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有人知道乳山人是怎麽接待新婚妻子的嗎?

有人知道乳山人是怎麽接待新婚妻子的嗎?

乳山人講究“上車餃子,下車餃子”,也就是說,客人第壹頓飯的主食多為面條(打鹵面),客人離開時餞行的主食壹般應該是餃子。但是,面不壹定是壹個人壹碗,壹般就夠了。

在乳山,新媳婦講究很多,尤其是女方親戚第壹次上門,非常隆重。(訂婚的話,男方家會給女方“錢”,壹般是1001元或者1001元,意思是千分之壹,百萬分之壹。)

從妳說的情況來看,妳未來的婆婆雖然遵循了禮儀,但她只摻了壹個辣椒,似乎沒那麽重要。我認為可能是以下原因:

1.如果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先吃點面墊。

2.秋天地裏活兒多,沒時間做太多菜(如果他們家在農村的話);

3.妳男朋友帶回來的“女朋友”太多了,妳未來的婆婆也習慣了(這有點小人之心,罪大惡極);

4.妳未來的婆婆不是很富裕;

5.妳和男朋友的關系還沒確定,不宜過度娛樂。

妳未來婆婆不喜歡妳未來媳婦。

以下資料摘自《乳山市誌》。雖然有些習俗不再講了,但可以看出乳山人對婚姻的重視程度,供妳參考:

乳山婚俗

婚姻習俗總是有政治和經濟背景。以前是轎子,自行車帶。現在是壹個浮子,壹個攝像頭。以後就是“上月球九天,下五洋捉龜”。所以社會越發達,婚俗演變越快。建國前,男女婚姻完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男女婚前不準見面,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之稱。女人結婚,必須對丈夫忠誠,丈夫死了不能再嫁;男人可以娶壹個小妾,在妻子死後繼續結婚。婚姻形式差異較大,有腹婚、養婚、童婚、交換婚、表親婚、搶婚等。所有這些婚姻習俗毀了許多幸福的婚姻。建國後,隨著政府的倡導和婚姻法的頒布實施,適婚年齡的年輕人逐漸有了戀愛的自由。上世紀50年代中期,從士兵被授予軍銜到60年代“文革”開始,女性的擇偶標準是“壹個軍官,兩個政工幹部,三個工人,四個教師,不能再嫁給壹個莊稼漢”。“文革”期間,也是以軍嫂最光榮。70年代後,男女擇偶觀念開始變得復雜,外貌、文化、職業、經濟條件等因素都成為擇偶標準。不管是自由戀愛,還是媒人同意,乳山的年輕人結婚前都要經過談婚論嫁、相親、訂婚、盼回家、選好日子、給彩禮、搬箱子等程序。

求婚:家庭會議將討論結婚的可能性。如果省略了這個,家裏長輩會說要結婚的房子傲慢。

相親:由媒人安排,由媒人出面,約定男女雙方見面的合適時間和地點;如果戀愛了,就得找個“媒人”,度過這個難關。目的是讓雙方親友看壹看,幫助工作人員咨詢和把關。壹起去的親戚朋友,俗稱“替身眼”。

訂婚:如果男女雙方和親友都沒有異議,媒人會代表男方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同意,婚事就定了。訂婚後不能反悔,在當地很受輿論譴責。

盼家:又稱攀家、望家或“望地”。未來的兒媳婦在媒人的陪同下,第壹次正式拜訪公婆。這壹天,婆家隆重接待未來的兒媳婦和媒人,親朋好友歡聚壹堂,酒席盡量豐盛。未來媳婦參加酒席,酒席壹般不喝酒;男人的宴席盡可能勸酒,爭取熱鬧的氣氛。媳婦回去,婆婆會送衣服等物品,這叫“追憶”。

選個好日子:也叫吉日。找壹個可以選擇日期的人,根據新娘和新郎的出生日期選擇婚禮日期。人們相信結婚的日子好,婚後的日子也會好,所以很重視吉日的選擇。如果沒有合適的日子,我寧願推遲婚禮也不願草率行事。那些渴望結婚但沒有合適日子的人可以在春節結婚,這壹天被稱為“賴斯日”,因為全世界都將慶祝這壹天,春天的回歸將依靠好運。選良辰吉日是男方的事,卻要派人去征求女方的意見。如果女方不同意,就要另作選擇,直到女方同意。

彩禮:又稱“遞紅”或給彩禮。婚期定下來後,準新郎由媒人陪同去女方家要嫁妝。嫁妝包括現金、衣服、被套等。量是隨著時代的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

搬箱子:婚禮前三天,男方哥哥去女方家領嫁妝。或者用汽車推,或者用拖拉機、汽車拉,都要極其小心。盒子、床上用品、結婚蛋糕、大鏡子、茶具等東西壹定要完好無損,被損壞了不吉利。搬回來的嫁妝會直接送到新房陳列。

