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節
毛南族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季至日後的龍舟節。“龍舟節”又稱“五月廟會”,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它在農歷“龍舟節”的前兩天舉行,主要是為了祭祀神靈和祖先。村裏的男女、已婚婦女和遠道而來的親友都來參加,隆重而熱烈。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和粉蒸肉,烤香豬。將柳枝折回放在中堂,將五色糯米揉成小團貼在柳枝上,以示碩果累累,祈求豐收。
龍舟節,毛南族男女老少穿上盛裝,年輕的妻子回父母家與父母團聚。他們采集金花和楓葉煮五色糯米飯;田間,五色糯米、蒸肉祭祀神農,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村頭三界廟殺牛,毛南族養牛的傳奇創始人三界葉公,為人畜健康祈福;它還用“法多”(壹種像扇子壹樣大的葉子)包裹五色米飯和蒸豬肉,走親訪友,慶祝節日。龍舟節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團聚的日子。活動包括在坡頂和坡腳唱歌。[4]
端午節
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之為“藥節”。每逢藥膳節,習慣上取艾葉、菖蒲、盾葉薯蕷、藤條等藥材煮水飲用,或將這些藥材切碎包餃子,可解毒祛病。
這壹天,男人上山尋找草藥。那個女人正在家裏煮糍粑。這種糯米糕是用當地的屎藤和大米磨成漿,放在鍋裏煮,味道鮮美。老人說,吃這種糯米糕可以預防疾病和流行病。他還把雄黃磨成粉末,喝壹杯酒驅邪。老人說,這壹天人們在山上采集的草藥特別有效,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都可以預防疾病,驅除瘟疫。將收集的草藥放入鍋中煮沸。用草藥水給孩子洗澡可以預防各種皮膚病。有錢人家會在這壹天吃蛇食,買扁頭風、山風等毒蛇,放在屋外的鍋裏燉,加草藥。老人說,如果那天吃了蛇肉和蛇湯,就不會生瘡、風濕和其他癬疾。每家每戶還收集楓樹樹枝種在大門附近,驅趕各種妖風和毒氣。
南瓜日
毛南族的“南瓜節”是在農歷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每家收獲的形狀都不壹樣,橘黃色的大南瓜擺滿了壹地,壹個個挑選。年輕人挨家挨戶,挨家挨戶挑選“南瓜王”。不能只看外表,要透過表面看瓜子。當大家的意見基本壹致時,壹個壯漢會用砍刀把“南瓜王”劈開,主人拿出瓢,把飽滿的種子留到下壹年。然後把瓜切成塊,放進小米粥鍋裏。文火慢燉,徹底煮熟。先端壹碗到香堂前拜“南瓜王”,然後大家分飯。
中國很多民族都把重陽節作為老人節,有傳統的尊老習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時尚不同。對於年過六旬的體弱老人,毛南族壹般在重陽節“加餐補壽”。
這壹天,孩子們會在家裏擺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前來。遊客應該帶幾公斤面粉和大米或新鮮水果。親戚朋友送的“百粒米”要分開存放。以後給老人做飯的時候,抓壹些拌到自己的飯裏。
“百飯”吃完了,如果老人沒有康復,那就要改日繼續舉行“加菜補壽”儀式。
重陽節
毛南族
中國很多民族都把重陽節作為老人節,有敬老的傳統習俗。毛南族是壹樣的,只是時尚不壹樣。對於年過六旬的體弱老人,毛南族壹般在重陽節“加餐補壽”。這壹天,孩子們在家裏擺了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前來。遊客應該帶幾公斤面粉和大米或新鮮水果。親戚朋友送的“百粒米”要分開存放。以後給老人做飯的時候,抓壹些拌到自己的飯裏。“百飯”吃完了,如果老人沒有康復,那就要改日繼續舉行“加菜補壽”儀式。這種習俗其實是出於對老人的關愛,符合群眾的道德觀念和傳統觀念,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視。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壹是必須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歌唱活動。