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位於龍潭山古城西北角的最低點。池水清澈如鏡,池外樹木郁郁蔥蔥,水位從不下降,即使在幹旱的年份也是如此。“龍潭印月”被列為吉林八景之壹。龍潭的名字來源於傳說和神話。
史料中記載著壹個神話:很久以前,龍潭山附近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漁獵、農耕、紡織各得其所。突然有壹天,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壹條藍龍從天而降,來到了這座山中的水潭。從此,這個池子就叫龍潭。然而,這條龍來到地球後繼續犯罪,經常淹沒莊稼和房屋,人民被迫逃命。有壹個女孩叫林曉梅,她被水沖走了。她的父親翁琳遊向女兒,等待救援。她發現壹只燕子掉進了水裏。翁琳為了救小燕子放棄了女兒,小燕子得救了,但她的女兒卻被惡龍帶走了。翁琳夫婦對失去自己的女兒感到非常悲傷。這時,獲救的小燕子突然開口了。她承認翁琳和他的妻子是父母,並安慰他們的父母。她決定飛到南海仙山學習,成功後回來為人民報仇。所以顏從小在龍潭山長大,人們親切地稱她為龍潭顏。龍潭閻走後三年,帶領村民用斬龍劍和千環鎖鏈鎖住惡龍,但沒有成功。這時,正巧龍潭燕子成功歸來,領著燕子,往池子裏放滿了石頭。惡龍派白蛇劫掠翁琳進入龍潭,試圖引誘龍潭閻來救他,並把整個團夥抓了起來。龍潭巖看到救命恩人被殺,心都碎了。在人參老人的幫助下,龍潭巖帶領眾多燕子破妖入池,終於鎖定了惡龍,救出了翁琳,讓龍潭山的人們重見天日。20世紀60年代初,吉林京劇團根據這壹神話創作了壹部神話劇《龍潭巖》,由著名京劇演員小白·顏瑜主演,在全國各地演出。於是,這個神話流傳得更廣了。
這些感人的傳說和神話雖然不是真實的,但卻反映了古代江城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
2.蕪湖島的傳說
在遼闊的松花湖上,有壹個翡翠般的小島,被稱為“五虎島”。關於這個島名的由來。當地流傳著壹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長白山天池有壹只水怪,占據了松花江美麗善良的松花江公主,生下了鰱魚公主。時過境遷,轉眼間,鰱魚公主十六歲了,亭亭玉立,楚楚動人。她厭倦了宮中單調的生活,得到了母親的允許出去玩。正當她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撞上了壹張網,被漁民打得落花流水。漁夫是壹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很高興能釣到這樣壹條鰱魚,於是他收網,興奮地向回家的方向劃去。就在船快要靠岸的時候,鰱魚突然開口了:“放開我,放開我!””小夥子看見了,眼裏含著淚,用乞求的眼神看著自己。年輕人動了惻隱之心,撿起那條大魚,把它放進了河裏。大魚入水後,不時浮出水面,好像在點頭感謝他。
打魚的年輕人叫丹尼爾,他住在河邊壹個叫王琦的小山村裏。他以捕魚為生。壹天傍晚,他想釣上最後壹網,然後劃回家,但當他出網時,又是那條大白鰱魚。就在我準備把它放回水中的時候,那條大白鰱魚突然變成了壹個漂亮的姑娘,壹臉羞澀地笑著說:“妳曾經放生的那條魚就是我。妳的心真好。”表達他們對這個年輕人的愛。這時候怪物送來的魚、兵、蝦就會跟過來,似乎只有壹箭之遙。這時,緊隨其後的松花公主迅速從頭上摘下壹枚五股金釵用力壹扔,頓時化為壹座大山,擋住了追兵的去路,鰱魚公主和大牛得以逃脫。之後,大牛和鰱魚公主結為夫妻。五股金釵化作壹座山,故名“五股山”。後人看這五座山像五只老虎並排躺著,又叫五虎山。自豐滿築壩以來,水位上漲,五湖山就成了今天松花湖中的五湖島。如今的蕪湖島,每年夏天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草木蔥郁,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曲徑幽深。每年,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乘坐舒適豪華的遊輪來島上度假。
