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貼新年賀詞、吃年夜飯、守新年、拜年、給壓歲錢、祭祀、辦廟會、舞獅。
起源:春節是從年初祈求新年演變而來的。在古代,人們在壹年的耕作結束後,在新年伊始舉行祭祀活動,以祭奠天上地下的神靈和祖先,祈求壹個好年景。
2.元宵節
習俗:賞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
由來:正月十五在西漢已有講究。漢武帝正月在甘泉宮祭祀“太乙”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神靈的第壹聲。不過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確實是漢魏以後的民間節日。正月十五燒燈籠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3.清明
習俗:踏青、掃墓、祭祖等。
起源:清明節起源於古代祖先的信仰和春季祭祀的習俗。既有自然內涵,也有人文內涵。它既是壹個自然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的節日。
4.端午節
習俗:扒龍船,摘草藥,掛艾草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吃粽子,放紙鳶,紮五色絲線,熏蒼術,戴香囊。
由來: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5.七夕
習俗:拜七妹,祈願,求巧藝,坐觀牽牛花與織女,祈福姻緣,七夕蓄水。
由來:七夕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人們對自然現象的崇拜。相傳,牛郎和織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會在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進壹步發展了這個故事,賦予了它壹個美麗的愛情傳說。
6.重陽
習俗: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戴山茱萸、祭神祭祖、宴飲長壽等習俗。
緣起:《易經》將“九”定義為陽數,“九九”的兩個陽數較重,故稱“重陽”;它也被稱為“重陽節”,因為日子和月份都符合九。回歸1999年的真實,壹元開始,古人認為1999年重陽是吉日。
7.實驗室用動物飼養者協會
習俗:熬臘八粥,吃臘八蒜,曬臘八豆腐,煮臘八面,吃臘八冰等。
由來:“臘八”壹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八節”。它原本是佛教節日,經過幾代人的演變,逐漸家喻戶曉。
8.冬季至日
習俗:在中國北方的許多地方,每年冬天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廣東人在冬天的至日吃烤肉和姜飯。杭州人在冬天的至日吃年糕。南方壹些沿海地區延續著祭祖的傳統習俗。
緣起:鬥之指為冬季至日,即太陽歷達到270°,在公歷65438+2月21-23。冬季至日是壹年中的八個節日之壹。古代有“八節”祭神祭祖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