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A的全稱是國際睡眠產品協會,即國際睡眠產品協會,歷史悠久。
公開資料顯示,1915年,39家床墊生產企業組成了該協會。後來不斷擴張,吸引了其他國家的企業,包括中國的壹些企業。
他們出具的報告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根據大宗材料的研究,美國可以做到31.2萬張的水平。那麽按照中國市場的產能,還是有可能做到1000萬張的。
但目前國內的電動床主要用於醫院、養老院等場所,即醫用電動床,納入醫療器械管理。主要品牌包括:巴樂蒙特、安吉亨特利、厚富、沈康等。
也有進入家族的案例,如奇勝科技、魯夫中國、全美思、MPE、古洛奇等,試圖打開民用市場。
如果能激活家庭消費,釋放對家用電動床的需求,比如家裏至少增加壹張智能電動床,那麽這個市場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
根據大宗材料的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公司當數奇勝科技,是智能床行業的先行者。a股上市公司2019年盈利25.29億元,同比增長5.78%。中國能做到這種規模的人很少。
齊城的主戰場不在國內,在國外。以2019為例,國內銷量不到1億。
重點是做美國壹些知名床墊品牌的智能床供應商,和海外很多大客戶合作,比如舒達的席夢思,Tempel Silian等大客戶。
這幾年奇勝也在關註國內市場,註重渠道拓展和品牌推廣,局面也在打開。比如已經在國內兩家養老機構應用。
前段時間有消息稱,旗勝科技年產400萬張智能電動床(壹期)項目預計2020年投產,年產200萬張。可見它是準備大打出手了。
那麽,奇勝壹年能賣出多少張床呢?2019財報顯示,智能電動床銷量為1234700。此外,售出了63,700張床墊。
此外,奇勝的產品非常豐富,床輕薄,可以調節、按摩、娛樂等,支持無線遙控。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側重點,覆蓋各類人群。對於老年人,有健康調節產品。針對年輕人,有輕薄折疊款,帶娛樂功能,智能床上聽歌刷劇。
產品結構也比較完善,高、中、低端搭配,如價格較低的40+S系列和價格較高的790系列智能床,開拓細分市場,覆蓋大眾和高端的不同消費群體,形成自己的產品矩陣。
得益於背後的R&D投資和專利積累,比如2019年,R&D投資1.1億,專利338項,其中發明專利75項(其中64項為海外專利)。
近日,岱財研究註意到,老牌床墊企業四聯於6月2日10在上海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1號店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S睿至系列電動床。
這款床的亮點在於可以集睡前閱讀、看電影、安心睡覺於壹身。不同的模式可以調節床的高度,滿足不同的需求,床墊可以彎曲折疊。
還有美亞,把智能床作為重點品類。官網上有單獨壹節介紹。其功能亮點有:無線遙控,手機APP操作,可實現按摩,自由調節睡眠角度,擡頭,擡腳,調節至沙發休閑模式。
顧佳和慕斯都是智能床的潛在大師。
根據呆才的研究,顧佳於2020年9月發布了Free More智能床,配備六大智能調節板,通過升壓、釋放、按壓三部曲實現舒適睡眠。功能已經多樣化,腰部調節,自動循環升降,床調節滿足看電視/零壓力/打呼嚕的需求。
慕思正在全力做智能床墊,並推廣了多種產品。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已經有了電動床。黛彩的研究在其官網看到,慕思凱奇姿品牌下,有電動床。
其中介紹的是:開發超微獨立圓柱彈簧,硬睡感的整體式電動床;整體電動床電動升降,提供8種舒適睡眠模式;采用美國WESTMOON電機。
壹旦兩家公司全力以赴,憑借現有的銷售渠道和自身的影響力,占據壹定的份額。
壹些前沿趨勢也加入了電動床領域。根據戴瑪研究的觀察,2020年初,小米眾籌推出了第壹款電動床,是8H米蘭智能電動床。上線9分鐘,眾籌率突破100%,2月5日10,眾籌金額突破300萬。最終獲得1393人支持,籌款金額超過698萬元。
8H米蘭智能電動床支持平板、閱讀、電視、零重力等五種模式,可由蕭艾控制。躺在床上,按壹個按鈕或者語音控制,就可以把電動床慢慢升高到需要的角度。
在國外,已經有壹些比較成熟的智能床品牌,比如遐想。2002年開發了壹種可以調節和按摩的電動床。2013,定制可調床投入使用。直接面對終端市場,直接運營。
據調研,泰普床墊也有電動床,包括帶震動功能的,8000多元到1000元。
在其介紹中提到,按下按鈕可以擡起腿;隨著床頭的升降,整個床體也會靠著墻壁移動,方便拿取床頭櫃上的物品;三速振動體驗;床的傾斜角度可以調節,滿足看電視和看書的需要。
Sleep #是壹家非常著名的智能床企業,原名Select Comfort,經營床墊、床架、床單等產品,研究了很多有用的技術,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據說到2015,員工會超過3000人。
到了2017,Select Comfort改成了Sleep Number,建了智能床,然後Sleep Number就火了。
順便介紹壹下這個產品。從功能上看,360智能床確實有很多亮點。360智能床早期標準版可以實現左右分區互不影響、軟硬度自動調節、睡眠數據追蹤、熱能吸收釋放等四大基本功能。
後來又增加了壹些功能,比如床頭可以擡高,方便看電視和看書。打鼾時會自動升高7,減少打鼾;床頭和床尾可以調節高度,實現所謂的零壓力體驗;床尾增加了暖腳功能。
360智能床的推出,讓睡眠號從壹家傳統企業變成了壹家科技企業,備受追捧,股價不斷攀升。
對比美國市場的情況,根據ISPA公布的數據,美國智能床的數量從2013年的4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6億美元,再到2019年的10億美元,7年增長了6億美元,幾十億人民幣。這不是壹個勝利,但絕對是壹個穩定的增長。
在中國市場,由於龐大的采購群體,增長規模可能更大,世界廣闊,潛力巨大。
前景是光明的,但也不難進。
根據代財的研究,至少有三座山要爬。第壹,智能床產品比較好,有壹定的技術含量,比如自動控制,床頭調節,軟硬調節等。研發能力需要長期積累,短時間內很難趕上。
二是缺乏知名品牌。品牌是消費行業的重要支撐。連齊盛這個角色都沒有在家族市場培養多年,自然沒有足夠的影響力。或許壹些知名床墊品牌進入市場後會彌補品牌號召力的不足。
三是家庭消費需求沒有被激活,很少有消費者了解智能電動床,也很少在賣場看到。市場意識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而且價格比較高,影響市場普及。
在未來的商業計劃中,將以合理的價格撬動客戶的消費,大量知名品牌的介入有望帶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