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橋上部結構加固技術
1.1,橋面加固方法
在梁頂鋪設鋼筋混凝土層,壹般先將舊橋面鑿除,與原主梁形成壹個整體,以增加主梁的有效高度,提高橋梁的橫向荷載分配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橋梁承載能力的目的。
1.2,增大截面和加固方法
當梁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裂性不足時,通常采用增大構件截面、增大配筋率等加固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增加梁底或梁側的尺寸,增加主筋,提高梁的有效高度和抗彎強度,從而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橋梁、拱橋和拱橋拱肋的加固。
1.3、錨噴混凝土加固法
借助高速噴射機械,將新拌混凝土連續噴射在錨固鋼筋網的噴射面上,硬化後的表面形成鋼筋混凝土,從而增加橋梁的受力截面和鋼筋,加強結構的整體性,使其能承受更大的外荷載。
1.4、粘貼鋼板加固法
當交通量增大、主梁承載力不足或發生嚴重銹蝕時,梁板橋的主梁會出現嚴重的橫向裂縫。利用膠粘劑和錨栓,將鋼板粘貼錨固在混凝土結構的受拉邊緣或薄弱部位,與結構形成壹個整體,用鋼板代替附加鋼筋,提高梁的承載能力。這種加固方法的特點是:
1.4.1.需要破壞鋼筋原有的結構尺寸;
1.4.2,施工工藝簡單,施工質量容易控制;
1.4.3,建設周期短。
1.5,增加縱梁加固方法
在橋墩基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足夠的承載力的情況下,可以增加壹個承載力高、剛度大的新縱梁,新梁與舊梁連接,使* * *承受同樣的力。由於新增主梁後荷載在橋梁結構中重新分布,降低了原梁上的荷載,提高了加固後橋梁的承載力和剛度。當增加的縱梁位於主梁的壹側或兩側時,具有加寬的作用。
為了保證新老混凝土能夠共同工作,必須註意新老梁之間的橫向連接。
1.6、拱圈設拱加固法
在原主拱圈的腹側表面下增加壹層新的拱圈,即貼在原拱圈的底面,澆註或噴射新的拱圈,看起來就像是在原拱圈下的新拱圈。
2、舊橋下部結構加固技術
2.1,擴大地基加固方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地基承載力不足或埋深過淺,橋墩為磚石或混凝土剛性實體基礎的情況。擴大基礎底面積應通過校核基礎強度來確定。
2.2、補充樁基加固方法
當橋墩基礎下有軟弱墊層時,橋墩發生沈降;采用補充樁基加固法是壹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在樁基周圍增加鉆孔灌註樁,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2.3、鋼筋混凝土箍或護套加固法
當橋梁的墩臺因基礎埋深不足或施工質量控制不嚴而開裂時,有時會出現貫通性裂縫,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環帶或鋼箍進行加固。
2.4、橋臺新型輔助擋土墻加固方法
由於橋臺背上的水平土壓力過大,橋臺是傾斜的,因此應在橋臺背後修築擋土墻來抵抗過大的土壓力。
2.5、橋墩加寬加固方法
利用舊橋基礎,懸臂加寬部分由橋墩蓋梁挑出,用於上部結構的安裝。在這種情況下,只對橋墩上部的蓋梁、墩身和基礎進行加寬,不進行加固。
3.舊橋加固的常用方法
3.1.塞式灌漿是壹種綜合而常用的方法。
塞縫灌漿是用噴漿機在壹定壓力下將按壹定比例配制的水泥(砂)漿和環氧樹脂(砂)漿註入結構的裂縫中,起到填充裂縫,避免鋼筋銹蝕,提高結構整體強度的作用。裂縫是橋梁病害中常見的現象,產生裂縫的原因多而復雜。結構壹旦出現裂縫,其受力截面上的應力重新分布,意味著有效受力截面變小,結構應力增大,承載力降低。塞式灌漿是用膠結材料填充結構中的裂縫,使力的作用和傳遞盡可能恢復原狀。塞縫灌漿壹般用於處理橋梁上部和下部結構的裂縫。灌漿可分為水泥漿、水泥砂漿、環氧樹脂漿、環氧樹脂砂漿等。,具體采用哪壹種要看實際情況。通常石墩、橋臺、拱圈的裂縫采用水泥(砂)漿,灌漿時是否摻砂取決於裂縫的大小。使用水泥(砂)漿成本低,效果好。鋼筋混凝土結構壹般采用環氧樹脂漿料,因為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小,易於填充,粘結性好;環氧砂漿多用於橋面裂縫。嵌縫灌漿常用的做法是:先用1∶1水泥砂漿嵌縫,嵌縫時預留直徑約6 ~ 8 mm的灌漿孔,孔距視裂縫寬度而定,裂縫寬度處孔距為0.6 ~ 1.0m,小裂縫處孔距為0.4~0.6m。勾縫砂漿達到壹定強度後,即可進行灌漿。鋼筋混凝土梁裂縫較小,應采用環氧樹脂勾縫。大於0.2mm的裂縫均應灌漿,孔距壹般為0.25~0.30m,灌漿方法與灌漿泥漿大致相同。在公路舊橋加固中,塞式灌漿是壹種應用廣泛的綜合處理方法。通過試裝和觀察,效果良好。
3.2、上部結構加固
在對舊橋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技術經濟比較,采用充分利用原橋加寬,利用橋臺將拱結構改為板式結構的加固方法,滿足超限運輸要求。
3.2.1,加寬原橋對於驗算不能滿足超限運輸要求的舊橋,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加寬橋梁按實際超限運輸荷載設計,確保超限運輸安全。
比如三那線K186+325處的龍母溝大橋就是壹座石拱橋。右側部分建於1940,凈跨9.2m,寬6.4m左邊部分建於1966,凈距8.0m,寬2.5m,經驗表明左邊部分可以滿足超重車。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