3.仙洞的傳說
在磐石縣城西北八十裏,有壹座山叫仙人洞。
關於仙女洞,巖石周圍流傳著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山東來了壹個叫王二的年輕人。他手拿藥鋤,腰挎寶劍,來到仙人洞南山坡。在壹片原始森林裏。開辟壹塊空地,搭壹個小窩棚住。他每天打麅子,打野雞,在河裏釣鯽魚,在山上挖人參,采五味子防風,用祖傳的技藝給百姓治病。很久以後,十裏八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夏天的壹個傍晚,王二背著壹筐藥材回來了,還沒到家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他把柴門推進屋裏,打開大木鍋的鍋蓋,看到裏面有燉好的野雞和四個熱氣騰騰的白饅頭。
王二很納悶,想刨根問底。第二天早飯後,他關上門,躲在門前那棵大孤樹的洞裏,緊緊地盯著門,可是直到天黑,也不見壹個人。回到家裏,我想自己做飯。當我打開鍋時,我仍然發現美味佳肴。
不甘心的王二在第三天晚飯前又進了樹洞觀看。太陽落山時,煙囪冒煙。他悄悄地跑到窗前,舔了舔窗戶紙上的壹個小洞,朝裏看了看,叫了壹聲。原來屋裏的廚子是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兩個人迅速推開了門。姑娘見有人來了,就用袖子遮住漂亮的臉,俯下身子敬禮。“哥哥,不要驚訝。前年我生了壹場重病。承蒙哥哥相救,特來報恩。”
王二連連搖頭,實在想不起來了。女孩笑著說:
“妳真健忘。我的家在這座山的東北角。我們是多年的鄰居了。”說完,女孩匆匆離開了。
第二天,天壹亮,王二就來到了山坡上,他到處尋找,但沒有看到任何房屋。王二失望地回家了。來到門口,女孩正在給他做飯。王看了看女孩,和她聊了起來。這時她才知道自己姓胡,外號叫伊妹兒...
吃完飯,妹妹收拾完正要回去。王二戀戀不舍,送了壹程又壹程。在山坡上,梅爾叫他停下來。王二看著她走遠了。他盯著它,偷偷藏在壹棵樹後,看她要去哪裏。但是她在壹塊黑色的大石頭前消失了。王二急忙跑到這裏,發現了壹個洞。他拔出劍,小心翼翼地爬了進去。沒爬多遠,前面寬敞,就站起來往前走。走了十幾步,只見洞內油燈閃閃,眼前是壹個方方正正的小廳。大廳中央有石桌和長凳。小廳下十幾級石階就是壹個漂亮的大廳。壹根特別大的鐘乳石懸掛在大殿中央,像壹盞蓮花燈。洞下有壹條河,廳堂西側有壹條又大又長的石床,上面躺著壹只雪白的狐貍。王二看著那只狐貍,壹眼就認出來了,是他前年秋天救的那只。白狐壹見王二進來,就“啊”的壹聲跑下石床,變成了壹個小女孩。
面對眼前的情況,王二驚呆了。但妹兒卻上前不慌不忙地說:“妳知道我的背景。我已經在這裏實習很多年了。前年我生了壹場重病。多虧了妳的幫助,我才有了今天!”妳誠實善良。雖然我是壹個仙女,但我就像壹個凡人。如果哥哥不嫌棄妳,我就做妳的妻子來報答妳的恩情。"
王二聽了這話,自然很滿意。他們選擇了黃道吉日,終於結婚了。
婚後兩人相親相愛,* * *拿草藥治病。在姐姐的幫助下,不管是什麽病,都可以用手治好。轉眼間,就到了冬天。王二和梅二對窯洞進行了整修,上堂為診所,下堂為宿舍。幾十年過去了,夫妻倆還是那麽年輕,走路像蒼蠅壹樣。
清朝光緒年間,洞前建有“狐仙堂”和藥王廟,山下建有娘娘廟。此後,每年的4月18日都會舉行香火,絡繹不絕的祈禱者會到這裏燒香...
