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沱鎮後內村(原名侯莉,又名龍興井),有壹座名為正順宮的寺廟,朝東朝西。
由後樓魚塘、戲臺、正廳、紀念室組成,面積720㎡。其中,正殿占地100㎡,寬三室,深三室,為單檐、倚山屋頂。宮裏除了拜正順王,還拜媽祖,講海公。宮內外有壹尊檀木雕刻的正順王付正坐像,高1.48米,配有四肢。它像現代機器人壹樣靈活。雕像,穿著龍袍,戴著國王的帽子,令人敬畏。前駕坐在內廳正中,副駕坐在外廳的專用轎子裏。正順宮歷代都有修繕,因年代久遠,難以查考。可以查到的是,清宣彤耿旭年間和民國三十年間有過兩次修繕,最後壹次是在1992按原貌修復的。2004年,後樓建成,謝枋得紀念室開放,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6月10日,惠安縣人民政府批準正順宮為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
正順王不是虛幻的神,而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就是上面提到的謝枋得。據《宋史傳》記載,謝枋得(1226—1289)是南宋時期的壹位愛國者、學者和著名詩人。字君之,本名疊山,原籍新洲貴溪,家住江西省宜陽縣市新鄭鄉儒林。謝枋得的壹生充滿了傳奇。他鄙視有權有勢的人,厭惡邪惡。他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譜寫了壯麗的愛國詩篇。同時,他也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愛國詩人,詩歌豪邁獨特。“為人寬厚,讀書的每壹個五行都不會忘記。我直言不諱。古今我與人談治國理政,必達幾分,跳而上進心,以忠義為己任。”其叔謝慧明與袁作戰而死,其父本該因身居高位而被冤枉致死。他受母親桂的教育,從小啟蒙。寶祐四年(1256),與文天祥同科進士。第二年,我重新考了講師,經濟學專業。與此同時,應進行征討,組織民兵抵抗袁。同年擔任考官,直言不諱。因得罪賈思道而被訓斥,被賢春赦免三年(1267)。德佑元年(1275),在江東被判刑,發函江西,使其知忻州。元兵侵境,兵敗城破,藏於建寧唐山,後居建陽賣蔔教書。宋卒,居福建。元朝多次要求官職,但堅持辭職。福建北上大都(今北京)參政,絕食死於大都本鐘寺(今北京法源寺)。主人的私事節。有《千家詩》《疊山集》壹首。代表作《十年無夢歸,獨立清風事業;世孤山雨休,幾生可得梅花。“武夷山鐘”是2007年高考福建卷詩詞的壹道鑒賞題,在百度裏連這個詞都能搜到76頁。
那麽,這麽著名的歷史名人,怎麽會和海壹角的後內村聯系在壹起,成為我老婆崇拜了幾百年的正順王呢?這得從我妻子李雄說起。
據說在南宋末年,壹個名叫李雄的英雄出現在後方。他曾經是文天祥反元軍隊的將軍,與謝枋得是好朋友。文天祥殉難後,回到惠安,在家鄉組建船隊,繼續從事反袁鬥爭。他多次去金門島,打算把金門島作為反元鬥爭的根據地。當時政府稱之為“金門賊”。小沱地區至今還流傳著“三家餵壹元兵”、“以放火燒三山之名殺元兵”的民間故事。由此可見,在家鄉組織鄉民抗袁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由此產生了後世鄉民景仰和視其為忠君的兩種版本。
第壹個版本是:殉難後,黎雄謙回到惠安,把弄得像家人壹樣,以此紀念這位摯友,並以矢誌抗元、不做官、殉國的精神激勵自己在家鄉繼續與袁作鬥爭。李雄死後,他的後代壹直在家裏崇拜謝枋得。明嘉靖年間,為了喚起村民的抗日鬥誌,謝枋得被封為村主、臣服之王。這個問題筆者後面會提到。
第二種說法是:抗元失敗後,回到家鄉,繼續在沿海組織抗元鬥爭。謝枋得在建陽和武夷山之間流動。其間,我從建陽來到後內尋找摯友,而此時正好在金門島組織訓練艦隊,準備抗元。謝枋得找不到李雄,也沒有暴露他的真實身份。而是在小左景峰壹帶設蔔,賣蔔為生。他還為村民的婚喪嫁娶占了吉日,從不收占蔔師的錢,只收糧食和草鞋。收糧是為了維持壹日三餐,拿草鞋是為了行走方便,也是為了兌現心中“南方無鞋”的承諾。被妻子說服,據說這些敏感的占蔔就是正順宮簽詩的前身。後來,村民們聘請他在李文輝大廈教書,培訓學生幾個月。當即將離開後內村的時候,他不能熊,他悄悄地告訴壹個最信任的村民他的真實身份和他此行的目的,並離開後內村。後來,當李雄從金門島回來時,村民告訴李雄,愛國者謝枋得在他到達後沒有找到李雄,這個故事就在村裏傳開了。不久後,李雄聽說謝枋得被政府強行押送到北京絕食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摯友,李雄在家裏畫了謝枋得作為紀念。李雄死後,他的後代壹直在家裏崇拜謝枋得。不清楚謝枋得在閩中生活多年後是否真的來到了內村。
那麽作為愛國者、學者、著名詩人的謝枋得是如何成為正順王,坐擁正順宮,成為大後方之主的呢?
據說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四處入侵,盜賊橫行。當時有李、陳等十余個姓氏的村民,在嘉靖二十八年合力建設了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