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契約
挑個吉利的日子
壹男壹女結婚是人生大事,關系到家庭的興旺和子孫的延續...所以不能輕舉妄動。三媒六證,中獎錄用,換崗傳柬必不可少,結婚也要選“吉日”。俗話說:“看壹個好日子”,也就是“選妳的運氣”。
在舊俗中,男方壹般選擇兩個吉日,壹個在半月;壹種是在下半月讓女方選擇。在壹些地區,我們也註意動物標誌。民間有諺語:“以積極正面的方式迎接雞兔;:二、八虎猴;三九蛇豬;四、十龍十狗;牛羊五,十壹;第六,馬與鼠。“不過壹般是在農歷的初二、初二,比如每個月的初二、初四、初六、初十,其中“六”比較多,所以說“六六大”。在農村,我們要避開農忙季節,“黃金鋪地板,老少彎腰”,大家都吃不消。壹般城市喜歡選擇節假日或者雙日周日。
按照過去“老家”的說法,傳遞期必須以書面形式進行,派專人攜帶壹個紅色的袋子,包裹在裝有結婚文書、艾條、麥麩等吉祥物的“拜箱”裏。結婚證上壹定要寫清楚:什麽時候是“結婚日”,上、下轎子的時候在哪裏迎喜神,戴上皇冠的時候在哪裏迎貴神,坐在書上的時候在哪裏迎福神。寫壹些問候。如“天地”、“鹹亨慶典”、“長命富貴”、“從此幸福”。現在只是雙方先決定,男方會通知媒體和女方。當婚禮的日子臨近時,妳必須通知妳的親戚和朋友,並邀請他們屆時前來。這叫“邀客”。城市裏常用請柬,但農村壹般是口傳。近親通常會早到,盡情享受。第二,做幫手,做阿姨,天經地義。
結果“鋪新床,迎新娘子,全家團圓”,男方開新房。“做新床”很重要,兩四個“全福夫人”必須擔當重任。得到充分祝福的,必須是原夫妻,都有孩子。先把枕頭和被子填滿。枕邊有壹首《枕邊曲》:“飯後不再餓,紅帳中就寢;多聽些花言巧語,不要學別人的是非。”還有壹套被子歌:“壹把栗子壹把棗,大的領小的;壹把花生壹把錢,大的領小的玩。”鋪床的時候要放壹些蓮子、花生、紅棗、桂園、銀杏等。在四角以表示“種子早生,花早生(男女),連孩子也生。”
為了表示。早生貴子,婚禮前夕,應邀請父母雙方未成年的男孩與新郎共度良宵,稱為“滾新床”。婚期還得由他來“擡轎”。
賈莊
“嫁妝”,原名“嫁妝”,原指婦女梳妝打扮用的梳妝盒,唐宋以後泛指婦女所有的嫁妝物品。徐州陪嫁習俗有十余種。有全枝,半枝,巧十三,大八,中八,小八,六,四,兩種燈盆,軟包袱等等。古代徐州地區所謂的全枝半枝,只有皇帝授予“雙千頃”或“千頃”牌的大戶人家才能相伴。嫁妝配備有土地、奴婢、車馬、衣物、櫃子、桌椅、古董等。隨行土地的數量用桌子上的“土基”(形狀像磚頭)來標註,每個土基代表100畝。偶數稱為“全枝”,單數稱為“半枝”。清代徐州翰林院學士崔導曾感嘆:“百年積累,能娶幾個女人?”還好我看到了,後人就難了。“這是封建社會達官貴人鋪張浪費的見證。
“六件”原狀是指配有大衣櫃、雙門櫥櫃、方桌、長桌、梳妝臺、太師椅、彈簧凳。大中型企業的會議在於家具的檔次,小八件是大櫃子、小碗櫃、八仙(矮八仙桌)、馬球、木箱、茶幾、桌椅等。八件以上的大件統稱為“喬十三”,在民間為上品。家具風格世代不同,有地方特色。比如郫縣農村時不時有尿罐、針筐、臉盆、燈,就算家裏窮,也少不了。陪他們去東南的人,用黃布包裹著(請人陪嫁隊),裏面有壹雙紅漆筷子,叫做“白子鬥”,象征著“寶貝孩子的誕生”。這些都是父母給女兒的,女兒壹般是問不出來的。現在不同了。不僅要問問題,有的甚至不達目的不進公婆家。不僅女方要嫁給他,男方也要準備好幾件大件。六七十年代,“三轉壹環”就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80年代,需要彩電、冰箱、洗衣機;90年代,需要電話、空調、相機;也有人直接要錢,想買什麽就買什麽。
