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國家特征數據

國家特征數據

蒙古族

概述:蒙古族是東北地區的主要民族之壹,也是蒙古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其周邊省份和俄羅斯聯邦。世界上大約有1000萬蒙古人,語言是蒙古語。其中壹半以上生活在中國。位於俄羅斯西南部的是卡爾梅克人。“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部落中的壹個部落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壹了蒙古各部,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認同。“蒙古”也從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了民族名稱。

節日:傳統節日有“白色節”、祭祀敖包、那達慕、草原勇者遊戲:豬鬃節等。

蒙古族壹年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壹年壹度的節日,也稱為“百越”。傳說與牛奶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好運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大致與春節壹致。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吃手抓肉,還包餃子和煎餅。初壹早上,晚輩會給長輩敬上“送別酒”。

在錫林郭勒盟,人們除了慶祝新年節日,每年夏天還要慶祝“馬奶節”。節日前,家家戶戶都要宰羊做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榨馬奶釀酒。節日當天,每個牧民家庭都會拿出最好的奶粉、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放在盤子裏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壹種神聖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壹天。住在這裏的蒙古人從其他兄弟那裏學到了建築技術。他們建造的房屋不僅造型獨特美觀,而且經久耐用,受到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民用建築的成就,他們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當天,外出施工的泥工、木工、泥瓦匠,無論遠近,都會趕回家過節。每個村子都要殺豬宰羊,還要辦戲曲。人們還拿起檀香木雕成的魯班雕像,敲鑼打鼓,直遊到各村。然後,大家聚集在球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做“舞曲”。跳躍時,男青年第壹個領先。他們抱著領頭的尤克裏裏,邊玩邊跳。他們身後的人群分成兩排,時而圍成壹圈,時而相互穿插。隊形多變,場面十分活躍。

元宵節,每年農歷10月25日,夜幕降臨,大家點亮酥油燈慶祝。如今,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和額敏縣的大多數蒙古族還沒有過元宵節;在烏蘇縣,蒙古族在元宵節不會連續多日燒燈籠,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形式的娛樂活動。

節日過後,村子裏都在忙著收割小麥和油菜籽,犁地和插秧。完成這些農活後,工匠們成群結隊地出去承包施工。

民居:“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房屋的稱呼“包”是“家”和“房子”的意思。在古代,蒙古包被稱為“拱頂”、“氈帳”或“氈屋”。

蒙古包有圓形的,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容納20多人休息;小人也可以容納10人。蒙古包的搭建很簡單。壹般在適合水草的地方,根據袋子的大小畫壹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豎起哈娜(用2.5米長的柳條做成),再在頂端豎起烏尼(壹根長約3.2米的柳條),將哈娜和烏尼壹起綁架成壹個圓圈。即使壹個牧民定居在草原上。

蒙古包搭好之後,人們裝飾它。鋪上厚厚的地毯,擺放家具,在周圍掛上畫框和海報。現在壹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很舒適很幸福。

蒙古包最大的優點就是拆裝方便。便於移動。架設時,“漢娜”號將被打開,形成壹個圓形圍欄。拆卸時,將漢娜折回來會減小體積,還可以當牛和馬車的板子。壹個蒙古包,只有雙峰駱駝或者雙輪牛車才能扛走,兩三個小時就能蓋好。

蒙古包雖然看起來很小,但使用面積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雨,非常適合牧民經常居住和使用。

飲食:有很多有特色的蒙古美食,比如烤羊、帶皮烤全羊、手抓羊肉、炸羊、烤羊腿、牛奶豆腐、蒙古小籠包、蒙古餡餅等等。還有:稀奶油、蒙古常備乳制品;奶皮;全羊宴是蒙古族傳統的宴席菜肴,也常用於祭祀活動;內蒙古鄂爾多斯風味菜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蒙古族傳統民間糕點新蘇糕;幹飯,蒙古小吃。

蒙古牧民視羊為生命的保障和財富的來源。壹日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和肉。用牛奶制成的食物在蒙古語中稱為“查幹伊德”,意為聖潔純凈的食物,即“免費食物”;用肉類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語中稱為“烏蘭壹德”,意為“紅色食品”。

除了最常見的牛奶,蒙古族還吃羊奶、馬奶、鹿奶、駱駝奶。其中壹部分作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乳制品,如酸奶幹、奶豆腐、奶皮、奶油、稀奶油、奶油渣、芝士酥、奶粉等,可以在正餐時食用,也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乳制品壹直被認為是極好的珍品。如果有訪客,應該先介紹。如果孩子來了,也要在頭上抹上奶皮或乳霜,以示良好的祝願。

