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項羽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韓信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後,與劉邦有過壹次長談。談話的內容主要是關於項羽的。劉邦問韓信,丞相蕭再三向我推薦將軍。將軍打算教我什麽?韓信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道:現在在東方與國王爭奪權力的不是王祥嗎?劉邦說好。韓信又問,陛下,妳自己考慮吧。如果妳勇敢且有強大的軍事潛力,妳能和王祥相比嗎?劉邦沈默了很久,說:我不如他。韓信起身說,沒錯。連我韓信都覺得大王不如他。太奇怪了。明知道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卻背叛項羽去投奔劉邦,是不是很傻?韓信當然不傻。他向劉邦深入剖析了項羽的性格,剖析了項羽必然失敗的心理和性格原因。韓信認為,項羽至少有兩個致命的弱點,即“男人之勇”和“女人之仁”。但在我看來,根據這段對話,至少還應該增加兩項,分別是“小家子氣”和“小心眼”。?
先說“男人的勇氣”
項羽是壹個勇敢的人。他壹生中似乎從來沒有害怕過什麽。只有別人怕他。他的健康狀況也很好。史書記載他“身長八尺有余,能扛鼎”。可想而知,他英姿颯爽,肌肉發達,威猛無比。如果今天不讓他做Swasinger,他會對壹些崇拜所謂陽剛之氣的女生很有吸引力。公元前207年,趙王在巨鹿被秦兵包圍,壹封急羽書如雪片般飛來。當時救趙的諸侯兵都在觀望,唯獨項羽率領楚軍破釜沈舟,與血戰九次。殺聲震天,眾莊客嚇得面如土色,唯有如此,方可破秦軍,救趙王。這樣的勇氣和體格,項羽覺得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將是壹種浪費和可惜。所以項羽經常要逞能。雖然他是主教練,但他喜歡打頭陣。每次打仗都是妳打頭陣,自然無敵。往往項羽的兵器還沒射完,就這麽盯著,方便得他嚇得屁滾尿流,眼睛都裂了,不敢看,手發不出,嚇得屁滾尿流,壹敗塗地。這個記錄挺多的。我相信每次來這裏,項羽心裏壹定充滿了愉悅。?
這種快感甚至讓他無法抗拒與對方教練決鬥。他對劉邦說,天下這麽多年不得安寧,不就是因為我們兩個嗎?為什麽我們不打壹架呢?誰贏誰就擁有世界,何必讓大家受罪!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和貴族。可惜劉邦並不買賬。他不會和項羽單獨練習,赤手空拳戰鬥!於是劉邦咯咯直笑,說劉不是勇敢而是聰明。我相信劉邦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壹定是帶著奸笑的。?
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劉邦的表演壹點都不酷。但從政治學和軍事學的角度來看,劉邦是對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鬥爭的最高手段。戰爭的勝負,說到底是政治鬥爭的勝負,或者至少是戰略戰術的勝負,與教練的個人實力和大小無關。項羽把戰爭當打仗,就是把政治當兒戲,簡直幼稚。大家都知道“兵不多而精,必不勇而謀。”項羽自己也不是壹無所知,否則他也不會研究孫子兵法,也不會說他會研究“萬人敵”而不是“壹人敵”。可惜最後時刻,他學的“萬人敵”根本沒用,用的是“壹人敵”。可見項羽並不是壹個英俊的男人,而是壹個很厲害的男人。
