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煙消雲散,人老了——廣西靈山煙墩鎮田古宅壹瞥

煙消雲散,人老了——廣西靈山煙墩鎮田古宅壹瞥

過去已經煙消雲散了嗎?離開豪宅現在已經老了。

——偶爾參觀靈山煙墩鎮田氏古宅。

2065438+2008年4月25日

?在廣西靈山煙墩鎮村委會佘山自然村,有壹座古宅——田氏古宅,相傳建於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說是300多年)。4月20日,我和我的朋友去毛針玩。聽了當地朋友的話,我去參觀了,離毛針街不遠,只有幾分鐘的車程。

傳說這座房子的主人田豐·山原是福建福州人。早年在廣東經營雜貨、化妝品等生意,後來到煙墩毛針村經商。生意更順利了。也許是他覺得這裏風水好,就在主屋的地基上堆了壹個土堆作為標記,然後壹家人從福州搬來這裏定居。他先是建造了主屋居住,後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建築群由太公廟、主樓和側樓組成。側樓由田鳳山的子子孫孫逐步修建,仍沿襲主樓的建築風格。在戰爭和時代的變遷中,這些建築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有些建築已經被拆除,有些只是壹片廢墟。保存下來的正殿、太公殿、側座連成壹體,是壹個比較完整的整體。20世紀90年代,田氏家族在原址重建了太公廟的主體建築,許多原始物品仍被保留下來。據說田家繁衍了17代,但大部分已經不住古宅了,只有少數中老年人還在守著。

站在古宅前雜草叢生的地上,環視整個古宅群,依然能明顯感受到古宅的傲人氣勢。房子雖然不高,但是建在厚厚的花崗巖石砌的大基座上,看起來很宏偉。所有的房子都有傳統的三角形屋頂,它們仍然是秦磚和漢瓦。白灰色的磚讓青磚墻面呈現出整齊美觀的花紋,長長的黑白點綴的花崗巖(俗稱麻石)臺階氣勢磅礴,厚重穩重,幾乎可以承受千年的踐踏。爬樓梯仿佛在穿越時間的隧道。多少前人後人在堅硬的石階上走過,卻未能留下任何足跡。

無論正房、太公廟還是隔壁的房子,門都是側面開著的,前面是兩米多高的防護青磚墻,墻上有三個槍眼。房子的大門其實就是在圍墻的交界處建壹個小房子。房子中間砌壹堵墻,中間留大門,使門內外有檐,進出時可以遮風擋雨。兩層花崗巖石門框,內側門框裝有兩道門,門外裝有壹個粗大的方形木拖板。那時候壹般情況下很難撬開,安保很嚴。其實安保設置再嚴格,都不如和諧的鄰裏環境安全!

房子內部是三向結構布局的房子。每個入口之間都有天井,每個入口都是三間並排的瓦房。前兩個入口中間作為大門和通道,盡頭的第三個入口是大殿的底層,是祭祖的地方。香火不斷,房屋兩旁。天井兩邊是廚房等房子,比較低,可以到屋檐。從房子的大門望進去,主屋與大門呈60度左右的夾角,屋前的臺階和石柱石梁盡收眼底,與大門構成了奇妙的構圖。

房屋雕梁畫棟,格子窗,浮雕壁畫。所有的房間門都用芝麻石門框、過梁、門檻砌成,豪華穩重。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前室的兩根方形芝麻石柱,美觀大方,工藝細致。也有青磚地面鋪得非常平整,花紋優美,歷經數百年滄桑依然平整。所有建築從選材到施工都壹絲不茍,非常嚴格。無論是按當年的市值估算,還是按現代的造價估算,建造如此巨大豪華的房子,成本都是相當巨大的。是屋主經營有方還是商官勾結發財?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覺到老主人生活的奢侈。

我們從邊座到太公廟再到正房參觀了壹下,和留守的人簡單聊了幾句,了解的不多。是啊,已經隔了17代了,誰又能說出那段早已塵封的歷史?我們擡頭看了很久正門上方的大匾,仔細分辨上面的銘文,想從中了解壹些歷史信息。只見牌匾中央寫著“蘭街”四個大字。右邊碑文寫道:“刑部右侍郎受命為紅旗,漢軍副司令為廣東省總督察。”左邊碑文寫著:* *六品南人五世同堂,豐田勞氏* *,道光28歲去環基日立。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歷史170年。雖然幾個字看不清楚,但還是能看出這是清道光二十八年六品官田家老太太福壽五世的生日牌匾。看來田家當年確實很有實力,官商壹家富也不足為奇。

前人的功過早已塵埃落定,湮沒在歲月長河的硝煙中,留下的老宅作為歷史見證,既是田後人的祖屋,也是整個社會的壹些歷史遺跡,承載著大量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供專家學者研究利用,造福時代,值得後人的喜愛和各級政府的保護。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可以教育和激勵後人奮進,不良的歷史痕跡也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警示後人。壹代明朝皇帝唐太宗曾經告誡他的大臣:“以銅為鏡,可以衣冠楚楚;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更何況歷史遺跡還可以用來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甚至可以作為影視拍攝基地,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在此,作為靈山人的壹員,我建議縣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對全縣的文史館和革命遺跡進行壹次全面的普查,登記造冊,劃撥專項資金進行修繕利用,同時制定地方性法規進行保護,以嚴謹的歷史觀寫壹篇介紹文章,不誇大、不縮小、不誇大、不美化,也不貶低醜化, 從而客觀真實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讓後人得到教育、警示和啟迪,豐富靈山的文化內涵。 觀賞價值可列入縣內旅遊景點。我覺得這是壹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希望縣政府重視,也希望社會各界和全縣人民給予大力支持,振興靈山,造福全民!

老人已經煙消雲散了,

離開豪宅現在已經老了。

雕梁畫棟還在,

只是朱妍沒那麽光彩。

繁榮壹去不復返了,

這座老房子人煙稀少。

青村到處都是荔枝樹。

草長得快,沒有根基。

  • 上一篇:日立中央空調室內機的維修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兩個最感人的告白日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