準備好的嫁妝要在婚禮前壹至三天由女方護送到男方家,壹般是早上。嫁妝上必須有紅紙剪下的雙喜字和鴛鴦蝴蝶等圖案作為喜慶標記;櫃子裏放著“喜果”和用紅紙包著的粉條,以示吉祥。不管誰車上帶,所有彩禮都要公開,廣泛宣傳,擴大。陪侍者中,必須有壹位“新養母”指導婚禮儀式。這個女人必須是壹個“完整的人”,有公婆,有孩子。接近男方家時,要鳴鞭報知,男方聞訊後迎接,設宴款待。新娘進屋,新養母要問婆婆怎麽放,然後把鑰匙交給婆婆。他的姑姑和姑父翻遍了衣櫃,對它評頭論足。這叫“不轉不送”。歡迎結婚
老婚禮的前壹天,男方要準備轎子。轎子分三種:最高的是“八人轎子”,俗稱“官轎”;其次是“四人轎子”,轎子四面設色,頂上有麒麟,四周有民間戲曲人物;“兩人擡”叫小轎子。同時也要聘請“執事”和鼓樂團隊。徐州稱執事全福為“大五堂”,有兩套鼓樂;選擇其中壹篇,稱之為《小五篇》。另外,古代的妝容,房子的排場,轎子都不能超過原來的。只有原夫人以“新娘出嫁,轎子擡八回”為榮,以示自己的正確立場。
然後妳要“交嫁妝”,也是第壹天(也有嫁妝進了頭,車子跟在後面的日子)。新郎會去祭拜祖先,告訴他們家族香火長存,作為對祖先的告慰。與此同時,新娘開始“餓死嫁人”。由於婚禮上復雜的禮儀,新娘的行動極為不便。前兩天要少吃少喝,只吃壹些雞蛋栗子之類的食物。婚禮第壹天不要吃喝,以免“方便”惹人笑話。這種習俗現在存在於少數農村地區,但在城市裏已被免除。
喜事當天上午,轎子早早發出,新郎“穿紅”,乘轎子到女方家結婚。轎子不空,必有童子“壓轎”,抱紅公雞。“轎子女”歸來,還要同時帶上女方準備的花母雞。這對雞又叫“長命雞”,被視為新婚夫婦的“吉祥之人”,所以不到老是不能宰殺的。新娘的轎子不能從原路返回。據說新娘回不去了。
婚期,新娘也要盡快打扮好,擰幹臉。民間稱女孩為“毛臉”,稱媳婦為“光臉”。新娘的面子是“全靠人”,顧稱為“第壹面”,由小姑或小姑承擔。壹般是擰三次,俗稱“三面”。扭完之後,他把兩個紅蛋滾到了臉底下,唱道:“紅蛋,滿臉都是弦,今年唱喜酒,明年見。”正式的“開臉”儀式要等到丈母娘家,丈母娘才會開臉。
轎子將至,迎女家放鞭炮。娶了女人就換上隨身帶的“轎子紅”,穿上“蒙面紅”,開始“哭嫁”。“哭嫁”的眼淚,是散落到父母家的“珍珠”和“金豆”。也表達了對父母美育的感謝,對整個家庭的懷念,對“前途未蔔”的傷感。
新娘上轎子有不同的儀式。在東南鄉,新娘的哥哥或叔叔擡著轎子。西北鄉是讓新娘穿著歷史悠久的鞋子上轎子;在城裏,兩個“嫁妝媽媽”幫忙推轎子是時髦的;如今,由未婚“伴娘”護送上轎子已經成為壹種習俗。簡而言之,這意味著新娘不想離開更不用說,“私奔”。上轎子前,要和祖先告別,給父母磕頭,然後在音樂中頭戴紅色蓋頭坐在轎子裏三次。請“全福夫人”用紅線把車門封好,新娘的父母會在出發上轎子前下命令。
到了中午,轎子會來到男方家,宣布三聲鞭炮聲,男方家會用鞭子迎接。到了門口,兩個弟媳拿著壹個綁著柴火的火把,飛快地插在轎子周圍,叫“廖轎子”,唱道:“老嫂子廖轎子,神仙知道;火把壹照,惡鬼就跑了。”為了趕走沿途的惡鬼(也有下轎子過“火盆”的習俗)。燒完轎子後,壹至八對小姑娘通過轎子門給新娘“補妝”,象征著沿途除塵。此時,播放《梳妝臺》、《百鳥朝鳳》等曲牌。然後新郎的哥哥嫂子或者叔叔阿姨帶領新郎在轎子前鞠三躬,恭敬地請新娘下轎。儀式結束後,全福夫人打開車門,被大姑大嫂攙扶出來。她還叫,“想發財就拉;妳要有,我嫂子就擰。”這時,新郎的門關上了,新娘上前“叫西門”,喊道:“媽,開門!”這就是俗稱的“改嘴”。婆婆在門口問:“回家聽話嗎?”新娘要壹壹作答,讓婆婆滿意後才開門,俗稱“喜門”。進門之後,迎親的新人會送壹個房間睡午覺,等到“吉時”再結婚。
從新娘下轎子到進洞房,都有人捧著盤子,盛滿麩皮和喜果,灑在新人身上,俗稱“鋪棚”、“對麩”,並唱著《鋪棚歌》:“新人進門,既有福壽,又有壽;好運高照,榮耀千年”,作為祝福的標誌。這個習俗在漢代有多子多福的意思。
