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饒平黃岡姑嫂橋構圖

饒平黃岡姑嫂橋構圖

美麗的黃岡河

位於粵東和福建交界處,有壹個縣叫饒平縣。這個縣的縣城叫黃崗鎮。鎮上有壹條貫穿整個縣城的河。這條河叫黃岡河,也叫鳳江。

豐江不像長江、珠江那樣大氣,也不像黃河那樣滄桑。它安靜委婉,它的流水無聲。它從饒平縣北端蜿蜒近100公裏,最後流經黃岡鎮,在那裏註入南海。峰江默默地滋潤著它所經過的土地,同時也哺育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壹代又壹代人。我也是喝著這條河長大的。年輕的時候,我和她在壹起很開心,但我還是不覺得她有什麽特別。直到我出去學習工作,偶爾回來對這條河有了新的感覺,才漸漸發現她是那麽的美麗。

豐江水源清澈,流量充足。縣城的河兩岸點綴著許多亭臺樓閣,整條河優雅精致。跨河有幾座橋,從北到南分別是皇崗橋、南門橋、鳳江橋、水光橋。過去最美的是中間的鳳江大橋。整座橋由石頭砌成,拱形優美,與豐江相得益彰,就像壹條精致的項鏈掛在河上,為這條河增添了幾分韻味。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總喜歡以這座鳳江大橋為題材,讓我們寫壹篇作文來描寫和贊美她。只是大家小的時候只知道她漂亮,不知道怎麽寫。可惜壹年後,鎮上發了洪水,石拱橋卻沒能抵擋住洪水,被無情的沖走,中途斷裂。後來政府準備在那裏建壹座新橋,可惜換成了水泥,橋體也沒有以前漂亮了,除了俗氣沒什麽特色。

沿江鳳江橋西北五百米是南門橋,古代是渡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地人在那裏建了壹座橋,壹直沿用至今。南門橋也是壹座石拱橋。雖然優雅,但還是沒有之前的鳳江大橋漂亮。南門橋往北壹公裏就是皇崗橋,也叫姑嫂橋。據傳說,古時候豐江沒有橋。那是另壹個叫“水鬼碼頭”的渡口,兩個大姑大嫂靠劃船擺渡帶路人過河為生。由於豐江與南海直接相連,河水會隨著海水的漲潮而漲落,渡船要等到漲水才能通過,非常不方便。而且風浪大的時候,在河裏擺渡會有翻船遇難的危險。曾經有壹次,我姑姑坐輪渡到河中心,遇到大風。船翻了,壹些乘客不會遊泳,淹死了。後來兩姐弟深感愧疚,決定動員當地人在那裏建壹座木橋,解決路人過河的不便。後來木橋建好了,可惜洪水來的時候,木橋被洪水沖走了好幾次。上次洪水再來的時候,木橋就要塌了,他們兩個就跳進河裏保護橋柱,防止木橋塌了。後來木橋保住了,他們卻消失了。為了紀念這兩個人的善良和美德,當地人把這座橋命名為姑嫂橋。但現在的姑嫂橋不是獨木橋,而是壹座重要的鋼筋混凝土橋梁,通往潮汕。

鳳江上最南邊的橋是水光橋。實際上是壹座水閘橋,把從下遊流過來的河水在北面隔開,保證了整個縣城的正常用水。在橋的南面,河流通向大海,隨著大海起伏。記得小時候想去海邊撿螺螄挖螃蟹。從那裏,我可以知道現在海平面是上升還是下降。每當下遊河水退潮,下遊河床的大部分都會露出水面。小時候,我常常在退潮時和同伴跑到露出水面的河床上,挖開上面的河沙,尋找河蚌。這時沙子裏大大小小的肥河蚌就會被挖出來。只要地方夠準,挖滿壹盤不需要太大力氣。把蛤蜊拿回去,加點蒜,加點鹽,再拌點當地的植物,叫“金交”。炒著吃特別甜。即使離開了很多年,每當我想起那種味道,我仍然流口水。

在水光橋附近的鳳江河段還有壹件神奇的事。豐江南端流經農村的下饒鄉。相傳該鄉建於乾隆二十二年,壹個叫“張松崗”的人帶著人遷到了這個鄉。建鎮那年是牛年。每年牛年,只要條件允許,該鄉都會舉行名為“打”的古老儀式,持續數日,舉行多場祭祖祭神活動,紀念當年建鄉的先人,同時祝福當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儀式持續的日子裏,村民們壹般都禁食,同時禁止村民外出捕魚和捕殺動物。此時,豐江下遊的魚兒們似乎知道村民們此時不會下水捕魚了,都神奇地浮出了水面,成群結隊地來回遊動,肆無忌憚地在水面嬉戲拍打,許多當地村民聞訊也會趕來觀看,好不熱鬧。這成了當地的奇聞。

奉江最忙的時候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河岸上會掛滿彩旗,鎮上各個社區也會有龍舟隊在這條河上壹決雌雄。過去,南方農村社區的龍舟隊總是選擇壹個吉祥的日子。通常在黎明前,已經供奉在那裏的龍頭會從各自地區的城隍廟請來。從這壹帶挑選出壹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扛著龍頭,有人會壹路放鞭炮撒鹽飯到鳳江下遊,龍頭下河時會被請上龍舟。天亮前,他們會在下遊河道滿水時打開水光橋的水閘,敲鑼打鼓把龍舟從下遊通過水閘沖到裏面的淡水區,這也標誌著這個龍舟活動季的開始。龍舟進入上遊淡水區後,會停在河邊。龍舟每次離岸出發,都會做壹些水上祭祀儀式,往河裏撒鹽米,還會往水裏扔壹些李子、桃子等祭祀用的水果。這個時候,是我們小時候最激動的時刻。儀式開始時,我們會蜷縮在岸邊,盯著大人們手中的水果祭品,等待令人垂涎的水果被拋入水中的那壹刻。果實壹入水,我們就會爭先恐後地順著入水的方向,潛入河底到處搜尋,不放過任何壹個。

