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臺北,師傅還會去壹個有緣弟子家裏講“子平命理、易經、占蔔、佛家、法家”。我曾經在臺北市中心設立了壹個冥想室。寫作的時候,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冥想中,感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我看起來不像壹個80歲的老人,我的寫作和傳承工作從未停止。我在這裏讀到的是“為火災買單”
何先生重建(不上海的Lairan Jushi)與梁祥潤大師是老朋友了,有時還會寫信。2010二月底,何老師利用訪臺之機,於3月6日下午到梁大師家做了壹次教師拜訪。成為梁老師的第壹個弟子,把何老師批評的例子發表到當時正在編輯的新書《子平課本與講義第二課》中,可以表達出命理文化的歷史痕跡。
2010年4月25日,梁大師受何老師邀請到上海昆山慧聚寺參觀,2010年2月22日再次應邀到上海參觀。第二天早上去虹橋火車站,坐快車去杭州,開始我的杭州之旅。
24日與杭州靈隱寺、新昌佛寺住持進行了宗教文化交流,並參觀了杭州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雷峰塔、西溪濕地國家森林公園等著名古剎,祭奠了陸潘娜小姐。28日晚,Why Rebuild老師的學生在南京西路國際酒店上課,晚上在Kutokuhayashi吃晚飯。
2011165438+10月28日晚,梁師傅受邀北京。在上海期間,他與何老師、他的學生和朋友們在充滿老上海風情的“上海老車站”餐廳吃了壹頓飯。第二天出發去北京。
2012年5月7日,梁大師應何先生邀請,參觀上海、普陀山、奉化溪口蔣介石故居、紹興、大白菜紀念館、王羲之紀念館、顧故居等。
何再建先生出生於上海,1947,廣東新會人。畢業於上海市上海中學和復旦大學。
1989由中國著名高僧悟道大師,滬上著名命理學家周建明先生開導。1992後師從我國命理風水大師梁祥潤大師。2010年3月赴臺北補大師禮,成為梁祥潤大師在中國大陸的第壹位弟子。
2002年底,55歲的何先生放棄了20年的新聞工作及相關崗位和福利,成立了“連然居”工作室,專門從事命理、風水的研究。何老師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過去的20年裏,他審查了超過4000例積累命理學,他的客戶是眾所周知的。
2010年4月,梁祥潤大師在他的最新著作《子平教材(第二課)》中,以《如何重建何老師的批命之風》為題,發表了壹封批命之信。
書中,梁祥潤大師以《兩岸機緣,1949年臺北與上海——韋千裏的交流,2010年如何重建》為題,講述了他與上海市命理學會會長韋千裏的交流,以及2010年在臺北與何先生面對面交換意見的故事。
文章說:“子平教材——二級《兩岸運氣交流文選》壹章中,列有如何重建君批八字格局。1949六十年後,如何重構君批的八字格局,才能表達出命理文化的歷史痕跡。”
為了繼承和傳播中國傳統的命理風水文化,使這壹領域代代相傳,後繼有人。2007年6月65438+10月起,何老師開始帶十余名學生免費講課。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梁祥潤大師的作品。
2008年5月,何老師和他的學生開始與“中國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合作壹個項目——“孩子成功的關鍵——科學的現代家庭教育宣傳活動”,將命理學中判斷性格的原理,用軟件做成對學生性格優缺點的分析,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提出相應的教育和改進建議。從2009年開始,對各種癌癥患者進行命理學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壹些研究,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2010年4月,何重建先生應邀在上海外灘東方金牛,大展宏圖。唐榮春先生(編號明科)是遼寧本溪人。現就職於本溪鋼鐵公司,業余時間從事技能和數字的學習,現擔任遼寧命名分會副會長。和他的妻子唐玉靜女士壹起,她已經學習藝術超過20年。唐玉靜女士還在本溪市經營“知藝堂”生活館,從事藝術職業10余年。
從65438到0995,我在盲人趙先生的幫助下學會了盲人和殘疾人的算命方法。後來在趙大師的推薦下,我師從興城盲人石先生和葛先生。
1998閱讀梁祥潤大師作品《精批終身》等,結成師徒關系。
2009年任遼寧省周易研究會命名分會秘書長。
2011任遼寧省周易研究會命名分會副會長。
2011於9月30日抵達臺灣省,拜謁梁大師,成為梁大師在大陸的第二位弟子。
2012 8月14日,梁師傅應邀前往遼寧本溪旅遊。梁師傅面對面教夫妻,受益匪淺。郭偉先生研究命理風水近20年。2012專程來臺灣當面問梁大師要好處。2013年4月,邀請梁大師來北京做客,同時禮節性拜訪。成為梁師傅在大陸的最後壹個弟子。
以下是郭為先生的自傳。
郭為1971出生於北京。從65438年到0996年,他開始研究命理和風水。第壹位老師是楊永茂先生,他對五行有很深的了解。
在我遇見石梁之前,我經常寫信和問千裏之外的問題。石梁的作品通常很難找到。梁大師的絕版書都是無私地提供給我們學習的。梁老師和珍妮去江浙考察,珍妮讓我見見他們。我受寵若驚,馬上就去了。我們到達時已近傍晚。梁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直到深夜。第二天早餐時也是如此。梁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深深打動了我。
我在臺灣省讀書的時候,非常感謝梁老師的孜孜不倦,給了我豐富的文章,經常廢寢忘食。並親自頒發證書,並開玩笑說:“我的證書是臺灣省內政部長頒給我的,今天就頒發給妳。妳已經是臺灣省公認的從業者了。”沒想過長生不老的老師好幽默。
當我邀請梁老師和珍妮來北京時,我害怕受到虐待。他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在我們的北京之旅中,我們參觀了許多地方。在恭王府,梁師傅細心地為我講解了宮宅的佩戴方法,讓我對風水的認識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天壇,梁師傅給我講了天文歷法的精髓。參觀頤和園和北海公園時,梁師傅教我山水風水。每天上午出行是實踐,下午授課是紮實的理論。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梁老師的良苦用心讓我受益匪淺。
我選擇了壹個吉日,在香港佛教協會會長蔡坤先生和朋友們的見證下,正式成為石梁在內地的最後壹個弟子。五大技能的學習,妳提的越高,妳鉆的越強,妳越能達到!我會全力以赴把梁師傅給我的東西傳下去!
得知梁師父過世後,我們立即趕往臺灣省為師父送行。石梁的兒子韓良對宗教哲學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獨到的見解,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壹起告別師父,在靈前站了很久.....我的女主人讓我從師父的生活中挑選許多東西作為紀念品。我把師父的遺像帶回北京,放在書房裏。這張照片承載了太多人的思念和回憶,壹直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在整理石梁的遺物時,韓良說:“我父親是壹位學者。還有比他的筆更值得紀念的東西嗎?”他把大師用過的鋼筆送給我做紀念。前壹段時間,石老師把《論物質中的生命》未完成的手稿交給我整理和續寫。突然想到,我從臺灣省帶回了大師的筆,回北京完成大師的手稿。這壹切也許只能用命運來詮釋了。回想老師壹生的作品,拿著他的筆,時刻警醒自己,有條不紊地繼承和發揚梁的學問。
梁師傅為了發揚五技,努力了半年。其學術成就是後人難以超越的。對於五術的傳承,我只盡綿薄之力,在力學上孜孜不倦。同時,永遠記住石梁的遺訓,“不敢為天下先”
想想飲水思源,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