長期以來,人們將“男子漢的勇氣”與“紳士的勇氣”相提並論。路坎坷,拔刀相助,壹言不合,拳腳相加。這是每個男人的勇氣。因為只要妳有點血性和實力,不要有什麽野心和修養,誰都可以,也不會有什麽輝煌的成績,所以是每個男人的勇氣。什麽是君子之勇?泰山崩於其前,色不變。麋鹿在左邊茁壯成長,但它的眼睛不會眨。突然來了,不驚訝,也不無緣無故生氣。這就是君子之勇。顯然,君子之勇,表現的是從容和決絕。蘇東坡說,這是因為“所載也大,所致也遠”。換句話說,為了崇高的理想,妳可以暫時忍辱負重,也可以不顧眼前的得失。所以,“敵進我退”不是懦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也不是懦弱。當然,為了現在的面子而盲目蠻幹,不顧崇高理想,也不是勇敢。劉邦被項羽壹箭射中胸部,直不起腰來。他彎腰摸著自己的腳趾頭,大罵:臭小子,開槍打我的腳,然後轉身就跑。這有點機智狡猾,但也不能說是膽小怯懦。
壹個人的勇氣是壹個人的勇氣,壹個將軍的勇氣是壹萬個人的勇氣。在戰場上,勇氣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兩軍為敵,勇者勝”。但是,這裏說的勇氣是全軍的勇氣,不是個人的勇氣。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將軍的領導力確實能鼓舞士氣,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但項羽的沖鋒並不完全是為了士氣,有時也是為了自己的逞能。結果因為他的個人英雄主義,其他將領和士兵都覺得可有可無。哪裏能有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司馬遷批評他“拼個人智慧”(只靠個人)和“謀權力”(只靠暴力),都是壹針見血。?
再說說“女人的善良。”?
女人的仁心和男人的勇氣似乎是矛盾的。其實項羽已經很矛盾了。他的性格中有勇敢的壹面,也有膽小的壹面;有殘酷的壹面,也有溫柔的壹面。項羽自稱是楚國的霸主,但實際上他夠殘暴,夠霸道。他暴力,倚強淩弱,殺人不手軟。惠濟郡守將殷通,與他前生無仇,後世無冤,仍打算加入他們起義反秦,說要殺了他。青子冠軍宋軼說了很多,但他實際上是個白癡。雖然他有點項羽,但畢竟沒什麽,而且他只是說殺了他。(宋軼,因此楚靈隱,是個健談的人。他曾預言過項梁的失敗,可惜,這只能說明他有觀察的能力,而不能證明他有指揮的能力。他當上統帥後,戰略失誤時仍自以為是,並貼出告示說:“兇如猛虎,狠如狼,貪如羊,不服從者,壹律斬首。”結果被項羽殺了。)
還有懷王,壹個沒用的“義帝”。項羽指東,他不敢指西。項羽的向導不敢指北。他要動就動,要他讓路就讓路。沒有阻礙項羽,甚至派人去謀殺他。最糟糕的是,秦朝20萬士兵倒下了,項羽壹夜之間把他們全殺了。二十萬人!我二話不說就殺了他,項羽連眼睛都沒眨壹下。?
但是,在鴻門宴上,面對劉邦,他做不到。
是因為劉邦和他沒有恩怨嗎?殷通也與他無怨無仇。是因為劉邦對他善良賢惠嗎?劉邦先入鹹陽,讓他咬牙切齒。是因為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嗎?範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劉邦“野心不小”,他有“天子之氣”,這真的是他必須去的壹個隱憂。是沒有殺人的能力嗎?以項羽的武功,誰會死在三更,誰會活到五更?何況劉邦是個叫項羽的客人,其實是個囚犯。項羽的人裏裏外外都是。連樊噲都跟劉邦說,現在人家拿菜刀剁板,我們是雞鴨魚肉。沒有機會做了嗎?機會多的是。至少,在樊噲入帳保駕護航之前是沒有問題的。但任憑範增使眼色示意,項羽只是不做聲,終於讓劉邦這只烤鴨又飛了起來。範增怒不可遏,恨恨地罵道:“做計劃還不夠(這小子真不配和他做計劃)!”
其實範增早就看透了:“大王有忍心。”所謂“不忍之心”,也是“婦人之仁”。?
可是項羽不是很殘忍嗎?怎麽會“忍無可忍”呢??