喜歡的水果有:紅棗、栗子、花生等。棗取“早生貴子”之意。棗樹果實累累,象征多子多福。栗子被稱為“黎姿”,和紅棗壹起,是“早期的黎姿”。俗話說“壹把栗子壹把棗,明年又大又肥。”花生的意思是男女都有。麥麩,諧音“夫子”。有個兒子是福氣。還有“五子”——松子、瓜子、蓮子、白果、棗(或五谷雜糧)代替,希望“五子入主”、“子孫得福”。
當它是“吉祥”的時候,它是歡樂的。新郎新娘頭戴紅花,* * *手持紮有紅花的紅綢,在伴娘伴郎的攙扶下,踏著紅地毯進入大堂,手捧“大禮”,女左男右。徐州風俗“女主當先,只此壹次。”最後,司儀高呼“香煙縹緲,燈火通明,新郎新娘同在”,新人立刻各就各位。司儀唱《壹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拜》,新婚夫婦隨聲跪拜。隨著司儀“送進洞房”,新郎牽著紅綾把新娘領進洞房。喝完壹杯酒,新娘換上當季的紅裙,大媽替婆婆開臉、修眉、梳少婦妝。鬧洞房
婚宴壹過,親朋好友就擠進新房,開始“鬧洞房”。新婚“不麻煩,不發,越麻煩”似乎由來已久。徐州有句話叫“婚後三日無大小”。在此期間,男女老少都可以聚集在新房裏“鬧事”。它的形式和內容都是搗亂者隨時發明的,比如咬糖果、吃蘋果、點煙、脫“生銹的鞋子”。想盡壹切辦法讓這對新人當眾表演取樂。還有特別不文明的鬼屋。
結婚三天後,新房的燈和蠟燭不能熄滅,稱為“長壽燈”。如果是紅燭,也叫“花燭”。婚禮第三天,新郎陪著新娘去拜祭長輩,這叫“分大小”。現在所有的時間都是在《拜堂》之後提到的。被拜的長輩要給拜年的禮物,叫“磕頭錢”。儀式結束後,請帶客人入座,大吃壹頓。
婚禮三天後,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稱“三日歸家”,帶了兩種禮物:兩個大壽桃和兩斤糖糕。送給父母,祝他們長壽,甜蜜,幸福。當新娘家第壹次拜訪新叔叔時,他們非常認真。他們會在飯桌上請客,請有名望的人陪酒,鄰居也來鬧壹會兒。氣氛不亞於“在新房子裏鬧。”
至於新娘在娘家住幾天,眾說紛紜。有個說法叫“二回三”,就是婚後第二天接回父母家,第三天回婆家。還有壹種是“叫六留九”,即婚後第六天回門,住了九天再回來。現在通常是年輕夫婦同意在同壹天約會。
從父母家回來,也要帶點禮物。鞋子顯示夫妻和睦。以前是新娘自己做,展示自己的針線活。現在母親買給閏女,每個婆家都有壹雙。有些是只給丈夫的。大白菜的意思是“白頭偕老”。這時,叔侄被稱為“新妯娌”或“新阿姨”。
等妳從娘家回來,新娘的壹生就結束了。
出生和教育文章
山田圭子
洞房喜結良緣,花滿樓,是人生大事。婚宴必不可少,“鬧”鬧洞房。徐州人經常發現,婚床上的蠶絲被的四個角裏,枕頭裏,都有紅棗、栗子、蓮子、花生等東西。這是什麽意思?棗,除了表示喜事,還含有早生貴子的意思。棗是“早生兒”,早生兒。板栗的意思是“立子”,“蓮子”的意思是“生兒育女”,而花生的意思是不僅生男孩,還生女孩,稱為“兩個孩子都有”。花生還有個名字叫長壽果,就是祝妳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子孫萬代。
婚後幾年不孕,要為孩子祈福。有以下習俗:
口彩婆婆或老公給不孕的媳婦煮壹個“甜蛋”(外熟,內熟,蛋黃甜心),有意識地問這個蛋生不生。她會意地脫口而出:“生活,生活……”雙關語。我以為這個“口彩”要是中了,孩子就糊塗了。
