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江口縣的歷史文化

江口縣的歷史文化

江口儺戲

儺戲是中國古代為驅鬼祛病而舉行的壹種舞蹈。它崇拜和信仰人類的祖先“諾公婆”。

目前只在少數地區流傳,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活化石”。

表演形式為“發願”、“酬神娛人”。

其目的是“酬神娛神”、“驅邪迎祥”。

在江口歷史悠久,影響較大,流傳較廣,廣泛流傳於民和、雙江、八盤、英濤壹帶。

受巴楚文化的影響,江口儺戲融入了原始宗教、民間傳說和地方歌謠,成為壹種獨特的劇種。

瓦寨鑼鼓

土家族人稱之為“打佬”或“伍子佬”,是流傳於土家族聚居區的壹種古老而優美的打擊樂。

主要用於婚禮、元旦等喜慶場合,氣氛熱烈歡快。是土家族最喜愛的器樂合奏,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學形式。

所以有“土家族有三大樂事:搖手、哭嫁、敲鈸”之說。

土家族的男孩子從小就跟老藝術家學打家夥,代代相傳。

每逢婚禮、元旦、喜慶場合,他們都邀人相爭,走村串寨,鑼鼓響徹雲宵,演出場所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羌歷年

江口縣英濤鎮漆樹坪是黔東高原上唯壹的羌族聚居村。2013,羌村被國家列為傳統保護村。

羌年是漆樹坪羌族的主要傳統節日。

羌族歷年,羌語稱“日美吉”,即“吉祥喜慶日”,是羌族最隆重的節日。

相傳秋收後,羌人向神許願祭祀祖先,即在每年農歷十月初壹舉行慶典,壹般持續3-5天,有的延至十月初十。羌人這些年的主要活動就是祭祀和吃宴席。

董家江茶

吃姜茶是侗族人由來已久的習慣。

董家所有成員都在自家房前屋後和田埂上種茶樹,每年清明後開始采茶,壹直到立秋。

揀貨和加工分三次。第壹個是清明茶。只有新出爐的“兩葉壹芯”芽才采摘,用暖壺烘焙成精品茶,壹般用來接待貴賓和老爺爺。二、三茶是供普通客人和自用的,但無論何時用茶,都要有姜作伴。

其香長、甜長、辣適中,深受董家人及其他民族客人的喜愛。

捶背節

捶背節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舉行。年輕男女聚集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開始打背時,男子沖出去,沖向他們選擇的女孩,壹只手抓住女孩的脖子,另壹只手蒙住她的眼睛,其他男孩則打她的背。

女孩也不甘示弱,笑著掙紮。

等妳掙脫了,抓住那個年輕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整個會場都是男人追著女人跳來跳去。

玩累了,男女雙方找個地方打本地電話(就是中間有兩個話筒和壹根長線,兩邊都能聽到對著竹筒說話唱歌),互相傾吐秘密表情,結成搭檔。

戀愛後,告訴父母妳會在黃道吉日結婚。

煙火節

煙火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活動是在各村組織燃放煙花。

煙花是用紅布(或紅絲)包裹的小鐵環,放在鐵炮頂端,然後點燃,燃放。煙花落地,預定人員奮力爭取,煙花送到指定地點。

搶煙花寓意吉利幸福,還可以獲得豬、羊、紅蛋、酒、鏡屏等獎勵。

煙花分兩炮、兩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

搶花炮僅限男性,往往以壹家壹族壹村為單位組隊,也可以跨村自由組隊。

搶花炮原本是壹種民間宗教儀式習俗,如今已發展成為壹種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並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

姓氏節

姓氏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

石、羅等姓,以立秋後第壹個未完日為節,慶祝“未完節”;有些石姓在10月12日慶祝祭祖節。

胡、吳姓“甲戌節”,是立秋後的第壹個甲戌節。

吳在六月的第六天慶祝“雙鴨節”或八月的“官方節日”。

陳家原本是在除夕夜的早上(也就是壇子節的開幕)慶祝“總考節”的。後來因為除夕夜難邀貴客,就改成了7月14日的“中秋節”。

這些節日大多在黎明前將粗米、清淡的蔬菜或冷凍的蔬菜放在芭蕉葉上,以紀念在民族壓迫下逃亡的祖先的艱苦生活。

早上或中午之前不要邀請新齊的朋友來家裏。

4月8日

4月8日是苗族傳統節日,也叫雅努節,即農歷四月初八。

傳說在古代有壹個苗族首領叫雅儀,他領導苗族人民與統治者進行鬥爭。

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方便苗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8日舉行紀念活動,緬懷雅儀的功績,為戰爭死難者掃墓。

清朝甘家苗族起義後,統治者禁止苗族舉行這壹活動,使苗族失去了壹個極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1949後,經國家民委批準,將“4月8日”定為苗族統壹的節日。

每年4月8日,苗族人都要化銀妝,穿新衣,參加節日,舉行儺戲、爬刀梯、入火、舞獅、打花鼓、歌詠比賽、吹嗩吶、吹木葉、茶燈籠等民俗表演。

  • 上一篇:求2011年7月入宅,黃道中吉日。
  • 下一篇:清末科爾沁草原實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