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是壹個純客家縣,地處潮汕方言區,長期以來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格。民間藝術方面,有故事、笑話、諺語、格言、歇後語、傳說、民歌等口頭文學,也有腰鼓舞、秧歌、踩高蹺、舞獅、耍龍、撐景、動景、木偶戲、雜技魔術、八音牌等文藝表演,還有國畫、油畫、木雕、泥塑、紮燈等。客家飲食文化也很獨特,如砸茶、打飯、做飯、做米酒、做豆腐、做泡菜、做鐵頭餅等,都相當有名。
山區民俗具有濃郁的客家特色。山區有很多節日,都和農耕有關。如農歷七月“立秋”播種時,農民為慶祝早期豐收,完成後期播種任務而大獲豐收,以此宰殺雞鴨,做巴贊,感謝神靈,感謝親友的互助;有些地方在“冬季至日”上搭建草棚,制作糍粑,儲存牛的冬季飼料。感謝老牛們的辛苦。在慶祝新年元宵節時,組織了舞獅隊和民間藝術班,以慶祝新年和參觀村莊,增進村民的團結和友誼;有山區青年男女蕩秋千、坐車,有青年男子在比賽中走神,顯示山區堅韌頑強;有的農村婦女精心制作壹米多高的“米成崗”、“井”供奉神靈,以示聰明靈巧;有河田、螺螄溪、河口,有唐璜的“高風景”,有新田的“山水”展現山民的智慧;以及南灣鎮的“唱大象歌”和“跳大象舞”。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每年正月二十日的河場“風光”。“景”是壹種美麗奇特的景觀,又稱“高臺浮色”,歷史悠久。
蘆鶴是個傑出的人,壹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才。葉夢熊、葉等朝廷官員出現在明朝。新中國成立後,在政治、軍事、文化、商業等領域湧現出壹批傑出人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國領導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謝飛都出生在這裏,現在是某大軍區的中將、副司令員。著名的書畫大師賴少其也在這裏長大。馬來西亞套牌大王彭先生也出生在六合,全縣居住著30多萬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潞河自然景觀奇特,山巒起伏,山巒重疊。其中,南高峽景區不僅有上有鷹嘴,下有鷹嘴,如兩只蒼鷹在天空中咆哮,還有石榴花石、獅子石、蝙蝠石、麒麟噴火等奇形怪狀的巨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門寨”瀑布,壹連三個瀑布,高達四五米,十分壯觀。峽谷的河床裏有壹個石洞,叫“帶珠的石頭”。山洞裏有壹個排球那麽大的圓球。水漫過石頭,永不停歇,卻取不出來。這是壹個獨特的奇跡。
羅溪鎮樹村河的“幹旱”是壹道奇特的景觀。水從河的上遊來,在“旱”中突然消失,而水流在怪石嶙峋的“旱”下,數百米後才見蹤跡,有趣的人用石頭打它,發出像鼓壹樣的聲音。
特殊的地質地貌使六合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全縣八個鄉鎮有五個有溫泉。較大的有尚湖夏龍溫泉和和田湯子裏溫泉。尚湖溫泉屬於碳酸鈣型,溫度在44-56℃之間。和田溫泉是硫磺,溫度高。兩地水質都不錯,經常洗澡可以治療慢性關節炎、心肌炎和各種皮膚病。
有九堂十八井、籠屋、上仙廟、五星祠堂、“三世壹品”廟、清代雍正時期的時永樓和參與建城的古城堡。有尖山寺、聚雲寺、廣德寺、回龍觀、石川寺、南慈寺等壹些著名的佛教寺廟,證明客家人尋求精神寄托。