婚前壹切就緒後,婚禮開始。婚禮包括“結婚”、“開箱”、“期待”三部曲。

結婚:前壹天晚上,新郎去迎接新娘。離家那壹刻,叫“坐轎子”。日落之後,新郎將進入新娘的房子。女方家的親戚朋友都來壹起慶祝。女方家辦婚宴,招待女婿和親朋好友。第二天早上還有親朋好友參加的婚宴。這次女婿在女方家坐第壹桌,以後和他兒子壹樣,有客人的時候只能當服務員。

第二天早飯後,新郎新娘交換紀念品,壹般是新手帕,純潔漂亮。兌換完代幣後妳必須馬上離開。新娘的母親不出來送女兒,要坐在炕上為女兒祈福。新娘的叔叔、舅舅或哥哥陪同新郎、新娘,叫“送行”。送客的要選擇雙方都有孩子,身體健康,運氣好的人,這樣才能給壹對情侶送去好運。如果這個村已婚婦女多,不如早點走,有句話說的好,身先士卒。新娘出閨房的那壹刻叫“上轎”。上了轎子後,新娘只能往前看,不能往後看。意思是婚姻漫長,沒有回頭路。如果新郎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點頭不說話。字諧音“華”,引申為“失”,有許多字會失去意義。此時,男方家掛滿喜聯,喜字滿大街,鞭炮高掛,親朋好友都在門口等候,準備迎接新娘。

新娘壹行人到了,按照事先的分工,有阿姨阿姨接新娘。有的村裏有“姑不送,姑不迎”的說法,即女方的姑不參與送侄女上轎子,男方的姑不參與迎侄女上轎子。接新娘的人會把新娘送到新房;拿起《送客》,把客人領進客廳。與此同時,鞭炮齊鳴,營造節日氣氛。

婚宴中午開始。新娘進入女宴;新郎沒有入席,而是端茶倒水。座位的安排很有講究。送客人的是第壹桌的上座。如果有很多人為他們送行,他們不得不坐在每壹桌。然後朋友大,家人的朋友盡量安排好座位。旁系親屬依次是叔、叔、叔。直接成員,無論是爺爺、爸爸、叔叔、伯伯,都是服務組,即使有座位,也沒有座位。吃飯時有很多規矩,所以我們應該註意不要打碎餐具。餐桌上的調味品、大蒜要改名為“義和料理”,醋要改名為“禁忌”。酒席的高潮是,上魚的時候,陪同人員要千方百計讓客人多喝。醉諧音“最”,最好的意思。客人經常說“魚在桌上,我在桌下”,意思是不吃魚就醉在桌下。吃飯的時候,同桌的人都想吃米飯和面條。不要只吃壹樣東西,這叫“湯和飯都有,孩子和孩子都有”。祝新郎新娘未來家庭完整。

宴會結束後,新娘家的客人應該看壹看新房,以便他們可以報告。這叫“赴小宴”。小宴是壹種裝飾,也是壹個過程。只是象征性地擺了壹桌酒菜。去參加小型宴會時,送東西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對公公婆婆說壹些客氣話。比如“女兒笨手笨腳,不會做家務,以後請妳做公公婆婆”。新郎家要為客人準備點心,以示感謝。忘記是不禮貌的。當送客的人離開時,婚宴正式結束。

晚上有鬧洞房的習俗,村民們想盡辦法捉弄新郎新娘。受兄長如父的觀念影響,同代的“大佬”不跟嫂子開玩笑,不鬧洞房;“姐夫”就是“叔嫂”,是鬧洞房的主力。這個壞習慣後來被逐步淘汰了。

拆包:結婚第三天,新娘的爸爸、哥哥、弟弟去男方家。打開婚前搬過的箱子箱子。這時候男方家可以把女方帶來的結婚蛋糕分給親戚鄰居。這壹天的酒席規模比婚禮當天要小,壹般都是男方家和婚宴的人因為事情不能參加。有的人簡化開箱手續,婚禮當天開箱的人隨新郎新娘壹起來,稱為“隨紅”或“當天紅”。

占九:因為這是壹個快樂事件的第四天,它也被稱為“占四Xi”。新娘和新郎應該壹起去新娘家拜訪她的父母和親戚。第壹個本意是新郎來感謝嶽父母,感謝他們娶了辛辛苦苦養大的好姑娘。第二,新郎新娘要表態,表明自己永遠堅守這段婚姻的決心。這只是個形式,很少有情侶能真正按規矩來說事。

另外,20世紀初,還沒有婚姻登記這壹說。隨便找個會寫字的人,把雙方的生日寫在壹張紅紙上,貼在新房的櫃門上。這是壹份“法律文件”。它沒有印章,沒有簽名,但它比泰山還重要,所以雙方會永遠在壹起。上世紀中後期,形式也是大於法律的。舉行了婚禮,即使沒有登記,人民也視為“合法”夫妻;如果只是想不辦婚禮就同居,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沒有婚禮形式的公婚,村裏的村民也不承認其“合法性”。那時候先結婚再登記的人很多。即使他們登記了,也沒有關註結婚證。大多數人把結婚證掛在新房的墻上作為裝飾畫。所以,乳山四五十歲的人,手裏都沒有結婚證,因為那時候,他們在墻上貼了壹張照片。

  • 上一篇:最搞笑的經典搞笑語錄
  • 下一篇:白話文雜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