其實項羽表面看起來很強硬,其實內心很脆弱。項羽是個愛面子的人。愛面子的人內心脆弱。只是它的脆弱讓它如此愛面子。因為他受不了任何傷害,這是拼命保護自己的臉。項羽自焚烏江,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面子的考慮:“江東父老可憐我,我看不出來!”於是他留下了壹句關於面子的名言:“無臉見江東父老。”為什麽不面對對方?除了愧疚,我受不了那種憐憫。對於項羽這種壹輩子強勢的人來說,可憐就是傷害。所以他寧願死。只有殺了自己,才能贏回面子,心裏好受些。?
項羽就是這樣壹個內心沖突,性格矛盾的人。說到底,他其實是壹個不幸被推上戰場和屠宰場的幼稚動作藝術。他不想殺人,但又不能不殺人;我不太想打,但是沒辦法。因為他別無選擇。他沒有別的活路,也沒有別的活路來體現他的生存價值,完成他的行為藝術,畢竟他是靠殺人開始生命的,畢竟他是靠戰爭結束生命的。所以,他愛殺人,愛打架。然而,他勇敢的背後其實是懦弱,他殘忍的背後其實是溫柔。他殺人如麻,但內心有壹種恐懼。他所向披靡,但內心卻有壹種失敗情結。就是因為內心的恐懼,才讓人不停的殺人。正是因為害怕失敗,才渴望勝利。只有不斷流淌的鮮血,才能洗去他因怯懦而感到的恥辱,只有接踵而至的勝利,才能撫慰他痛苦不安的心靈。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挑戰劉邦的時候是那麽的不耐煩:戰場上沒必要拖那麽多人,就我們兩個!這難道不證明他厭倦了這場戰爭,只想早點結束嗎?這不正好證明他早就害怕失敗,希望用這種對他來說最方便最有把握的方式去贏嗎?所以他壹聽說自己被圍困,既不調查,也不研究,更不願意去想是不是敵人的計劃,立刻認定自己已經打敗了。因為他內心深處有壹種“失敗情結”。我甚至相信,他心裏會有壹個聲音:“這壹天終於來了!這壹切終於結束了!”?
就在項羽因為最後的失敗而松了壹口氣的時候,殘酷背後他內心深處的柔情升起。成敗、生死都沒有意義,唯壹值得擔心的是那匹名馬。這也是他唯壹的愛,是他打打殺殺之後,留給他生命的壹個純粹的愛的地方。“項不死,我卻無能為力!什麽事?”多麽溫柔體貼,多麽深情感人!難怪要“哭幾行”。都說項羽是個比較容易流淚的人。韓信說,看到自己的士兵受傷生病,只好流著淚送湯送飯。但這壹次,他是為了自己。?
壹個有血性的男人的真實感受和內心世界,都在這幾行眼淚裏。?
項羽確實很深情,這是他藝術氣質的壹個組成部分。他甚至有些丈母娘韓信說他“吐了話”,也就是說,他的話啰嗦而瑣碎。我們不難想象他在軍營裏的壹貫形象:捧著壹個個含著淚的米筐,牽著受傷戰士的手問冷暖,講家庭生活的故事。如果不是韓信親眼所見,親口說出來,壹般人很難相信,這個“推山為顛”的男人身上會有那麽多柔情和纏綿。?