壹般以豬、雞、鴨、牛肉、酒、糯米作為節日的祭品。毛南族人喜歡在節日做豆腐丸子,舉辦喜事。方法是將豬肉(或牛肉)、蝦米、花生、大蒜、香菜、胡椒粉混合切碎,加鹽,拌勻做成餡,用豆腐泥包裹餡在手中或碗中反復滾動,做成圓形,再放入油鍋中炸熟。吃的時候放在鍋裏煲湯,又香又好吃。它不僅是招待客人的必備菜肴,也是互相饋贈的禮物。在節日裏,毛南族人喜歡用開水涮牛肉來接待客人,也就是按照當地的習俗,在壁爐上放壹口鐵鍋。吃的時候大家圍在鐵鍋周圍,把生肉片和生菜倒進開水裏涮壹下,然後把食材蘸到酒裏。這是毛南族最常見的宴席形式。毛南族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季至日後的龍舟節。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和蒸豬肉,有的甚至烤香豬。將柳枝折回放在中堂上,將五色糯米揉成小團貼在柳枝上,以示果實累累,希望豐收。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之為“藥節”。藥節期間,人們習慣采集艾葉、菖蒲、盾葉薯蕷、藤條等藥材燒開水喝濁水,或將這些藥材切碎包餃子,可以解毒祛病。毛南族成年男子喜好飲酒,有句話叫不飲酒不足以敬客。有些人還自己釀造高粱和玉米。但大部分都是市場上賣的瓶裝白酒。
讓鳥兒飛翔
毛南族慶祝春節最有意義的活動是“引魂”、洗槍、晨讀、放飛飛鳥,給節日帶來了幸福和歡樂。
在毛南族眾多的節日和習俗中,正月十五的“放飛飛鳥”是最有特色、最有趣的。傳說毛南族鄉曾經有壹位老法師。他有壹個心靈手巧、相貌英俊的獨生女,擅長用竹簽和菖蒲葉編織百鳥,被稱為“小鳥姑娘”。
她愛上了壹個年輕人,打算元旦結婚。老法師想測試壹下他未來女婿的能力。除夕夜,他讓他天黑前在山地上播種。他本該播下谷子種子,但當年輕人著急的時候,他錯種了糯米種子。老法師叫他把所有的種子都撿起來,以免糟蹋了。這壹次,年輕人被難住了。鳥姑娘看到這壹幕,讓她的未婚夫回家,把他們過去編的鳥都用籮筐裝起來。
女孩對著小鳥吹了壹口氣,對年輕人耳語了幾句。年輕人帶著數百只鳥到山上,這些鳥很快就飛了出來,撿起了所有的蠟質種子。天黑前,年輕人又播種了。老法師壹臉高興,說:“新年我們父女好好團聚吧。正月十五,我就把鳥姑娘送到妳家結婚。”從此就有了“讓鳥飛”的習俗。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提前采摘菖蒲葉。除夕之夜,用菖蒲葉編織“百鳥”,在“百鳥”的空肚子裏塞上泡好的香糯、米豆、芝麻餡,然後放入鍋裏蒸或煮。煮好後,用細繩把“百鳥”綁在壹根長藤條上,掛在正房的香前。“百鳥”包括鷓鴣、雉雞、燕子、鸕鶿和畫眉。
這壹天,給家裏每個孩子壹只“鳥”充饑;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媳婦回娘家領“鳥”,希望孩子以後像鳥壹樣活潑可愛。香堂前也有供品,有紅米、水果等,意在祈求百鳥不吃莊稼,確保福來五谷豐登。直到正月十五,把“百鳥”摘下來,放在鍋裏再煮。晚上拿“百鳥”當飯吃,叫“放飛鳥”。“讓鳥飛”的時候,毛南族人永遠不會忘記重溫“讓鳥飛”的傳說。
甘祖圩
“祖先集市”的地點在鹹安。林夏(毛南語稱“卡林”)位於博川兩個村莊的交界處。這裏有壹座小山,這是圖像中的最高點。從山腳到山腰,有許多石頭墳墓。是壹個很大的墓地,前面有山澗,風景很好。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淩晨,夏南、博川壹帶的毛南族人,打著火把或油燈,來到山坡上的墳頭間“趕集”。
中秋節被毛南族人稱為“七月十四”。真正的節日開始於農歷七月的第七天。這壹天天麻亮了,師傅拿了壹根尖頭的扁擔,插在大門石階上的泥裏。上面放了壹頂竹帽,中間紮了壹把草(或者葉子)。然後點了三香,喃喃自語道:“有多少男女?”索瑪索存奈。即:“男奶!馬在這裏。“說是為了老祖宗回來拴馬。從這壹天起,祖先回來了。
15日上午,要把祖先送回家。鴨子祭祀晚餐後,7日至15日早上燒的錢紙灰(核先在爛盆裏燒)用兩片芋頭葉或竹殼包好,用小竹片做小包袱。在毛南語裏叫“擔八婆”,即男奶的錢擔子,送到村頭或溪裏,意思是送祖宗回家(即歸來)。15日,禁止小孩在溪邊玩耍,怕路上遇到祖先,“把他們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