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奉新的婚俗和其他地方差不多,男女雙方結婚基本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親如手足。”婚姻形式大致可分為幾大類,如指手畫腳的婚姻、童婚、媒婚、招夫(俗稱“倒插門”)。結婚程序非常復雜,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八字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後,父母會請媒人去合適的家庭講和。媒人把女方的“庚帖”(即出生的年、月、日、時)送到男方家,稱為“送八字”。男人把女人的庚帖放在中堂聖案的香爐下。大概過了七天,如果沒有動靜,男方父母會用女方的庚向算命先生要男方出生的年、月、日、時。壹般雙方八字都在四個字以上。
生日結婚後,媒人會把女方父母提出的禮物清單送給男方父母。如果沒有異議,男方可以順手送上所有的禮物(如禮品、首飾、衣物、酒肉、糕點、面條等。)按禮單要求到女方家,這叫“聘”或“聘”。女方還了鞋襪、毛巾、手帕等物品,熱情地離開了酒席。飯桌上,男女雙方見面,男方送女方壹份“見面禮物”。
約定後,婚姻關系已經確定,男女雙方不得擅自解除。任何壹方擅自更改,都會被大眾所詬病,被他人所鄙視。男方有變化的,不得要求女方返還聘禮;如果女方變了,彩禮必須還給男方。就業後,男方每年給嶽父準備三次禮物,稱為“送節”,女方也送壹定的禮物作為回報。
婚姻關系確定後,短則壹年,長則三年才能結婚。結婚前,男方父母壹般會請算命先生翻看“黃歷”,選出適合結婚的“黃道吉日”,用紅紙寫下“送物貼”,連同禮物壹起送到女方家。如果女方父母沒有異議,會寄回壹張“錄取貼”。就這樣,結婚的日期已經確定了,沒有特殊情況是不能更改的。
婚期確定後,女方親戚在婚禮前壹天去女方家“送喜酒”。新娘“開顏”後,與親友吃“待嫁酒”後進閨房痛哭,稱為“哭嫁”。善於“哭”的人,用唱歌代替“哭”,委婉動人。其內容無非是舍不得父母,不忘養育他們。親戚朋友聽到“哭”的聲音往往會去安慰,給壹定的“彩禮”,也叫“淚包”善於“哭”的人,親戚朋友多的人,壹天之內會收獲很多。
婚禮前壹天,男方親友到男方家祝賀,親戚們送了壹份豐厚的禮物,鄰居們也“湊錢”。新郎早上洗澡,穿戴整齊。晚上整理床鋪。叫那些活得長,活得好的人訂被褥,讓男孩子在新床上打滾,這叫“坐床”。結婚那天早上,媒人坐轎子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臨行前,男方常在轎子上貼壹副對聯,女方親友迎轎子入村頭祠堂,取下對聯,趕緊請當地先生做壹副對聯,貼回轎子上,以示門當戶對,男女相配;如果拿不到底線,往往會被嘲諷為姓。父母娶女兒,必須交壹定數額的聘禮作為嫁妝,壹大塊是“壹肩”,可以說是“四肩”、“八肩”、“半套”、“全套”。新娘即將出嫁時,身著紅衣,由“伴娘”攙扶著上了轎子(又稱“抱新娘”)。新娘大多故意不穿嫁衣,不上轎子,拖延時間以示舍不得父母,忘了家國。最後在“伴娘”的陪同下坐轎子到男方家。
當新娘的轎子進村時,新娘被新郎迎進祠堂。壹是她拜天地,二是她拜祖先,三是夫妻送洞房。新郎取下新娘頭上的毛巾,壹起喝壹杯酒,這叫“結婚”。中午大擺宴席,少則十幾二十桌,多則七八十桌,招待親朋好友,眾人皆到場。
洞房花燭夜,男女老少齊聚洞房,或歡呼或歌唱,其樂融融,稱為“打洞房”,有“新郎新娘三天會大或小”之說。大多數伴娘都是聰明伶俐的中年婦女。她是新娘的“伴娘”,也是新娘的保護神。當客人要求新娘問答、唱歌或點煙時感到尷尬,“伴娘”責無旁貸地充當代理人。所以“伴娘”也是客人們戲謔調侃的對象。鼓掌的內容多為祝福新婚夫婦,如民國時期流行於陽山和西早的彩話:“好男兒,早生貴子。三元四季發財。五子考上該科,六子同春。七子團圓,八仙過生日。天長地久,完美無缺。”啦啦隊員每“喝”壹杯,就會從“伴娘”那裏得到壹份“獎勵”,比如紅雞蛋、花生、豆子等。,都是刻意的生熟混合,客人喊壹聲“活著”就能生。在新房子裏鬧到深夜很累。無聊的人居然會在新郎新娘入睡前“溜”到床上或門後。在新郎新娘脫下外衣睡著後,突然被搶走,以此要挾新郎新娘給更多的“報酬”。對於當地的習俗來說並不過分。
惠門結婚三天後,新娘的哥哥去婆家接姐姐和姐夫回娘家,稱之為惠門,娘家會設宴。
如前所述,奉新封建時代的婚俗多盛行於有錢有勢的官員家庭,貧寒家庭和小家庭因經濟條件壹般比較簡樸。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這些舊習俗基本得到繼承,盡管由於時間的推移和戰爭的影響,其內容和形式略有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婚姻法的頒布,舊的婚姻制度逐步廢除,復雜的婚姻手續逐步簡化。父母對子女的婚姻處於半決定或不決定的狀態,男女擇偶越來越慎重。男女雙方自行認識或經人介紹認識時,如果意氣相投,就會告訴雙方父母,女方父母會邀請自己的家人或主要親屬到男方家談婚論嫁,稱為“驗房”或“看現場”。男方會給對方衣服鞋子襪子毛巾之類的,壹人壹件。雙方父母協商時,男方方便請女方到店裏“拉布”,給女方父母送壹定數量的肉、餅、面、禮品等禮物。這叫“訂婚”。認識壹兩年後,男女雙方都會到當地政府領結婚證,在某壹天擺幾桌酒席,給親朋好友發喜糖和香煙,這才算結婚。這些時尚壹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末。
20世紀80年代初,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移風易俗,新婚燕爾。大多數城鎮年輕人結婚都有幾種形式,比如旅遊結婚、集體結婚、免費婚禮等,既避免了辦理的辛苦,又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和農村的婚禮場面越來越大。女方結婚,男方要辦彩電、冰箱、摩托車、VCD、空調等大件。婚禮的轎子已經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鎮裏的婚禮花車。動輒幾十桌,氣氛隆重熱烈。壹方面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壹方面也說明婚禮受到了鋪張、排場、攀比等不良風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