有許多陸河革命的歷史遺跡。新天尾天主教堂是周恩來1925年3月和10年10月率革命軍東進時居住的舊址。也是大革命時期1927年5月海陸豐、汕頭、惠州三縣黨組織和農會聯席會議召開的地方,決定成立“惠、潮、美”總指揮部。1929有積石溪“紅軍醫院”舊址;有積石溪“三江口”舊址,6月“八壹”南昌起義第壹部(即紅二師)1927;積石溪有高崗子舊址,1930建立的海陸空子縣委、縣蘇維埃所在地。
1949年2月,和田解放。3月,邊縱司令部、東壹司令部、江南區委、祿豐縣委相繼進駐,和田成為東江革命根據地解放廣州的指揮中心。
陸河縣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客家縣。據了解,新田鎮恒隆區部分居民講客家話,熟悉“福佬”方言。六合先民原本生活在黃河流域,歷史上因饑荒而分批南遷,先後到達古龍川、汀州、福建乃至江西。他們的風俗習慣大多保留了中原人的色彩,但也受到福建、廣東等地福佬人習俗的影響。然而,傳統節日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現在,單獨描述六合節日的習俗。
春節是客家人壹年中最大的傳統節日。壹般來說,六合人的過年習俗可以概括為:節前準備、年三十下午祭祖、年夜飯、守年三十、放鞭炮(開鞭炮)、初壹齋戒、初二開年、初三送貧、初四回父母家、初七慶祝(吃七種菜、茶)、十五個半月慶祝(過元宵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稱為“年價”。周三下午,各家各戶用最肥的閹雞、豬肉、雞蛋和米酒在這個祠堂或祠堂集體祭拜祖先。這是傳統儒家倫理殿堂或祠堂對客家人的集體祭祖。這是因為客家人受傳統儒家倫理的影響,保留了極其莊重的祭祖禮儀。從古至今,沒有人敢忽視它,代代相傳。祭祖歸來,全家圍坐壹桌吃團圓飯,圍著竈臺看新年,* * *慶祝天倫之樂。正月初壹,家家戶戶都要認真選擇開業時間。早在春天的除夕十壹點半,最慢的人會在淩晨四點開門後點燃壹串鞭炮,這正是鞭炮消滅舊年的意思,也預示著新的壹年的開始。說起“燒弦炮”,可以追溯到“燒竹驅邪”的傳說。有壹段歷史:李妙住在山裏,鄰居中搜嫉妒山的氣味。他命令在除夕夜把竹子扔進法庭的火裏,竹子在火裏受熱爆炸,發出“嗶!偷看!砰!哎!”噪音,隱身是驚喜,晚上會很安全。後人誤以為鞭炮可以驅邪,遺產流傳至今。
初壹齋戒的習俗與宗教密切相關。在客家地區,蕭族人中有很多佛教信仰,但也有不少是僧人。即使他們不是信徒,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當它們傳到之時,就形成了當地的壹種風俗。農歷正月初壹,當家的人虔誠地漱口洗臉,認真地祭拜神靈和祖先,全家人拜第壹頓飯。農歷大年初二,人們稱之為“開年”。這時候再殺雞鴨,就是黎明前的“開年夜飯”。
“初三窮人節”正月初三,把家裏、門外堆積的鞭炮、紙屑或其他垃圾全部清理幹凈,俗稱“送窮”。這壹天,我既不出門做客,也不歡迎家人。這種習俗現在已經過時了。
第四天回我媽家。從十二月到正月初三壹個多月的緊張活動後,主婦們到初四才有壹點清閑,帶著禮物回父母家(轉別家)住幾天,最遲初六回家。因古有風俗,故稱“七不出門,八不回去。”如果他在第六天沒有回來,他將呆到第九天。如果他在第九天沒有回來,他將呆到第十壹天。因為當地人稱初十為“哮天穿”,不利於外出。
在正月初七,我吃七種蔬菜和茶。“正月初七是人節”,顧名思義,人節是壹個人的生日。都說世界之初,萬物孕育。雞生壹天,狗生兩天,豬生三天,羊生四天,牛生五天,馬生六天,人生七天,谷生八天,所以第七天是人日,是萬物誕生中最有靈性的壹天。六合人會在這天早上煮“七種茶”作為主食。“七種菜”是大蒜、羽衣甘藍、豌豆、麥子、艾草、茴香、薄荷等。家境較富裕的,用蝦、魷魚、蘑菇炒熟,再把泡好的幼茶(綠茶)、芝麻、花生放入陶瓷陶碗中泡茶。七種茶泡在茶裏,或者加米飯,或者加炒米花,對大家都有好處。這種茶醇香可口,還具有清熱散寒、驅邪扶正、提神醒腦的作用,是我國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獨特民間食品。
