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農歷大年初壹到初七有哪些習俗和講究呢?
民間流傳農歷新年的風俗歌:“初壹壹人拜神,初二兩人拜人,初三窮人,初四四人乞飯,初五初六正好同年,初七去春來,初八不歸,初九空,初十去春來, 十壹個打孩子歸來,十二個燈棚搭起,十三個人開燈,十四個人開燈,十五個人祈福開燈,壹切疾病都沒了。”
農歷年的第壹天
燃放鞭炮。大年初壹早上開門,先放鞭炮,也就是“開門放鞭炮”。鞭炮聲過後,滿地碎紅,據南朝梁《荊楚歲時年譜》記載稱“滿堂紅”,“正月初壹亦三元日,春秋末日,雞鳴時,庭前放鞭炮避邪。”可見古代燃放鞭炮是為了辟邪驅獸。唐代詩人來詩雲,“新歷只開半開,小庭猶聚塵”;宋代趙也在《鷓鴣天丁有除夕》壹詞中寫道“年中拆鞭炮,氣氛熱烈”;宋代詩人範成大詳細描寫了春節在蘇杭壹戶人家放鞭炮的過程,表達了詩人新年的快樂心情,寄托了對家平安的美好祝願:鞭炮傳於世,武農政用前五日,以吃殘豆粥掃塵,斷管五尺以發俸祿。斷斷續續的汗和火,健康的仆人還是會跑掉。另壹方面,當腳步聲響起時,孩子們遠遠地站在前面,大聲吼叫。
歡迎喜神。早上日出後,就是迎接西神的時候了。至於它的到達方向和時間,是歷書規定的。人們朝著西深到達的方向行進。有的騎牲口,有的散步,走遠了放鞭炮,燒香歸來。迎喜神之後,隨時出門都是幸運的,不用選好日子。
新年快樂。春節期間,人們去新朋友家或鄰居家祝賀春節,俗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在漢代就已有,唐宋以後非常盛行。根據明代陸容《園雜記》記載,人與人之間無論認識不認識,都要互相拜,人與人之間要拜親友。清代送“拜盒”,即把新年賀卡裝在精致美觀的裝飾盒裏送給親朋好友,以示莊重。當然,有些不壹定要親自去,可以用名帖來表示祝賀。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無紙,竹木截刺,書名命名為《名刺》;後來,用紅毛線把“名片”幾個字繡在織錦上;東漢以後用紙代替木材,稱為“名紙”。六朝時簡稱“明”,唐代稱“門形”。在宋代,它被昵稱為“手刺”和“門刺”。明清時稱為“寸楚”、“紅單”。
占領時代。在古代,人們通過木星的運動來計算歷法。《魯春秋·不弓》:“他占天,尚義占月,後得其利。”之後,民間逐漸演變成新政府上任頭幾天天氣晴朗的壹年。《史記·天官書》:“夫是日數從漢,星是,氣是王朔,歲是魏憲。”王松安史《寄語楊德鳳》:“老了,方知子,勤儉吃飯。”
糊雞肉。在古代,人們在春節期間在門窗上畫小雞,以趕走鬼魂和惡靈。據晉代《玄中記》記載,當來不及起身,第壹縷陽光照在樹上時,獨朔山上的山雞啼叫,於是天下的雞也開始啼叫。後來,人們用剪紙雞來象征山雞。
農歷新年
祭祀財神。在這壹天,無論是商業店鋪還是普通百姓都會舉行祭拜財神的活動,希望今年財源廣進。然而,關於財神是誰卻有不同的說法:趙公明,真正的財神,劉海(或範蠡),武財神,保佑鎮宅,關羽,當然,在武財神是不可或缺的。傳說關雲長管理軍馬站,擅長數數,發明了每日結算簿,講求信用和忠誠,因此受到商賈的崇拜。壹般來說,商人們把關公視為守護神和財神。中午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兒童節: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拜年。他們還必須給孩子帶壹些禮物和紅包,並在父母家吃午飯。
除夕
燒門神紙。守門人是道教和民間的神,守衛門戶。壹般門神貼在門上,是為了辟邪驅鬼,保衛房屋,維護和平,幫助實用,帶來好運。《禮記·祭法》載:“王氏為七祭,諸侯為國五祭,大夫為三祭,適士為二祭(均有‘門’);庶人立廟,或立戶,或立竈。”可見,從先秦開始,無論是皇帝還是老百姓都崇拜門神。正月初三,節日裏的松柏樹枝和節日裏掛著的看門人的紙條會壹起焚化,表示年已過,要謀生了。