4.磨盤山的傳說
磐石縣,原名“磨盤山”,因位於城北4公裏的磨盤山而得名。1902建縣時,改為現名。
磨盤山,山的形狀不像磨盤。它因山腰上壹塊形似石磨的巨石而得名。關於這種磨石的來歷,有很多神奇的傳說。
從前,這座山是奉天(沈陽)通往船廠(吉林)的大道。壹對夫妻在山路旁開了壹家小客棧。行人,商人,車輛和馱隊都餵馬,小費或留在這裏。這家商店生意很好。店主和他的妻子生了壹個男孩,名叫王興。
王興出生時嘴裏含著壹把鑰匙。鑰匙離不開繁華。他壹走,就壹直哭。母親不得不用壹根紅繩把鑰匙系上,掛在王蛇的脖子上。
王興三歲時,壹群強盜來到這壹帶,經常搶劫路人,切斷了這條路上的商人往來,使王興的生意受到冷落。夫妻二人只好帶著王蛇上山撿柴火維持生計。
當王興六歲的時候,他經常壹個人去山裏玩。壹天,他聽到山裏傳來小馬的叫聲和軋軋聲。跟著聲音走。當我走近時,我既沒看見磨坊,也沒看見小馬。他仔細聽了壹會兒,突然發現聲音是從石頭的裂縫裏發出來的。他從石頭縫裏往裏看,看到壹個寬敞的房間,裏面有壹匹金色的小馬在磨蹭。磨碎的是金豆。王興用鑰匙打開了鎖,壹位老人把金豆給了王興。壹群強盜知道了這件事,就去搶金豆,拉金小馬。這時,金小馬尖叫壹聲,把磨盤拉向天空。磨盤從空中落下,在山梁上砸出壹個缺口,把裏面的強盜打死了。從那以後,磨盤在縫隙裏停留了很久,變成了現在的樣子。6萬年前,人類的狩獵場所。
1991 5月,吉林考古人員在蛟河市拉法新鄉磚廠首次發現了6萬年前的人類狩獵遺址。這壹歷史結論不僅填補了吉林舊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空白,也為中國東北乃至東北亞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鄉磚廠位於蛟河盆地北緣的拉法河二級階地上。長白山群山環繞,盆地水系發育良好,由北向南流入拉法河,最後流入松花江。蛟河舊石器遺址地形呈不規則長方形,高出附近地面約10米,長約60米,寬約30米,總面積1800平方米。這裏發現了猛獁象臼齒和大量猛獁象骨骼、野牛掌骨和指骨,以及石核、石屑等粉碎工具。我們清楚地看到,所謂手斧,是用天然的河卵石錘打而成的有刃石器和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早在幾萬年前,這裏就是今天的拉法河河床,河床南側是壹片開闊的盆地,生長著茂盛的灌木和青草,松花江中的猛獁象、野牛等食草動物成群結隊地來到這裏覓食飲水。所以這裏成了古代人類狩獵的理想場所。按照我國舊石器時代的分期,即距今5-7萬年,蛟河文化遺址的發現,將吉林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從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新石器時代和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推到了6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為了尋找人類居住的遺址,1993年盛夏,在當地旅遊管理處的支持下,吉林省從事考古工作的同誌們紮營,不辭辛苦,連續勘探了拉斐特28個洞穴,並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但仍然沒有發現任何古人類留下的文化遺跡。考古隊毫不氣餒,準備檢查拉斐特的所有72個洞穴,尋找古代人類的遺跡。根據當地農民提供的線索,他們向對面第二座山峰下的山洞進發,這個山洞叫小砬子仙洞。這裏的斜坡陡峭,人跡罕至,很難攀登,但考古人員冒著小雨,爬進了昏暗的小砬子仙人洞。在這裏,當考古學家在二樓和三樓挖掘有用的火的遺跡時,他們非常驚訝地發現並出土了兩件舊石器。其中手斧是用角石錘打而成,可以證明舊石器時代人類曾在此洞穴居住。據專家推測,6萬年前狩獵的人可能就在這個距離新鄉磚廠遺址不到1200米的山洞裏。
人類來自遠古時代。根據北京大學考古系實驗室采用的鈾測年法,這壹古遺跡的年代為距今60000年(62+06000年)。《吉林市與文物誌》記載“此類舊石器文化遺存為吉林省首次發現,填補了吉林市及吉林省舊石器文化空白,為進壹步研究東北亞舊石器文化提供了壹批珍貴資料。”人們期待著今後的考察,不僅能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存,還能發掘出這壹時期的人骨化石,從而為吉林地區早期智人及其文化的研究做出新的貢獻。
7.吉林地區最早的人類聚居地。
-壽山仙洞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吉林地區發現的樺甸市榆木橋子鎮附近的首山仙人洞,是吉林地區最早的人類居住地址。這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距今2萬年。樺甸壽山仙人洞的發現,填補了我省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空白。
根據新編纂的《吉林市文物誌》,“1990年,吉林大學考古系師生發掘出2萬年前晚更新世哺乳動物和鳥類化石10余種,制作石器47件,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其中,石制品包括錘制石屑、石核、殘石屑、半石、石錘、刮刀等。”天然洞穴是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最早的居住地,在中國廣東和湖北省均有發現。洞穴多位於溶洞內,有石洞,樺甸首山仙人洞也是如此。1987期間,吉林市地方誌辦公室、吉林市文化局文物處、吉林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到壽山實地考察,看到壽山“主峰海拔510米,相對河谷約200米。”仙人洞位於主峰下方50米處,東西走向,寬3米多,高2.80米。洞深平緩向內,深不可測,洞口12米,采光良好。前8米寬敞明亮,幹燥宜人,洞壁嚴密、光滑、平整、明亮,適宜人類活動。
