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關於春節習俗的信息

關於春節習俗的信息

春節各種習俗的由來——春節掃塵的由來

每年春節,每家每戶都要進行壹次大掃除。人們給房屋噴漆,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代稱之為“掃年祭”。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由古代壹種驅除疫病的宗教儀式演變而來。唐宋時期,“掃年風”盛行。據宋代詩人吳的《夢與梁錄》記載,“十二月終......所有的普通人,無論大小,都要掃地出門,去除灰塵和汙穢,打掃家庭......為新的壹年祈求平安。”至今,“臘月二十四,拂塵掃屋”這句諺語壹直在民間流傳。

民間還有壹個傳說,掃塵的習俗來自通州(今南通)的佃農迎接玉帝的年糧。此前,這裏的佃農常年忙碌,除了交糧交租,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竈王爺在臘月二十四上天給我們這份禮物的時候,多說些好話,讓玉帝大發慈悲,從天倉裏調撥壹些禮物,讓他們在除夕之前吃壹頓豐盛的團圓飯。佃農為了迎接玉皇大帝的恩賜,每年臘月二十八前都要把屋子裏裏外外打掃壹遍,以迎接天賜的年糧,這樣春節掃塵的民族習俗就代代相傳了下來。

慶祝春節的由來

守歲,也就是除夕夜,人們徹夜不眠,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守歲的習俗始於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耿守武和許都寫過守歲的詩。“壹夜連兩年,五小時分兩年。”在古代,守歲也被稱為“廢光”。人們點燃蠟燭或油燈徹夜守夜,這象征著趕走所有邪惡的疾病和流行病,期待新的壹年好運。這種習俗代代相傳。

春節拜年的由來

大年初壹,大家早早起床,穿戴整齊,出門走親訪友,互祝來年好運。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相傳古時候有壹種怪獸,頭上有壹只獨角獸,嘴巴像血盆。人們稱它為“年”。臘月三十晚上,它跳出大山,捕食人。人們不得不準備壹些肉放在門外,然後關上門躲在家裏。直到第壹天早上,年吃飽飯走了,人們才開門相見,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就傳開了。

春節放鞭炮的由來

燃放鞭炮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娛樂的壹種習俗。這壹習俗起源於漢魏,南北朝時的風俗書《荊楚隋紀》載:“正月初壹,雞叫,庭前放鞭炮辟邪。”據說古代住在山區的人經常得寒熱病(可能就是今天的瘧疾)。當時,人們認為是邪惡的靈魂在作祟,所以為了壹年的安全,在農歷新年那天用火焚燒竹子,發出巨大的響聲,趕走了山鬼。因為最初的爆炸是為了燃燒竹子,所以被稱為“鞭炮”。唐朝稱之為“爆極”。後來也叫“爆炸”。火藥發明後,鞭炮用硫磺做火藥,用厚紙包著,用鉛絲塞著。用火引燃引線後,體積突然膨脹,導致外面的厚紙爆炸,從而發出巨響。大約這個時候,放鞭炮不僅消災辟邪,還有慶祝的意思。現在放鞭炮只象征著歡樂。

春聯的起源

每到春節,我國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春聯的起源還應該從符濤說起。據古代傳說,在東海的獨朔山有壹棵大桃樹。桃樹下有壹棵茶樹和壹個陰沈沈的二神,二神管鬼。萬壹遇到麻煩鬼,他們就把它綁起來餵老虎。後來過年的時候,為了驅鬼,人們就把這兩個神畫在紅木板上,也就是桃的象征。五代時,蜀國的主人孟嘗君在上親筆題寫了“新春迎新,佳節喜長春”的對聯,壹般認為這是最早的春聯。在宋代,貼春聯已經成為壹種習俗。王安石的詩中寫道:“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用紅紙寫春聯始於明朝。

看門人的起源

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得買個門神貼在門上。壹個是為了表示好運,壹個是為了“辟邪”。關於門神的起源,戰國時期的壹本書裏有這樣壹個神話。在東海的獨朔山,有壹棵彎曲三千裏的巨大桃樹,它的枝幹壹直延伸到東北的鬼門關,所有的鬼魂都從這裏來來去去。樹下有二神、申屠和毛玉,他們專門監視鬼魂的行為。他們發現哪個鬼胡作非為,就用草繩捆起來餵老虎。因此,人們把申屠和毛玉的肖像畫在兩塊桃木板上。把它放在門邊,保護它不受鬼魂的侵害。這是傳說中最早的守門員形象。

經過歷代的演變,門神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唐朝的守門人不是申屠和毛玉,而是秦瓊和尉遲敬德。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有壹次因為做噩夢而生病。半夜裏,經常聽到鬼魂的聲音。這件事被大臣們知道後,他們建議開國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穿戴整齊,整夜守在門外。沒過幾夜,太宗的病就真的好了。然後,他命令畫家畫出秦瓊和尉遲敬德的肖像,並把它們貼在門上以辟邪。這種做法很快在民間傳播開來。後來,看守人增加了新的內容。人們把秦瓊和尉遲敬德(還有其他聖賢)的畫像掛在前門迎客,把傳說中捉鬼人鐘馗的畫像掛在後門驅鬼,以為前後嚴密,野鬼進不去。

除夕不殺雞的由來

舊時浙江舟山過年不準殺雞,很奇怪。因為像過年這樣喜慶的日子,中國人都要大擺宴席,宴席上往往少不了雞。舟山為什麽會流傳這樣的習俗?

相傳明朝末年,魯王在舟山人張明珍的輔佐下逃往舟山。張明真是東海著名的抗清兵,屢戰屢敗清軍。1651年除夕,清軍突襲定海城,張明鎮率部出征。清軍殺光了所有人,他們相遇到雞叫。他們在舟山殺了18000人,只剩下六家六姓。清軍殺劉家坳時,突然聽到雞叫,停止了殺戮。正是因為這壹聲雞鳴,舟山最後的六大家族才得以保存,舟山人才得以繁衍。從此,為了紀念公雞的善良,舟山除夕不殺雞的習俗流傳下來。

過年吃年糕的由來。

新年吃年糕的習俗據說自周朝以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谷物的成熟被稱為壹年,所以後人在新年吃年糕意味著祝賀谷物的豐收。吃年糕也有“老”和長壽的意思。在江浙壹帶,有壹個關於年糕的故事。春秋時期,吳國醫生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而死。傳說伍子胥臨死前告訴他的親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人民缺糧,妳可以挖地三尺到湘門城墻上來取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聽說吳國失去了統帥,於是攻打吳國,為自己報仇。夫差戰敗,首都被困,城內糧食耗盡,軍民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們,按照他的人生指示,挖地三尺如門,果然找到了“城磚”充饑。原來這是伍子胥當年秘密定下的計劃,以備不時之需。他在香門地區用的城磚,都是用米粉蒸壓而成的。這種米磚非常堅韌,可以當磚墻用,必要時可以充饑。從此,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會像蒸城磚壹樣蒸江米年糕,向伍子胥的功績致敬。因為是過年的時候做的,所以叫年糕,壹直傳承至今。

  • 上一篇:新宇裝修網是什麽?
  • 下一篇:夢見觸摸翅膀的預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