其實項羽的“仁”是雙方都認可的。韓信說項羽“恭敬有情”,陳平說項羽“恭敬有情”,高啟、王陵說項羽“仁厚有情”,觀點相當壹致。對於劉邦,他們的觀點是相當壹致的,就是無禮,侮辱他人。這些話是當著劉邦的面說的,應該說是相當可信的。其實劉邦也是這種情況。他喜歡罵人。罵蕭何,罵韓信,罵他所有的手下。不開心就罵,開心就罵。就算要封人家官階,也要先罵他壹頓,要當土匪強盜。至於各種待人接物、治國理政的禮儀,他壹竅不通,連什麽是禮儀都不知道。他極其鄙視討厭禮儀的儒生,說壹看到他們的帽子就想把他們扯下來當尿壺。壹個儒生名流來看望他,他坐在床上,兩腿大開,膝蓋聳著,讓兩個姑娘給他洗腳。所以施立很認真地說,既然第壹步是消滅無情的秦朝,他就不應該遇到如此不遜的老君。劉邦馬上站起來,穿好衣服,說了聲對不起,然後李生被邀請入席。蕭何向他推薦了韓信,還訓了他壹頓。他揮揮手說,看在蕭何的面子上,就讓他當將軍吧。蕭何說妳讓他當將軍他就走。劉邦說,那就當將軍吧。叫他進來!小賀說,妳壹向沒禮貌。現在拜將軍就像使喚小孩(比如叫小孩耳朵)。難怪韓信要走了。劉邦答應選擇吉日齋戒,設壇祭祀。劉邦的粗魯與項羽的熱情有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並不奇怪。項羽是貴族,禮儀只是貴族不可或缺的素養。項羽當然懂得以禮待人,行禮如儀。劉邦是個流氓,怎麽會有這個素養?成為公職人員和國王後,雖然逐漸變成了狗,但壹不小心還是會露出真面目。未央宮建成後,身為皇帝的劉邦達醉醺醺地對已經是太上皇的劉叔叔說:爹,過去妳老人家總說我是流氓,不如我二哥的辦事能力。現在妳看,是我二哥的產業多還是我的多?廟裏的大臣們也紛紛效仿,歡呼大笑,完全不像話。
而項羽這個尊重愛人的貴族,卻沒有劉邦這個單純罵人的流氓受歡迎。為什麽??
韓信他們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總結劉邦成敗的時候,高啟和王陵告訴劉邦,陛下慢而辱人,項羽仁厚而愛人。但陛下派人攻城,擊落後送給他。這是和世界壹樣的好處。項羽呢?打勝仗,不考慮別人的功勞,奪城對別人沒有好處,當然也就失去了天下。韓信也說得很清楚:項羽是個好人,很有愛心,很體貼。可是別人有功勞,本該封號,他卻把印章捏在自己手裏摸,弄得印章圓圓的,舍不得給別人。這簡直是女人的善良。的確,比起封賞土地,升官發財,噓寒問暖,送湯送飯算什麽?相對於劉邦的大禮金錢,大片的土地賞賜,大量的官員,項羽實在是小家子氣。?
項羽的小家子氣有時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占領了鹹陽,現成的皇帝不做,現成的皇城不活。他只是燒殺搶掠,用金銀裝滿美女的汽車,跑回彭城(今江蘇徐州)做楚國地方的霸主。這就好比阿q的思路:只知道把書生之妻的寧式床搬回土古寺,卻不知道能不能簡單地住進書生之家。有人勸項羽,關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可以在此立足。但他說,有錢了不回老家,難道不是穿著漂亮的衣服,摸黑旅行嗎?誰能看到?這真是小家子氣!所以這個人說當時人們說楚人只是戴高帽的大猴子(洗澡猴,給猴子加冕),果然!?
說這句話的人被項羽當場扔進了鍋裏煮熟了,但是項羽沒有誌氣幾乎成了公認的事實。王先生認為“衣錦還鄉”的說法只是項羽的壹個借口。他真正的想法是因為楚的基地在江東,他不禁擔心楚懷王。其實把自己扶到臺上放羊的偽楚王和項羽叫什麽來著?得天下在乎什麽?如果當年南下的清軍占領北京後跑回奉天,還會有清朝嗎??
這是小心眼。正是這種狹隘,使他謀殺了楚懷王,從而失去了人心。正是這種小心眼,讓他對範增產生了懷疑,失去了手臂。小家子氣已經被人看不起了,小心眼更讓人受不了。於是,他身邊那些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如韓信、陳平等,壹個個都離開了他,只留下了壹匹駿馬和壹個與他心靈相通的伴侶。?