餓鬼節。據說這壹天有避免走親訪友的習俗,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淡化了這壹習俗。
紅狗日。赤犬為怒之神,壹遇之,有兇事。因此,古代的人們在這壹天都待在家裏,以免遭遇惡靈。
小米生日。在這壹天,我們希望犧牲和祈禱新的壹年,不吃米飯。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由於天書的流傳,真宗頒布聖旨,將正月初三定為天慶節,官員可以放假五天。之後民間演變成不掃地、不討火、不打水的小節日。
農歷新年
遇見上帝。據說這壹天是各路神仙從天上來到人間的日子,所以要“早送神,晚接神”。早送神,下午收神。準備好供品如三畜、水果、餐桌等。,並焚香點燭燒金衣。
除夕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也叫“送窮節”。
送可憐的上帝。俗稱“破五”,也有叫“送窮”的。據說在黎明之前,眾神就會死去。這時候送窮神,家家戶戶都要把炕角或屋角的壹些垃圾、灰塵掃起來,倒在門外的街上,燒香紙,放鞭炮,送走汙濁的氣體。窮神是姜子牙妻子的稱號,取名“五窮媳婦”,即生命、健康、財富、德行、善終五窮。她不尊重貧窮,勢利,被姜子牙貶為“窮神”。
打開市場。在古代,大大小小的商店從農歷初壹到初五都關門歇業,因為人們認為這壹天是財神的生日,在這壹天開市就能發財。
搶道。在無棣,我信仰的是路財神。據說這壹天是他的生日,在陽光下迎接他還挺壯觀的。而且人們認為第壹個收到的就是真神,特別有效,所以叫“搶道”。
過了這壹天,春節期間所有的禁忌開始被解除,然後人們開始忙於生計,過年的氣氛開始消散,也就是“過年下五天”。
農歷新年
撮飛:初六是馬日,古代叫撮飛,人們在這壹天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從進入正月開始,壹直到初五都無法打掃,廁所裏的糞便堆積如山。於是這壹天,我做了壹次大掃除,拜了廁所神來清理平日的臟廁所。因此被稱為“胖”。老了可以記人節,引用宋魯元明《老了雜記》:“前天人集糞掃帚。當他們不走的時候,他們用七個煎餅蓋住它們,然後扔掉它們,送給窮人。”事實上,它意味著農民開始去田裏準備春耕。
此外,這壹天也是商店開門的日子,要燃放鞭炮,象征著今年生意興隆、平安、興旺。
農歷新年
人民日又稱人民勝利日、人民慶祝日、人口日、人民七日。傳說是母蝸牛先創造了世界,在她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漢代就有人開始遵守日常習俗,魏晉以後才開始重視。古代有佩戴“曼勝”的習俗,也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朝以後,更加重視這個節日。每逢人間日,皇帝都要給大臣們壹個五彩的勝利,他們爬上來大擺宴席。正月初七天氣好的話,第壹年人口平安順利。這壹天,攤煎餅的人會吃春餅卷“盒飯”,在院子裏攤煎餅。
吃七寶湯。人活著的時候吃七種蔬菜熬制的湯,是壹種吉兆,據說可以祛邪,治百病。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水果和蔬菜,不同的意義。如廣東潮汕用的芥菜、甘藍、韭菜、春菜、芹菜、大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大蒜、洋蔥、香菜、韭菜搭配魚肉。菠菜、芹菜、洋蔥、大蒜、韭菜、芥菜、薺菜、卷心菜等在中國臺灣省和福建省都有使用。裏面的芹菜和洋蔥比喻聰明,大蒜比喻算計,芥末比喻長壽等等。
素食面條線:在中國臺灣省,這壹天需要壹條素食面條線。長長的面條線代表著財富和長壽,所以吃面條線也意味著慶祝妳的生日。
補天穿:都說壹天比壹天陰,就像天被紮了壹個洞,要補天,避免hardrain。於是年糕祭神,即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