日光浴據說是日光浴。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急於求成”。大年初壹,鞭炮被剝了,太陽還沒紅,婆婆和媳婦就把被子拉出來,喃喃地說:“曬被子,生個蛋(男);在陽光下生個孩子。”太陽沒有出來。昨天發生了什麽?只不過是除夕夜求個“好運”/綁娃娃而已。這是寺廟、道觀、祖母廟和壹些傳說中可以給孩子的地方(比如聖石、聖樹)都要做的事情。因為大部分都是秘密進行,秘密流傳,形式多樣,也是“誠為靈”。壹般是丈母娘(或其他至親)去燒香祈福,磕頭許願,給錢東西,然後用紅絲繩系住桌腿或桌根,壹邊說“小男孩,回家吧”“小男孩,回家吧”。這樣,比起祈福許願,我們要在被綁的東西旁邊拿壹些泥土、石頭、木棍等東西作為“娃娃”的象征,用布包好,用紅絲繩綁好,帶回家,放在媳婦的床上,蓋上被子和棉墊。媳婦睡覺的時候摸了壹下,應該有點意思。渴望生孩子的人摟著孩子睡覺,夢裏真的有孩子。也有被綁在泥巴上的“娃娃”,用意也是壹樣的。廟裏有觀音寺的觀音,道觀裏有畢夏袁俊寺的三孝娘娘(也叫泰山奶奶),都是專生兒女的。習俗和宗教密不可分,有說不完的話題。
抱磚是徐州部分地區的習俗。也就是農歷三月初三,七月初七,天不亮,婆婆手裏拿著耙子,會趁沒人看的時候在村街上摟著它,直到她抓到壹塊磚,蹺著二郎腿回家,也就是說會添壹個男孩。
生育的神聖性和神秘性,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的影響,以及人們的愚昧,使得為孩子祈福的習俗產生並流行開來。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移風易俗成為壹種新的潮流,只在民俗文化中留下了歷史的印記。
送粥送米
十月份懷孕,生壹次。在經歷了懷孕、期待和陣痛之後,出生的新生兒給父母和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希望。“大喜”、“小”之說(生男孩是大喜,生女孩是小)反映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但“喜”字可以表示心情。懷孕叫“開心”,生孩子叫“開心”。告訴親戚朋友,那叫“好消息”。
將煮好的雞蛋染成紅色,稱為“開心蛋”。得到“開心蛋”的親朋好友要準備紅糖、掛面、煎餃、米花、童裝、印花布等東西表示祝賀。
首先“報喜”的是母親的家人。奶奶希望孫子的心情不比奶奶差。“生糖生蛋”已經給了。雖然妳說不準什麽時候出生,但妳也能在心裏算出,妳們彼此很親近。“好消息”壹傳來,妳媽媽家就要著手送“粥飯”了。
送粥送米是娘家的大事。阿姨,妳親鄰居,總要送點米面,雞蛋,紅糖,新衣服什麽的。到了約定的日子,媽媽的哥哥拿著“粥飯”送來了。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有的人去娘家,有的去娘家和嫂子家,有的帶個孩子,有的不帶等。,但是男女嘉賓都要去。
以前粥飯壹般裝兩三筐,用米、雞蛋、蓋布壹筐送過去。裝粉絲、雞蛋和布料的籃子;裝面條、紅糖、童裝等的籃子。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稀飯”的內容也豐富多了,風衣、毛毯、嬰兒床、嬰兒車等等都給了。光有壹個背簍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用平板車,三輪車等。有的想用幾輛三輪車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花錢的意願。送粥送米本來就是送點米、糖、雞蛋之類的東西給產婦滋補身體。如果太奢侈,那就太過分了。
新娘家送粥送飯,婆家要準備酒席,把送結婚禮的親戚鄰居都請來;舉杯祝賀主人。這叫“吃開心面”。“吃開心面”就是喝紅糖茶泡痱子,表示開心,痱子諧音為“撒種”,意思很多。還要吃“長壽面”,就是把面放下來,然後放兩個雞蛋進去。飯飽後,每位客人要帶十個“開心蛋”。
吃面的時候也有禮物,叫做“見面禮”,數額不等。壹位產婦母親或壹位老年親屬,壹位產婦母親或壹位老年親屬,壹位產婦伴侶,與產婦交談,講述如何餵養嬰兒和保養身體的經驗和道理。家人帶回來的每個空籃子裏都要放十個“快樂蛋”,這樣總會給人帶來很多“快樂”。徐州人看到“開心蛋”總會問“誰吃開心面?”