項羽的孤獨是他自己造成的。項羽的失敗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範增其實是項羽身邊最忠誠的人。?
範增,居巢(今安徽省潮縣)人,諸葛亮式的人物。項梁起兵,他已經七十歲了,仍然毅然參軍,跟項梁、項羽在壹起,顯然想有所成就。他經常從戰略的角度看問題,壹針見血。他曾告訴項梁,陳勝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秦國滅六國,楚國是最無辜的,所以預言(壹種預言性的民間傳聞)說“楚雖三戶,秦必滅。”陳勝的第壹個意思,不繼楚王而自立,這種勢頭肯定不會長久。大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如果另壹個儲君的後裔被召喚,那將會很受歡迎。這個很有道理,項梁也做到了,效果很好。劉邦先入關後,告訴項羽,劉邦在老家時壹直貪財好色。這次入關,他沒有犯秋。他壹個銅錢都沒拿,壹個女人都沒碰,可見他的野心不小。這種說法簡直壹針見血。所以項羽對他非常尊敬,尊稱他為“國父”(僅次於父親),稱他為“叔父”,類似於齊桓公稱管仲為“管仲”,劉阿鬥稱諸葛亮為“相父”。陳平也認為自己是項羽手下為數不多的“骨損大臣”之首。?
然而這位亞裔父親卻很容易被劉邦疏遠。計劃也很簡單:當項羽的特使來到劉邦的軍隊時,劉邦專門設宴款待了他。就在他要坐下的時候,他假裝慌慌張張地說:我們以為是聖父的使者,其實是國王的。於是他取消了宴會,派使者帶著劣質的食物。這個方案其實很“幼稚”。但是項羽居然被抓了,立刻起了疑心,對範增小動作不斷。範增多聰明啊,他對項羽說:“天下事定,王者自當!”然後就走了,死在回家的路上。
劉邦和陳平那種壹眼就能看穿的小陰謀詭計,其實是因為項羽的小心眼才成功的。開放的貴族是小家子氣,八尺男兒是小心眼。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仔細想想也有道理。其實貴族很容易變得心胸狹窄(雖然不壹定),因為貴族是貴族,因為貴族是貴族,貴族總是少數。這樣貴族圈子就很小了。如果壹個人從小生活在壹個小圈子裏,就不容易敞開心扉。即使在廣闊的世界裏,也因其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傲慢,而不易與他人打成壹片。因為克服不了內心的高貴感,所以常常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壹種居高臨下的風格。再加上他們養尊處優,對人間疾苦壹無所知,所以即使真心關心別人,也因為不關心想法而給人壹種自命不凡的感覺。比如項羽想不到。士兵們浴血奮戰。照片是什麽?不僅僅是妻兒,姚祖光宗!但他不應該封了封,賞了賞。他只會假惺惺的發點湯。這是什麽??
貴族的另壹個問題是清高。清則易汙,高則易折,所以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是脆弱的,容易變得小心眼。因為他們過著清正廉潔的生活,所以他們常常責怪別人追求完美。這樣的人做隱士不算什麽,做統帥難免會有所懷疑。結果自然是圈子越來越小。陳平曾經說過,項羽身邊都是正直自尊、講究人品、講究節操、彬彬有禮的人,而劉邦身邊都是貪財好色的人。但是誰人多誰人少,誰能做事誰不能做事不是壹目了然嗎??
其實貴族可能因為高貴而有兩種人格,兩顆心。壹個很寬容,壹個很狹隘。寬恕者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我是至高無上的,就沒有必要排斥任何東西。就像汪洋大海,但是很大,所以包容壹切。心胸狹窄者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我是唯壹的貴族,那麽其他的都不算什麽。就像雪山上的冰峰,但是高到什麽都沒有。狹隘的貴族壹旦落入凡間,就處處格格不入;壹旦妳從壹貧如洗變得富有,妳就會變得非常小氣。他會把壹切都歸功於自己高貴的氣質和過人的能力,不會承認別人有任何功勞。他也會把所有的東西都留給自己,而不是和別人分享。因為在他那裏,其他人不是東西。這種心態在自己看來是高尚的,在別人看來是小氣的。項羽正是這樣的人。?