1993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吉林大學考古系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森水的指導下,聯合調查組再次對壽山仙人洞進行了深入發掘和鑒定。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生活在這裏。發現洞穴堆積文化厚2.6米。此次發掘共出土古脊椎動物化石700余件,包括熊、狼、馬、羊、鬣狗、西伯利亞雪貂、褐背鼠、鴨、野雞等20多種動物的骨骼和牙齒。出土了200多件打制石器,其中有10件打制和研磨的骨制工具。可見古代人類在這個洞穴裏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
這是吉林省首次發現的壹個典型的、保存完整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其海拔高度、相對高度、距離水源的距離,在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是極為罕見的。仙人洞為吉林人了解家鄉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活的考古資料,也為東北和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歷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以及地質學、古人類學、古生物學、古氣候、生態環境等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資料。
1992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將壽山仙人洞遺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省政府將其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清代吉林的木幫
在松花江豐滿的大壩建成之前,夏季的江面上有壹種奇特的景象,就是排排的。人們習慣稱排排人為“木頭人”。
吉林以生產木材而聞名。曾幾何時,木材運輸完全依靠江河水路,松花江成為因木材流放而得名的“木幫”文化,而長白山不僅盛產各種優質樹木,還孕育了關東木幫。《松花江》描寫了“木幫”的生活,如“山野伐木”、“水田伐木”。稱他們為“關東木頭人”。
木幫的組織和分工是這樣的。在山場上,壹個場院有壹個大櫃子,第二個櫃子分為場院把手、爬犁頭和槳頭。對著場上的那壹排喊,分成兩排,兩排(也叫尾巴)。大櫃是山水場的主要人物,經常被資助組織木幫。此人有錢有勢,必先給木頭人送些飲料和鋪錢。
木幫有自己獨特的宗教信仰。他們和撥山打獵的人壹樣,深入森林深處,在野外勞作,向大自然索取,所以又叫“撥山”。“方山”人崇拜的山神名叫孫良。傳說他是山東萊陽人。他歷盡艱辛來到長白山,實現了開悟。木幫的生活很辛苦。木幫裏有很多民謠,聽起來辛酸動人。壹首民謠《木柄不是線》說:世間有線,木柄不是線。三教九流是有排名的,但是我們排不了頭。年輕人離家東遊,在長白山當木頭人。臘月在山上,鼻子凍得像醬油壹樣,叫著爸爸媽媽,沒有回去看妳的希望。
木幫多為山東、山海關人,往往單身。在深山裏努力求生。松花江樺甸修建白山水庫的地方,過去被稱為“老邪河”,是人們最怕的急流險灘。松花江古排水道兩旁,是壹座座荒涼的木墳,向後人展示著昔日排水的繁榮和木排本身的慘淡結局。這裏有壹首歌謠叫《往東走》,裏面寫著:出了山海關,我熱淚盈眶。當我今天離開家的時候,我將不得不償還它。這些都真實地記錄了在東北謀生的人們背井離鄉時的心情和悲劇結局。
吉林以前叫造船廠,造船的地方。用的木材都是從長白山砍來的,用松花江運到這裏。木頭人團夥在此出發,成為九死壹生,許多勇者再也沒有回來,使得松花江的許多河段被稱為“前哨”。
松花江燈以前是用谷殼做的,放在江裏,走著亮。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吉林人會燃放河燈來紀念和祭祀那些死去的人。據說淹死的人看到河燈就能轉世。
吉林慕邦的突出特點是創業。現在吉林市橋頭廣場的船夫槳已經成為吉林人“勇往直前”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標誌。長白山和松花江養育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吉林木崗的開拓精神和品格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的綜合體。在吉林市的發展中,木崗為山和排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就是“關東”文化,吸收了當地滿漢民族團結奮鬥的濃厚生活氛圍。在壹些歷史書籍中,如《木頭人信仰》、《木頭人歌謠》、《木頭人與吉林》、《木頭人與木頭人》、《木頭人的人口構成》、《木頭人的故事》等。生動記錄了木幫文化的歷史變遷,展現了江城木幫像長白山古松壹樣挺拔的戰鬥精神,像松花江壹樣的開拓品格。
/f?kz=7064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