客家砸茶歷史悠久,將在另壹章介紹。
正月十三,迎神,制鼎酒。
正月十三,農村的習俗叫“開燈日”。要測試的來源是什麽?這壹天是迎接上帝,使丁酒。
迎神,就是用轎子把“王子”和“皇帝”從山神廟擡回村子,放在事先搭好的帳篷裏。這種房子叫“燈棚”。燈棚門口貼著紅對聯,大多是贊美吉利的話。
迎神日,黎明時分,人們聚集在燈棚前準備迎神。每個主人都帶了香和燈籠,按順序排好隊。領導負責問候上帝。他扛著“蘆葦”和頭燈,後面跟著打矛的人(其他地方叫三靶),後面是幾十個甚至幾十個橫幅,擡轎子打鑼鼓的人,最後是參加迎接的人。三次重擊後,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壹路上炮聲隆隆,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火光閃閃,熱鬧非凡。歡迎上帝來到燈棚前。八仙的幾十張桌子上擺滿了祭品,非常豐富。崇拜結束後,對上帝的歡迎就結束了。中午時分,燈棚前的舞臺上表演著木偶或中國戲曲,來自四個鄉鎮的巴厘島村民聚集在這裏興致勃勃地觀看表演。
到了下午,按慣例,去年娶了老婆生了男孩的,都要在燈棚裏做丁酒,這是為了增添喜氣。這種習俗只在壹些村鎮流行。
元宵節在正月十五舉行。農歷正月十五是上元節,稱為元宵節,俗稱“正月初五”。這壹天,六合農村和城市居民的食物主要是“包心飯”。壹大早,家庭主婦們就要開始準備米飯菜肴。壹般人們用鮮蒜梗搗碎、豆腐丁拌調料做餡,而用米粉拌入適量的水,用火煮,稱為“煮坯”。最後,主婦請鄰居把它們包起來。煮好的生米反過來再放鍋裏蒸。“菜包飯反轉”清爽可口的香氣就出來了。這飯多吃不膩,越吃越想吃。當地有句話叫“不怕媳婦做壹天,也不用擰嘴。”六合,壹種地道的小吃,遠近聞名,來六合的人都想親自品嘗壹下。更多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回到家鄉也要吃飽飯。
正月十五,按照以往的習俗,農民要做三件事:壹是在竹林裏砍壹根粗綠的竹尾巴,插在雞棲上;第二,挑麥田裏四個最大的麥穗,插在大門上方兩邊。他們所做的是,農民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牲畜興旺”。
晚上,男女老少趁著月光,在早已搭好的燈棚裏看燈籠,過元宵節。通常,燈籠五花八門,五顏六色。集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民族性於壹體,深受群眾歡迎。如嫦娥奔月、雙龍戲珠、八仙過海、西遊記、謎燈、元宵節等。真的是燈棚滿樂,人鳴壹夜,火樹開壹夜。
在陸河縣,無論是在縣城,還是在鄉鎮的餐館攤位上,人們都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食物——坑螺,它產於壹條深山溪流中。
坑螺,當地人又叫石螺,是六合山區的著名特產。它的外殼堅硬,顏色較暗,體形略長,腹部發達。生活在陽光明媚幹凈的山澗裏,白天臥,晚上出。通常多吸附在水中的石頭或鵝卵石上。它具有兩棲技能,以石質微生物、小型藻類和苔蘚水生植物為食。
坑螺是壹種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其肉質酥脆,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葡萄糖苷等營養成分,無泥味,無苦味。是大眾化的山貨,所以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不如吃手指頭那麽大的石螺,坑螺的吃法也很多。最好的吃法是新鮮油炸。通常將坑螺在清水中浸泡壹天左右瀝幹汙物,然後夾掉螺尾,洗凈螺身,放入油鍋中用武火煸炒,再加入壹些白酒和薄荷燉壹會兒,即可食用。