同樣,流氓也可能因為卑鄙而擁有兩種風度和兩種美德。壹個是猥瑣卑鄙,壹個是慷慨大方。前者大多只能占小便宜,跑腿,或者做小偷小摸,從來不想出人頭地。後者,如果有機會,往往可以實現偉大的事情。第壹,他們只有壹張白紙,想什麽都沒用,不如想的大壹點,比如“做個皇帝當當”。有了這個想法和機會,也許妳真的可以“得到妳想要的壹切。”第二,他們壹無所有。壹旦有了,大部分都是不義之財,或者白撿了。反正不是自己勞動掙的,也不心疼。他們還不如“花光所有的錢”,贏得“扶危濟困”的名聲。第三,他們臟了怎麽挑別人的毛病?自然特別寬容。更何況他們來自底層,最知道世態炎涼和人間疾苦,最知道人在追求什麽,害怕什麽,總能到位收買人心。有了這份理解和大度,妳就不會擔心買走狗,雇打手,也不會擔心沒人支持妳。壹旦天下大亂,亂中奪權更難。劉邦就是這樣的人。?
劉邦最後的勝利不是沒有原因的。
有句老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劉和項的得失,確實應該從人民的內心去審視。?
那麽,他們兩個是怎麽待人接物的呢??
總的來說,項羽關心人,劉邦信任人。
關心和信任本可以贏得人心。但問題是項羽在乎的是人,不在乎思想。劉邦信任人,卻信任到了極致。如前所述,陳平涉嫌“偷妻子的錢,任性妄為”。至少他受賄是事實。但是劉邦只和他談過壹次話,給了他高度的信任。劉邦問:“先生先為魏國效力,後為楚國效力,現在和我在壹起。忠厚老實的人能這麽三心二意嗎?陳平回答說:是的,我先後侍奉過魏王和楚王。但是,王維不能用人,所以我不得不去王祥。襄王不能信任人,只好再去找襄王。我光著身子逃了出來,身無分文,沒有別人的資助,我活不下去。我的計劃,如果陛下覺得可取,請采納。如果沒有什麽是可取的,請讓我下崗。別人給我的錢都沒動過,我只是全額交給公家。聽了這話,劉邦起身向陳平道歉,並委以陳平壹個更大的官職。後來,陳平向劉邦建議用銀子彈來刺探項羽,劉邦當即劃撥了四萬斤金(銅),讓陳平隨意使用,不用報銷(不管他做了什麽)。結果,又耍了兩招,果然,使項羽對暗鬼起了疑心,對範增、鐘等心腹失去了信任。?
不僅是用人無庸置疑,更是豁達大度,與項羽的小心眼正好相反。劉邦真是豪爽。這種大度可能是在他母親為他加倍還債的時候養成的,但更重要的是,應該說他是“有野心的”。他要攫取的是全世界,當然他不會在乎壹城壹池、更不用說那幾個小錢的得失。對於這個“偉大的目標”,他也能承受。比如控制自己的欲望。公元前206年,劉邦從武關、鹹陽進入秦國。面對“宮室、緯帳、犬馬、珍寶、千女”,他並非不為所動。樊噲勸他出宮,他卻不顧婚事。這不難理解。小地方來的新小子,看到這麽多稀世珍寶,如花似玉,金碧輝煌,怎能不眼花繚亂,神魂顛倒?我擔心我的手伸出我的喉嚨。然而,在聽取了張亮的嚴厲建議後,他毅然退出了秦宮,回到了軍隊,並最終簡單地做了這件事。他甚至拒絕接受秦人提出的犒勞軍士的牛羊美酒,說我們自己有口糧,舍不得給大家花錢,讓秦人高興,唯恐劉邦當不了秦王。劉邦幹得真漂亮。比起項羽在鹹陽擄掠殺人無數,三月焚城,顯然更受歡迎。?