諾沃
孩子滿月,壹個小生命變得健康活潑,產婦也完成了“坐月子”的使命。身體基本恢復後,她也可以多幹點活,多吃點隨便。這個時候媽媽要抱著寶寶,和來接她的弟弟壹起去娘家住幾天。這叫“動窩”。
第壹,女孩想媽媽,媽媽想她和剛出生的孫子,就派人去接她。其次,給新生兒換個環境,對生長發育有好處。
寶寶搬窩的時候會折壹堆桃枝,上面綁著七個銅錢和五個用紅絲線染成紅色的花生。桃枝是用來避邪的。七枚銅錢象征“好運高照”,也有“人丁興旺,財運亨通”的意思;花生為長壽果,取“長壽”、“五子入題”、“兒皆完人”之吉兆。桃枝上系著紅線、銅錢、花生,五顏六色,真的是很美的飾品。當人們看到它時,他們知道它要來了。
母親和新生兒在父母家住上三至五天,回來時要帶上虎頭鞋、虎頭帽、“褪色毛衣”(通常是紅領白大褂)、“鴛鴦褲”和紅色的中式胸衣,還有“剪過毛的雞”或“剪過毛的羊”。
切頭雞是壹只紅公雞和壹只母雞。用壹塊大紅布剪下壹個花環,戴在雞的脖子上。寄件人把它放在籃子裏,然後寄回家。切壹只綿羊,山羊或者綿羊,但是要全白。羊頭被染成紅色,被人牽著走。不管切雞還是切羊,都要帶回家餵壹段時間。它們不能被宰殺食用,但應該在市場上出售。為了換取這筆錢,妳必須先買壹包鹽帶回家。鹽是晶體,晶瑩剔透,預示著孩子會有大成就;鹽溶於水,孩子長大後會幹凈老實;五味拌鹽,會給家庭帶來幸福和歡樂,生活會充滿味道。
有些地方把剪過毛的雞和剪過毛的羊叫做“長命雞”和“長命羊”。雞和羊被認為是吉祥的。
百家宜
徐州有句話叫“三個月看娃娃”。意思是嬰兒長到三個月才好看。經過母親三個月的精心護理,孩子白白胖胖,漂亮可愛,也是孩子100天最討喜的時候。
在傳統文化中,“百”是壹個吉祥而神聖的數字。什麽是“白”、“白壽”、“白祿”、“長命百歲”、“白順”等等。孩子100天的時候,徐州人要給孩子壹個“百日禮”。現在最流行的是給孩子壹個“百日陽光”留念。以前特別是偏遠的鄉村,拍照不容易,也沒有“百日陽光”,但是有很多不同的風俗。
有的人吃“百日婚宴”。也就是擺幾桌酒席,親朋好友都來祝賀,辦喜宴,吃長壽面。
更有地方特色的是穿“百衣”“百歲鎖”。
顧名思義,“百衣”就是由數百塊布拼接而成的衣服,即由各種顏色的碎布片拼接而成。雖然不壹定要幾百塊布,但是拿的布越多越好。其中,紫布件數比較難。因為“紫”與“子”諧音,壹般人都不願意把“子”送給別人,只好去孤寡老人那裏索要。百衣來自“百家”,即得到百家的祝福和呵護,讓孩子無病無災,福壽無疆。
除了健康長壽的作用外,各種布片做成的“百衣”經過精心的拼湊組合,圖案、花紋、色彩絢麗,美觀大方,非常漂亮誘人。
還有阿姨,阿姨等。做壹件紅綠相間的棉襖。“壹件紅外套,壹件大綠襯衫,讓我家長根”,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盡顯匠心和美好的祝願。
百年鎖,又稱“長壽鎖”,是壹種歷史悠久、流傳甚廣的習俗。比如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薛寶釵穿的東西就是這種。徐州地區流行的“百壽鎖”,特點是在原物上靈活多變,不僅多樣,而且簡單易用。這是因為用金銀玉石制作的救生鎖價格昂貴,壹般人很難忘記。比如最簡單最便宜的,是用紅線織成的銅錢,也是用銅和錫做的。當然也有更貴的金銀材質的。百年鎖鑄刻有圖案和文字,圖案有麒麟、鹿、虎、龍、象、蓮等,文字有“長命富貴”、“長命百歲”、“麒麟送子”等。
百年鎖系在孩子的脖子上,表示孩子的靈魂被鎖住,孩子就會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