用坑田螺熬湯,也可以配上排骨和少量的泡菜,味道會很鮮美爽口。也可以把坑螺蒸熟,挑出螺肉,用來煲湯吃。如果把凈身的田螺和冬淩草拌在壹起用文火煲湯,會有另壹番風味。不僅可以品嘗到風味獨特的鮮美湯汁,還具有清肝明目、祛濕清熱的功效。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壇壇茶藝中,“客家碎茶”可以說是壹枝奇葩。它以質樸見奇觀,以保健見奇觀。千百年來,它在民間流傳,聞名中外。如果妳是客家人,熱情的主人招待妳的第壹件事就是客家茶。當主人興高采烈地奉上壹杯(碗)香茶時,他會慢慢和妳聊天,讓妳慢慢品茶。茶入口香甜可口,清香爽口。多喝幾口,滲入心脾,很過癮。主人看到妳喝的舒服,會給妳加壹勺,妳會覺得很滿足,很開心。
砸茶很獨特,但是客家人砸茶很熟練,尤其是客家人女人,大家都是砸茶高手。每個客家家庭都有壹套砸茶工具——砸、砸棍。搟面杖多為陶制,直徑約1.5尺,內壁刻有精美細紋,外形美觀。搟面杖長約2尺,由壹級搟面樹或油茶的樹幹制成。砸茶的時候,首先是上等的茶葉,比如老幼茶、蓮子心茶等。,配以炒熟的芝麻、花生等配料放入研磨碗中,手持搟面杖,有節奏地轉動。打至村裏的茶料磨成粉,再加入少許(適量)鹽,倒入開水中,就能做出壹杯(碗)美味的茶。當壹杯(碗)茶端到妳面前時,妳會感到壹股清香。喝第壹口的時候,會覺得滿嘴都是口水,香味還留在牙縫裏。再喝壹口,妳會覺得神清氣爽,神清氣爽,慢慢就會享受到了。茶葉的制備方法和用途很多,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用途。比如在磨碎的茶葉中加入壹點辣椒顆粒(或花椒粉),會有溫中散寒的效果。對於胃寒虛弱,怕冷夜尿頻的老人,可以多喝幾次,醒酒禦寒,神清氣爽。長期飲用可以延年益壽。還有炒米籽茶、炒米茶等。制備方法簡單。只需炒菜,備用大米和花生,用茶葉磨碎,少加鹽,沏成茶,和米飯壹起吃,不僅香甜可口,還能解渴充饑。
隨著時代的進步,客家茶的成分也在進步。現代制茶除了選用茶葉、花生、芝麻等最好的主要原料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和需要添加不同的配料。如春夏季節,天氣濕熱時,茶中常配以壹些鮮艾葉、薄荷葉、布葉、苦茶等清熱燥濕、消暑解暑之品;秋季天氣幹燥,茶粉配以白菊、金銀花等潤燥之品。冬季天氣寒冷,茶粉中加入肉桂或桂皮、肉桂籽、辣椒等暖胃禦寒之品。也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用合適的茶料制成各種各樣的地面茶,讓人們喝地面茶提神醒腦,預防疾病。
客家砸茶可以防病,這不是騙人的。相傳三國時期,劉備帶兵南下到湘中。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許多士兵感染了鼠疫,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劉備急得像熱窩裏的螞蟻,到處求醫問藥。壹百個醫生都無法理解。當時有個客家婆婆,出於惻隱之心,把祖傳的砸茶秘方給了劉備。所有的客家鄉親都拿出搟面米和搟面棍給戰士們沏客家茶,分發給所有的戰士們喝。幾天後,生病的士兵康復了,所有的士兵都很健康。客家砸茶在劉備軍中成為靈丹妙藥,流傳至今。
如今,客家人請客人喝茶已成為最常見、最隆重的待客禮儀。結婚壽宴,新居,朋友來訪,添孩子,孩子高考,師宴,都是用茶,壹大碗敬,壹小碗食。就連仇人也和解了,還以茶招待,握手言和。砸茶已經成為客家人社交活動的重要飲品。就像民謠裏說的“路邊有兩三個羊舍,看見壹個客人砸茶,紡點茶,就會得到中原更好的發音,不是淮水,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