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種植果樹的花園。《關元篇》(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3世紀)中提到,李、杏、桃、李等果樹都適宜種植在肥沃的土地上,壹直認為適地而適樹。上林賦(公元前1世紀)和三賦黃圖(漢末至南北朝)記載了荔枝從嶺南傳入陜西上林苑,因自然條件不適宜而失敗的教訓。在歐洲,古希臘就有在庭院中種植果樹的記載。當時的果園規劃取決於業主的利益,多為觀賞和娛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果樹生產基地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了獲得果樹生產的最佳經濟效益,果園規劃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規劃基礎
主要是關於建園目的、果園規模、管理模式,同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等社會條件。
按經營目的,大致可分為三類:①專業化商品生產果園。為了產出高質量的果實,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宜選擇最適宜的品種,在最適宜這類果樹的種植區建園。大型果園要有配套的生產設施和機具,具備包裝、貯藏、運輸、加工和信息服務等條件。②花園式和觀光果園。在服從城市、公園、建築等總體布局的前提下。,選擇不同熟期和花期的品種,兼顧觀賞和食用,使花果相繼,美化環境(見庭院栽培)。(3)果糧間作是中國農業生產和多樣化的獨特形式。規劃時要兼顧糧果生產,以農業為主,選擇適宜的間作果樹,充分利用空間、水土和肥料資源,形成互惠互利的生態環境。我國北方利用梯田邊緣,南方稻田田埂上種植果樹。在風沙區以果樹為防護林,對開發山區、改造沙漠、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義(見果糧間作)。
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國家的果園大小不壹。上世紀70年代,我國農業集體經營的果園面積多為4-40公頃,國有園藝場的果園面積在40-600公頃之間。80年代以後新建果園以5公頃以內的小果園為主,但大規模的果園建設有政府統壹規劃,多為集中連片、碎片化管理。1980年,美國農戶平均果園面積為10公頃,日本為0.39公頃,荷蘭為0.1 ~ 1公頃。美國企業果園和蘇聯國有果園占地1000多公頃。小果園的規劃主要是選擇合適的樹種和品種。中大型果園多為綜合經營,不需要培育單壹樹種。根據果樹種類,實行綜合規劃,分區生產。當以小規模和個體經營為主時,建園前後應實行合作經營,以提高栽培技術和產品及時處理的管理水平。
規劃內容
有①園址選擇。包括兩層含義:在規劃培育某種果樹時,應選擇生態條件最適宜的地區作為園址;如果建園,要選擇最適合的樹種和品種。這兩者都需要先搞清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性。在冬春氣溫較低的地區或幹旱地區,宜靠近大水面調節溫濕度。能在壹定程度上緩解霜凍和幹旱危害;在緩坡和丘陵地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不易遭受凍害,有利於提高果實品質;沙漠、河流、大海、沙灘,甚至輕度鹽堿地,只要規劃合理,改良土壤,排灌系統設置正確,選擇合適的樹種,也是可以成功的。比如沙質荒地栽培杏仁、阿月渾子;在輕度鹽堿地種植葡萄和棗;在沙灘、灘地種植梨樹;在田埂上種植柑橘。②土地利用規劃。選址後,應進行地形測繪和土壤調查。繪制果園平面圖,標明果園的位置、邊界和面積,現有土地利用狀況,如建築物、水井、渠道、道路、原有樹木、農作物或植被等。果園地形圖應標註等高線,土壤分布圖和剖面圖應標註土壤肥力、地面侵蝕、侵蝕程度和水資源狀況。在安排果園用地時,大中型果園的果樹種植面積應占總面積的80%以上。除防護林帶和道路外,藥池、水池、化糞池、房屋、機械棚和包裝場應本著節約土地和便於管理的原則設在非耕地或薄地上。
中大型果園應根據地形、面積、樹種劃分種植區域。地塊的形狀、大小和朝向以方便操作、充分發揮機具效益、有利於果園保水、便於收獲和運輸為原則。山地丘陵地區果園多按地形劃分,面積不同,因地制宜;平坦的果園地比較整齊,小區可以稍微大壹點。小果園不方便使用大型機械,只能留下田間枝條,沒有形成明顯的群落。地塊盡量呈長方形,長邊與主林帶同向(見果園防護林)。在壹排排果樹之間,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南北向為宜。
果園路壹般有幹道和支路。主幹道供車輛和機器使用,位於社區之間。道路寬度根據車流量和車輛設備設計,壹般為3 ~ 5米;支路位於小區內,果樹行距可加寬1 ~ 1.5m,便於田間作業。大型果園要配有主幹道,將主幹道與各子場連接起來,還要有包裝、儲存、加工場所。在山區、丘陵地帶的梯田或壕溝的情況下,往往以梯田、田埂作為支路,而主幹道、主幹道則需要上下斜坡繞行,防止水田流失。道路設置還應與排灌系統、水土保持工程、防護林等相統壹。,並綜合施工,盡量少占地,節約成本。③種植設計。選擇的樹種應該是最適合當地種植的果樹。設置在城市郊區、工礦區、交通要道附近的果園,應多樹種、多品種混種,形成多樣性,但不失混亂,並以供應鮮果、活躍市場為主:交通不便、勞動力不足的山區、邊遠地區的果園,應以耐貯運、可就地初加工的樹種為主,幹鮮果適當搭配。在品種的選擇上,除了要考慮良種和區域化,還要預測國內外市場的發展趨勢,選擇有競爭潛力的品種(見品種配置)。④種植密度。生產周期直接關系到果園建設全部投資的回收。果樹早期產量通常與種植密度呈正相關。適度密植可以提高果園的早期經濟效益。因此,應根據不同樹種和品種的生長結果特性(見種植密度和矮化栽培)合理設計種植密度,預測果樹的結果期、早期增產幅度、連續高產年限、單位面積產量、投資和收益,選擇最佳方案,盡快收回投資,獲得長期穩定的高產效益。
區域性果樹發展規劃、水果生產基地規劃、大型綜合性水果生產企業規劃,除考慮上述原則外,還應充分考慮具體的環境條件和社會因素,避免損失。
隨著水果生產集約化和改良化的發展,大型果園采用大型和先進的機器,共同處理產品包裝、貯藏、加工和運輸。小果園精耕細作。果園規劃也需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