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總是穿好衣服,在家裏提供豬、羊、雞、鴨、魚等牲畜和海鮮,以及瓜、糖、香茶等供品,然後燒香放鞭炮為竈神送行,希望他“從天而言好”。從這壹天起,“新的壹年”開始了。
在除夕之前,人們也要進行壹次全面的清掃和整理庭院房間,他們正忙著為春節做準備。
除夕夜,家家戶戶往往會在自家的門窗、糧庫、豬圈、井臺等處貼上春聯,象征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萬事如意、壓歲錢、財寶等。,然後在大廳的桌子上擺放供品和香燭,祭拜祖先,歡迎他們“回家過年”。從此,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壹直持續到大年初壹的早上。
除夕夜,全家人會聚在壹起“圍爐”,即壹家男女老少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稱“團圓飯”)。當然,這頓飯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裏,除了吃象征合家團圓的魚丸、肉丸,有“從吃雞開始”寓意的雞肉,有“長命百歲”寓意的韭菜,還有各種具有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尤其是“龜豆沙年糕”(壹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制模具壓制而成,內填豆沙的年糕),可以延年益壽。另外,還有壹種鹹蘿蔔年糕,需要烘烤加熱後才能裹上紫菜。它不僅具有祛肉祛味的作用,還蘊含著來年“吉祥如意”的祝願。
年夜飯後,長輩給孩子“壓歲錢”也是比較獨特的:大壹點的孩子“壓歲錢”用紅紙預先包好,交給孩子;幼兒的“壓歲錢”事先用紅繩包好,紮成壹個小項圈,戴在脖子上。
在第壹個月的第壹天,人們會很早起床,穿好衣服,洗漱,然後開始互相問候,表達他們的敬意和祝願,拜訪親戚朋友或參觀公園等。,非常活潑愉快。人們普遍沈浸在歡樂、喜慶、幸福、快樂的節日氣氛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帶著妻子去婆家串門。女婿上門,女兒回娘家,自然更有意思。
第三天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壹天。人們出門不多,晚上吃得早,睡得早,也是遠離喧囂休息的好機會。
第四天,是迎接“竈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自然會熱鬧非凡。
從大年初五開始,很多人開始創業,該上班的都去上班了。
根據傳說,農歷九月初九是上帝的生日。每家每戶都需要準備最好的酒和食物,燒香拜神,表演背誦,慶祝上帝的生日。這是每年春節的最後壹天。
此後,隨之而來的“元宵節”是整個春節的最後壹幕。這壹天,按照傳統習慣,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賞燈籠。滿月之下,各種燈籠競相閃亮,還有舞獅、舞龍、迎“鼓”等活動,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孩子們,壹直提著燈籠,吟誦著歌謠過街,像魚兒在海底遊來遊去,為熱鬧的元宵之夜錦上添花!
人們的過年活動從農歷65438+2月65438+6月的“尾牙”開始。在這壹天,每家每戶都要向地主,尤其是商人表示敬意。為了在新的壹年裏發大財,他們要用祭祀的屍體和金紙做祭品,並與同事分享祭品以獎勵員工。這叫“吃尾牙”。“吃尾牙”時,即將被辭退的員工被用人單位互相指指點點,表示明年要另謀高就。
農歷二十四是人們送神仙上天的日子,就像閩南的臘月二十三壹樣。祭祀中壹定要有“湯圓”(湯圓),粘在竈口,讓竈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傳壹邊”。這壹天,我們要大掃除,把家裏所有的“黴運”壹掃而光,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取決於農歷十二月的大小。天不早了,家家戶戶都準備供品,比如甜橙、甜年糕、“春米”、“壓歲錢”。“春米”就是在尖米上插剪紙春字。因為“春”和“剩”在閩南語中諧音,意為“年年有余,年年有余”。此外,大門後面還豎著兩株帶葉的甘蔗,稱為“宿根甘蔗”,寓意“堅家運、吉祥如意”。
吃年夜飯時,八仙桌下放著新的炭爐和新的葵花扇,扇子和爐子上貼著用紅紙寫的“春”和“福”字。圍著竈臺說吉祥話,比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個年夜飯,年年賺!“等等,桌上壹定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征長壽。有的人還希望餐桌上有“韭菜”,即“韭菜”與“長”諧音,象征長壽。蘿蔔也是不可或缺的,閩南話稱之為“菜頭”,意為“好彩頭”(吉兆)。還有雞,雞的諧音“家”,“從吃雞開始”,可以大大提振家的聲音。爐子周圍的蔬菜不是用刀剁碎的。洗幹凈後用根煮熟,吃的時候不咬掉。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吃到肚子裏去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之後,是生日慶典。它象征著年輕壹代希望他們的父母長壽。“交接時間”(65438+半夜02點)壹過,人們就聚集老少用紅白年糕祭神,然後放鞭炮迎接新年。
過年的時候還要做紅甲魚米果,肥美的米果,菜頭米果做年糕。紅龜米果形似烏龜,外部染成紅色,並加蓋龜甲印章,象征人的長壽和衰老。家家戶戶都用這種餅來祭拜養育萬物的神。如果客人來拜年,請吃糖果和甜食,根據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比如,壹個孩子可以對老人說:“吃壹頓甜的,祝妳長壽!”同行可以說:“吃個甜飯,祝妳財源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