蒙古肉類以牛羊肉為主,其次是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馬肉,狩獵季節也獵取黃羊肉。羊肉的傳統吃法有全羊宴、嫩皮全羊宴、全羊宴、烤羊、烤羊心、炸羊肚、羊腦燴菜品等70多種。最有特色的有蒙古烤全羊(剝皮烤)、烤箱烤全羊帶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肉。蒙古人註重羊肉的清煮,煮好後立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尤其是煮羊肉時,切忌煮過頭。而內蒙古東部蒙漢雜居區的蒙古族也喜歡在烹飪時加入調料,把肉熬成脆皮羊肉。在壹些地區,蒙古人還喜歡把羊裏脊上的肉切成大塊,煎成炸肉片,民間稱之為“大炸羊”。牛肉大多在冬天吃。全是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成湯。駱駝肉和馬肉也吃,炸駝峰片蘸糖吃,算是壹道菜。經驗豐富的廚師還擅長將牛筋、鹿筋、牛鞭、牛尾等烹飪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了保存方便,牛羊肉常被制成肉幹和臘肉。

炒飯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在日常飲食中占有與紅白食品同等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區的蒙古族也有用炒飯“撞人”的習俗。加入羊油、紅棗、紅糖、白糖做成炒飯,拌勻,揉成小塊,當茶當飯。蒸熟的小米多用來煮粥配肉丁,面粉碎可以用來做煎餅;各種由面粉制成的食物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越來越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煎餅,他們擅長制作有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和帶餡的蒙古蛋糕。西部阿拉善和鄂爾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制作“張茹”的習慣。東部的哲裏木盟盛產蕎麥,用蕎麥粉烤的煎餅是壹種比較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蒙古族人每天離不開茶。除了喝紅茶,幾乎都有喝奶茶的習慣。早上第壹件事就是煮奶茶。奶茶最好用清水煮。煮沸後,沖入幹凈的鍋或裝有茶粉的鍋中,用文火煮2-3分鐘,然後將鮮奶和鹽混合煮沸。蒙古奶茶有時會加入黃油,或奶皮,或炒飯等。,清香鹹鮮,是壹種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品。甚至有人認為三天不吃飯可以,壹天不喝奶茶不行。蒙古人也喜歡用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來煮奶茶。煮出來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蒙古族大多能飲酒,多為白酒和啤酒,部分地區也喝奶酒和馬奶酒。蒙古族釀造奶酒時,先將鮮奶裝入桶中,再加入少量愛酸奶的果汁(比普通酸奶更酸)作為發酵劑,每天攪拌。3-4天牛奶全部變酸後,他們就可以放進鍋裏加熱了。鍋上蓋著壹個無底的木桶,桶內側掛著幾口大口朝下的小鍋。然後,在無底的木桶上放壹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加熱後蒸發,冷卻後凝結成液體,滴入小盆中。每逢節假日或親朋好友聚會時,都有大量飲酒的習慣。馬奶酒是由新鮮的馬奶酒發酵而成,不經過蒸餾。

馬奶酒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以畜牧業為生。馬奶酒、紅燒肉和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飲料、食物和待客菜肴。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莊是釀造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婦女把馬奶裝在皮包裏,攪拌,幾天後分離出奶脂,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展,生活的富足,蒙古族釀造馬奶酒的技術也越來越完善。釀造烈性馬奶酒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有蒸餾法。六蒸六釀的奶酒才是上品。馬奶酒性質溫和,具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的功效。素有紫玉漿、元玉漿之稱,是“蒙古八珍”之壹。它曾是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家庭的主要飲品。忽必烈經常把它放在壹個珍貴的金碗裏,獎勵有功的大臣。紅燒肉是蒙古族傳統的食物方法之壹。做法是將肥嫩的羊去內臟,去皮洗凈內臟,去頭去蹄,然後將整只羊卸成幾大塊,用白水煮熟,待肉熟時取出,放在大盤子裏即可食用。大家拿著蒙古刀,把它們切成大塊吃。它因不用筷子而用手抓食物而得名。

自定義:

(1)禮儀交流:獻哈達、敬茶、敬酒、敬神、待客、尊老愛幼、唱歌、選獵狗、打招呼。

(2)命名習俗:男性命名的特點是:

