滲透率從4.06%增長到31.85%,增長了近7倍。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達到25%。這個數據已經領先全球12個百分點,是美國的3倍。”
在史看來,長期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進壹步提高,這將導致行業競爭的激烈。蔚來此時投入巨資建設換電站,自然是希望進壹步夯實換電和能量補充體系的“長板”,從而增強對用戶的吸引力。
資深汽車媒體人楊小林補充了“用戶需求”的原因:“用戶對換電需求強烈。壹是長途行駛時充電方式不方便;二是受地域限制(如北京老城區),安裝私人充電樁不現實,所以換電是用戶最可靠的能源補充措施。”
換電體驗需要不斷叠代升級。
基於此,目前蔚來已經構建了五縱三橫八大城市群的高速換電網絡,在高速公路上換電的時間成本和體驗已經優於普通充電方式。
特別是今年600個城區換電站的計劃,將重點放在有壹定用戶基礎、沒有電站的城區,進壹步輻射當地群眾。要知道,“電房”壹詞來源於蔚來社區,是指距離電站3公裏以內的居住和辦公場所。
目前蔚來電站的“電房”覆蓋率已經達到了69%,可見蔚來電站的布局相當廣,而且極其精準。可以預見,今年進壹步加快換電站建設後,無疑將輻射到更多城鎮的潛在用戶。再者,換電站的存在,讓“可充、可換、可升級”的全面充電體驗成為可能。尤其是有需求的時候,可以靈活升級。比如長途旅行前,可以換壹個續航時間長的電池組。
總之,換電站的進壹步“加密”,將讓更多人體驗或見證換電站模式帶來的“0焦慮出行體驗”,從而進壹步引導更多人成為蔚來的新體驗者,擴大蔚來的用戶群體。說得更直白壹點,電站數量和布局越優化,對蔚來汽車銷量的提振就越明顯。
談及什麽是優秀的換電體驗,蔚來資深用戶韓佳描述了蔚來換電體驗從綠色到成熟的變化。
他表示,從第壹代站到第三代站,蔚來壹直從研發端不斷優化用戶的能量補充系統。即將上線的第三代電站的服務能力已經相當強了。電池位數量增至21,日服務次數可達408次,比二代站提升30%。“另外,全新的三站協同作業機制,像汽車生產流水線壹樣提高了工作效率,換電時間直接縮短了20%,可能比燃油車排隊加油還快。”
此外,韓佳還表示,蔚來的換電優勢還在於用戶的免費換電次數。即使超出額度後需要充電,收費標準也是以新電池的“度”為標準,與收費標準相差不大,定價也比較良心。此外,蔚來靈活的電池升級方案也是壹大優勢,可以合理利用資源,切實降低用戶用車成本。
在史看來,好的換電體驗,第壹要素就是方便,網點多,速度快,換電成功率高。
李認為,壹個優秀的換電方案,不僅要讓用戶滿意,還要讓企業“盈利”,這樣的方案才能持續下去。如果能繼續朝這個方向探索,蔚來的換電模式將變得“可持續”。從這點來看,換電體驗會良性循環的持續上升。
長期可持續投資至關重要。
既然換電體驗對用戶補充能量意義重大,為什麽到目前為止高端智能新能源戰場只有蔚來壹家在做換電布局?而且,隨著換電站數量的不斷增加和蔚來用戶的不斷擴大,蔚來的換電站系統在長期運營中會面臨哪些挑戰?
石說,如何把握企業發展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例如,電池標準化是電力交換系統規模化的基礎。現階段蔚來已經逐步嘗試開放充換電的技術合作,相信這家企業通過不斷探索也能做到這壹點。
韓佳表示,長期運營的關鍵挑戰是對電容器資源的爭奪:“很多品牌都在計劃引入換電站模式,但物理條件無法滿足每個品牌建設多個換電站的需求。”
當然,在這方面,蔚來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在年底前,蔚來將建成2300座換電站,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搶占了先機,占據了有限的優質站場資源。其他品牌想要趕上,恐怕已經比較難了。
第三個挑戰是平衡資源利用率,關鍵是換電站在高速公路和城區的分布。在這壹點上,構建了“五縱三橫八大城市群”“電房”覆蓋近70%用戶的高速電力交換網絡的蔚來也已經遙遙領先。
新品牌計劃助力換電模式升級。
問題是,隨著Alps、Firefly等子品牌的推出,蔚來專註於服務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換電模式是否會下放到低端品牌?
眾所周知,蔚來將於近期正式推出20萬元價位的Alpine品牌,後續經濟型汽車品牌“螢火蟲”也在計劃之中。因此,新品牌能否兼容動力交換,無疑會影響潛在用戶的“購車選項”。
在李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他說:“古往今來的商業規律證明,品牌越經濟,越規範。所以如果蔚來能解決電池標準化的問題,新品牌的能量補充體系中肯定會出現電池更換模式。”
對此,楊小林進壹步補充道:“蔚來可以根據不同品牌設定不同的換電價格,讓用戶心理平衡,照顧兩個新品牌的用戶。”
韓佳透露,在之前的采訪中,李斌向媒體承諾,阿爾卑斯山將與電力交換系統兼容。當然,具體情況還得等最後官方公布。但在他看來,換電模式應用於新品牌幾乎是肯定的,因為解決裏程焦慮問題是蔚來從誕生到現在的初心。
“蔚來從壹開始就在考慮。人們不買電動車的原因是什麽?加油比加電更方便。如果充電比加油方便,電動汽車就有了被選擇的理由,所以蔚來壹定要讓它比加油方便。”
直播最後,最後壹個問題可謂是蔚來換電模式的底層邏輯:“妳會因為可以換電而選擇買壹輛蔚來嗎?”三位嘉賓都表達了對這個問題的不同想法和看法。
在李看來,他不會因為換電的好處而買車。買車的第壹要素還是要看車本身。言下之意,雖然車外的服務和體驗也是購車的重要參考,但基於優秀產品提供類似能量補充服務的綜合體驗顯然更好。
石說,由於個人習慣和喜好不同,對充值沒有太大需求。如果日常的充電問題可以通過充電樁非常方便的解決,充電仍然會是解決充電問題的首選。
習慣換電、認為壹直很“酷”的蔚來ES6原版車主韓佳說:“不能只看換電模式的吸引力,要考慮能量補充系統是否完善。其實蔚來的壹鍵開機,也就是管家把車開走充電的升級體驗,比換電模式更吸引我。”
本文來自《伊車浩》作者車壹條,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