劉邦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公元前203年,韓信攻陷齊國七十余城,大片地區成為他的地盤。手裏有這麽多錢,韓信想和劉邦討價還價。他致信劉邦,說齊人善變,是壹個反復變化的國家,南方與楚國接壤。如果不立壹個偽王來守護,恐怕局面就不確定了。當時劉邦正在滎陽被項羽的軍隊包圍,太公和呂氏也在項羽手裏,滿腔怒火無處可發。當我看到信使的信時,我不禁從心底裏憤怒起來,憤怒於勇:混蛋!我被困在這裏,天天等著妳來救我,妳卻要當假齊王!他發誓。張亮和陳平知道這時候不能得罪韓信,就偷偷踢了劉邦壹腳。於是劉邦接著罵:沒出息的東西!男人就是男人,他建功立業,平定諸侯。那是真王,不是假王!這樣壹種即興發揮的功夫,項羽是沒有的。項羽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克制自己。這件事要擱在項羽身上。他必須二話不說立即殺人,他必須親手殺了韓信。?
這不是性格問題。沒有人會有“忍”的性格,忍是逼出來的。忍有兩種。壹是面對強權強奸不得不忍氣吞聲。這與其說是忍耐,不如說是無奈。打了又打不贏,沒錢又舍不得,怎麽辦?這不是隱忍。真正的隱忍,就是不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比如秦公的寶藏和女人,想擁有都不容易放棄。顯然,只有這樣的壹種隱忍才是真正的隱忍。換句話說,真正的隱忍是戰勝自己,自己去做。忍著,心口頭上壹把刀就是拿刀戳妳的心!壹個能為自己做到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大概也不會手軟。所以,能忍的人都是殘忍的。劉邦很殘忍。有壹次,楚軍追擊劉邦,劉邦為了逃跑,竟然把自己的兒子女兒推出車外。車夫夏侯嬰三次把他們擡上車,三次被劉邦推倒。夏侯嬰實在受不了了,說,事情雖然緊急,我們就不能快點嗎?為什麽不管他們?劉邦帶著孩子逃走了。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壹個能拋棄自己孩子的人,內心的殘酷可想而知。
所以,當範增發現劉邦進這個好色貪財的人在秋天的鹹陽從來沒有犯過罪的時候,他清楚地意識到,這是壹個極其危險和殘忍的敵人。如果他不盡快消滅它,就會養虎為患。可惜當時很多人都沒能看到這壹點,包括項羽和韓信。
韓信的錯誤
韓信也是被劉邦殺死的,雖然直接下手的是呂後,雖然劉邦忍了很久。
韓信很有意思。他幾乎是半個劉邦半個項羽。和劉邦壹樣,他也是壹個有耐心的人。南昌亭長嫌棄他,取笑他,但他忍了。母親很同情他,罵了他壹頓,但他忍了。後來淮陰縣街頭流氓故意羞辱他,他也忍了,真的從流氓褲襠裏爬了出來,引來滿街的嘲笑和奚落。說實話,能忍受這樣的羞辱,很不容易。哪個熱血男兒能受此侮辱?就連韓信自己,也幾乎忍無可忍。司馬遷說,他聽了流氓的話後“熟了”(盯了他很久),期間大概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但最後,他還是忍了。畢竟忍不代表怕。柏楊先生說得好:他是壹個心碎的癱瘓的奴隸,真誠的屈服。跳高前先屈膝,這才是英雄。稍有挑釁,就會壹怒之下反咬壹口,絕不放手。那是壹只螃蟹。韓信不是螃蟹,是英雄。只有這樣,他才有資格批評項羽是“壹個男人的勇氣”。因為他知道,被流氓惹了,項羽肯定受不了,肯定會跳起來壹拳打在那個混蛋的鼻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