龍舟比賽開始時,鳳江上會鑼鼓喧天,兩岸經常擠滿了人,焦急地看著河裏的龍舟比賽。這時,許多賣水果和各種食品的小販聚集在人群邊上做些小生意,河兩岸同時成了熱鬧的小市場。比賽期間,河中央會有壹面旗子。如果是決賽,會旗會被塗上“冠軍”二字。經過幾輪來回的劃船比賽,最先到達旗位並搶到的就是勝者。勝敗判定後,獲勝的龍舟隊將帶領勝利的旗幟,敲鑼打鼓走在自己社區的大街小巷,與社區的人們分享勝利的喜悅。端午節前後,各種龍舟隊還會在自己的社區遊行,同時向當地家庭出售大小不壹、以紅色為主的彩旗。大彩旗貴壹些,小彩旗便宜壹些,有的大彩旗上還綁著壹對塑料橘子,表示好運。大多數家庭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彩旗的大小,並通過發紅包的方式邀請紅色彩旗加入龍舟隊,並系在門口或陽臺上,以求帶來好運,祝福全家壹帆風順。因此,在端午節期間,妳通常會看到彩旗飄揚,這給這個原本熱鬧的節日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

峰江最美的時候是夏天,因為那時候種在峰江岸邊的金梧桐就要開花了。錦豐樹密植在河東岸的南面。在這壹段堤上,毛茛樹的枝條會從堤路的外側壹直延伸到路的對面,直到河邊,樹葉密密麻麻地覆蓋在堤上,仿佛壹把把綠色的傘,擋住了上面炙熱有毒的陽光。由於吹著河風,夏天非常涼爽舒適。夏天,毛茛樹異常活躍,上面會有壹簇簇鮮紅的金鳳花,裝扮成整棵樹,仿佛在樹冠上蓋了壹床厚厚的紅色被子。我上中學的時候,上的學校在鳳江對岸。每天,我不得不去學校,穿過河邊的綠色堤路。夏天,每當我和同伴壹起騎自行車的時候,我總喜歡擡頭看看上面的綠葉。透過樹葉,我可以看到壹簇簇火紅的金鳳花在樹頂上隱約綻放。它們在夏日陽光的映襯下格外鮮艷明亮,大樹頂上壹片片紅色的花朵盛開,讓人無比陶醉。即使時隔多年,那壹幅幅盛開著小綠葉的金鳳花的美麗畫卷,那壹次次和同伴在這濃蔭的堤路下騎自行車時留下的陣陣笑聲,依然時常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過了鳳江大橋,河的西邊有壹個運動場,離河不遠。當地居民經常在這裏做早操和其他運動,如果縣裏有什麽大型活動,慶祝活動通常都在這個運動場舉行,這裏已經成為縣裏重要的活動中心。在我們初中的時候,這個操場也是我們經常流連的地方。當我在壹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對我的作業不是那麽緊張,我們經常在放學後騎自行車去河邊的運動場進行足球比賽。這是壹場很大的比賽,但其實無非是把足球場橫著用,兩邊兩輛自行車當兩個足球門柱,但我們能在這麽壹個不起眼的小足球場上踢球,卻是壹場很重要的比賽。那時候我們不懂怎麽踢球。我們不知道什麽是越位,我們應該用腳背內側還是外側踢球。我們只知道看到球就使勁踢,知道對方的球門在哪裏。這樣,我們的好同伴組成的隊伍依然所向披靡,往往讓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因為不知道正確的踢球方式,經常踢完球回家解鞋帶,腳趾甲總是青壹塊紫壹塊的。但是每次都是熬過了傷疤忘了疼,晚上用熱水泡腳,不疼了明天繼續。

豐江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她流過的沃土也曾是壹片沃土。由於饒平縣臨海,地處粵閩交通要道,荔枝、龍眼等果樹的種植和各種海鮮文化讓當地很多家庭富裕起來。傳統的陶瓷業和罐頭食品加工業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經濟收入。上世紀90年代初,饒平憑借眾多華僑的優勢,成為首批引進臺資企業在臺灣省閩南地區投資辦廠的縣行政區之壹。當時,位於縣城東南角,通往福建的324國道東段曾壹度形成了壹個知名而活躍的家電貿易集散地。但就是在這十年左右,壹切都變了。由於往年荔枝、龍眼等水果價格下跌,果林承包戶常年收成不多,海水養殖也時好時壞。然而,傳統加工業正在逐漸衰落。原來生產型的外資和本土企業都搬走了,沒有多少有競爭力的企業留下來。政府會發展壹段時間的東區和西區,結果卻沒能形成氣候。隨著其他地方新公路的開通,曾經熱鬧的家用電器交易市場逐漸消失了。如今的饒平縣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很多街道年久失修。十幾年了,依然是低矮的樓房,淩亂的街區,社會治安變得混亂,制假販毒成為常態。每次回家都會在和親友的聚會中感受到大家這些年生活的窘迫。本來我們住的地方是個好地,有好山有好水,位於大路上,背靠大海。當其他地區的經濟和生活近年來取得快速進步時,我們卻停滯不前,甚至壹步步倒退。是什麽阻礙了我們?上帝給了我們這麽美麗的土地,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真心希望這片美麗的水土早日煥發出她當初的英氣。

  • 上一篇:張將軍的軼事
  • 下一篇:乞求這個卡通人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