壹是根據民族心理習慣命名,如帖木兒、格色爾、巴特爾等。

二、根據長輩的期望命名,如:吉亞賽音(好運)、巴賈德(喜悅)、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

第三,根據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如賓塔(50)、吉仁臺(60)、大冷(70)等。

4.以勇敢的動物命名,如少布(鳥)、巴拉(虎)、華(狼)、阿布朗(獅)、布日古德(鷹)等。

5.給自然事物命名,如魯超(石頭)、阿格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

女性命名的特點是:

第壹,以明亮的星星命名,如那仁(太陽)、薩仁(月亮)、奧登(星星)、那仁·高娃(太陽很美)、薩仁·高娃(月亮很美)等。

二是以美麗的花木為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齊格(花)、那不其(葉)、海棠等。

第三,以珠寶玉石為名,如哈斯(玉石)、塔納(珍珠)、阿拉坦高娃(美如黃金)等。

第四,以理想的名義,如秦絲(聰明)、烏雲(聰明)、高娃(漂亮)、斯琴高娃(漂亮又聰明)等。

按照這種方法,蒙古族婦女的名字可以分為很多種。現代蒙古語名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名字前綴,所以只是名字,不應該理解為名字。有姓氏前綴的人很少,只是個別現象。

(3)婚禮習俗: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送彩禮到女方家。彩禮包括現金、衣服、布料、首飾、大米等。女方家結婚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等。鑰匙由女方家保管。新娘到了男方家,新郎的母親會拿錢去贖回鑰匙,交給新娘。婚禮前壹天,男方要用紅紙把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也供女方家招待客人。

結婚那天,新郎在郎的陪同下來到新娘家迎接她,同時還要摘些蔬菜送到新娘家。按照習俗,新郎在婚禮過程中不能說話,壹切都由郎陪著娛樂和談判,直到新娘被娶回家。到了女方家後,新郎被安排壹個人吃飯,他無法動手。他只能用食物餵新郎。等男方過來的人拿起嫁妝擡出,新郎就可以迎接新娘出門了。

新娘留著年輕女子的發型,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穿著嶄新的衣服。禮服是尚青和黑色,禮服的蕾絲花紋和外套的高領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人很像。新娘佩戴的壹個小掛件,在歡送會上由壹個孩子保管。新娘由舅舅擡上轎子,由弟弟陪著去男方家。新娘上了轎子,會哭著表示舍不得離開家,壹路哭到進洞房。

新娘進男方家大門前,要燒喜神紙。進了大門之後,要勸她別哭了。進入洞房後,她要摘下新娘的紅頭巾,交給正房。吃飯時,讓新娘壹個人在洞房吃飯,新郎給新娘添飯。那天晚上,姑娘和小夥子來慶祝,家裏歡聲笑語。

第二天,新婚夫婦會回到女方家,同時會在女方家祭天拜地,祭祖。同時,他們的公公婆婆會給新郎壹個銀手鐲。從女方家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遇到誰,新婚夫婦都要鞠躬。回到男方家裏後,還會祭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我去了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同下,帶著豬頭等供品和食物,去了男女雙方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生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現在結束了。

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外地停留。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再婚,原配妻子不能再婚的習俗。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成為新趨勢,但蒙古人的離婚率很低。

大會: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

“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娛樂和遊戲”,表達豐收的喜悅。那達慕,始於農歷六月初四(多在陽歷七八月,草青花紅,馬壯羊肥),是草原上壹年壹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在嘎查(村寨)、蘇木(區鄉)或旗縣舉行。那達慕大會分為大、中、小三種。大型那達慕,摔跤手565,438+02,良馬300匹左右,時長7 ~ 65,438+00天;中型那達慕,256名摔跤手,100 ~ 150匹馬,歷時5 ~ 7天;小那達慕由64名摔跤手或128匹馬組成,持續時間為3-5天。各民族、各種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報名參賽。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並流傳下來的壹項獨具特色的民族競技項目、娛樂項目和體育項目。

那達慕歷史悠久。根據摩崖上成吉思汗的碑文,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選為蒙古大汗時,就在每年的7月至8月舉行“大慌忙泰格”(大聚會),以示團結友愛,慶祝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到了元明時期,射箭、賽馬、摔跤合二為壹,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人也把這三項運動稱為那達慕。

還有很多。詳情請參考/view/2675.htm。fr = ala 0 _ 1 _ 1 # 14

  • 上一篇:搖成語接龍開始
  • 下一篇:c的孩子2022年結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