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壹種尷尬的情況:有的老師很努力,拿著教學參考,但學生就是不買賬;有些老師熱衷於從網上下載課件,用現成的課件代替備課。但有經驗的老師聽完課後表示,不能透徹理解課文,需要在課文解讀上多下功夫。那麽什麽是文本閱讀能力,如何提高呢?本期我們特別邀請江蘇省教授級高級教師、語文特級教師、蘇教版高中必修與選修教材核心編寫組成員曹擁軍先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文本解讀能力是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是壹種高於壹般閱讀能力,具有語文教師職業特征的特殊閱讀能力。它不僅要求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課文的含義,而且要求教師根據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和體會,預測課文的重點、難點和突破點,創造性地將課文分解為目標、方法和過程,為教學方案的設計奠定基礎。用我常用的比喻就是“把金子挖出來,把珍珠串起來”。

所謂“掘金串珠”,就是把課文中有價值的材料挖掘出來,根據教材結構和課程的需要,聚合提煉成教學目標,指導基礎教材,串聯成教學步驟和學習過程。語文教材不同於其他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文本屬於“原生態社會化文本”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作家創作的作品,並不是專門為語文教材或者學生的語文學習而寫的。因此,文本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生活和審美信息,把這些搬到語文課堂上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必須根據課程要求、教材結構和學生需求,選擇對學生發展最有價值的內容作為目標,挖掘出其中的黃金;同時,要把教學目標規定的內容組合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連接成學生認知發現的步驟。具體來說,就是面對教學文本,調動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積累,把文章仔細讀幾遍,不斷對文本提問,不斷思考:文章的基本思想是什麽?主旨是什麽?風格有哪些值得註意的方面?這篇論文使用了哪些技術?好消息在哪裏?有哪些妳不了解或者不確定的地方?.....然後去見教工,找出各種資料,對自己的“裸讀”進行確認、修正和完善,從而對教學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這是壹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充滿了發現的喜悅,可以讓自己的技巧、方法、視野在文本的錘煉下變得嫻熟、快捷、犀利。

比如美國作家梭羅的《上帝的壹滴》是新文本,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工作坊參考文獻很多,但大多從精神內涵解讀,忽略了文本中的語言因素,在教學中用處不大。備課的時候,我很努力,壹段壹段的看文章,心裏有了底。教材選擇* * *有六段,細讀後分為三層。第1段是第壹層,瓦爾登湖永遠寫在最前面。2 ~ 4段是第二層。第二段,我先寫了瓦爾登湖的美麗和我的陶醉,但是當我離開的時候,湖上的樹被砍得面目全非。第三段說“骯臟的工業腳步”,“吞噬了瓦爾登湖岸邊的樹木和風景”。第四段以“然而”為主,突出了瓦爾登湖抵禦人為破壞、永葆青春的頑強生命力。從“面目全非”到“骯臟的工業腳步”再到“充滿神秘與活力”的三段文字,顯示了作者對現狀的關註。5-6段是第三層。第五段贊美瓦爾登湖的莊嚴和純凈,第六段指出湖水可以“洗去現代繁華街道上的汙穢和發動機上的油膩”。細讀之下,文章主旨不難領會:首先描寫了瓦爾登湖的自然風光,其次表達了作者對工業文明破壞美麗自然的惋惜,希望通過自然凈化人們的靈魂。如果把梭羅的思想和《瓦爾登湖》的創作動機聯系起來,我們可以補充說,作者的心靈在離開塵囂、拋棄世俗事務之後所獲得的自由,就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文章寫作最大的特點大概就是融合了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敘事簡潔,描寫角度多變,在《山野的森林》中自有壹種幽僻的氣氛。細節描寫充滿哲理情懷,論述抒情雋永。我在閱讀中也有很多困惑,比如文章中的那首詩“我不能比住在瓦爾登湖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是什麽意思”?“和它最深的隱居/在我心中的高處”是什麽意思?帶著疑問,我查了各種翻譯,互相對照。最後我基本確認了,前者的意思是“沒有比瓦爾更接近上帝和天堂”,後者的意思是“瓦爾登湖是我思想的源泉,啟迪了我”。在文本細讀中做足功課,為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

文本解讀不僅要“掘金”,更要“串珠”。要抓住重點難點,拓展對象化、程序化的想象,把課文變成符合學生需要的學習過程。肖邦的故鄉是蘇教版教材新選的壹段優美的課文,但我聽過幾遍這段課文的教學,感覺並不理想。這篇課文的難度是什麽?首先,這篇文章的文筆深遠廣闊,強烈誇大了肖邦出生地的滄桑和壹種神秘的宿命感。學生很難抓住描述的對象,容易走神。其次,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圍繞著“藝術家的創作”這個總的句子展開的...童年和青年往往給人的壹生留下深刻的印記”。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道理,作者以肖邦的作品為例,在具體闡釋的過程中,線索很多,不斷擴大,造成理解上的困難;第三,本文是壹篇關於音樂家及其作品的論文。老師喜歡迂回,壹會兒介紹肖邦,壹會兒鏈接材料,壹會兒配樂朗讀,不註重課文學習。

針對教學中的難點,我先“掘金”,確定學習中的兩個重點:壹是把握肖邦故居環境的特點,了解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二是分析三次“交心”的意義,了解肖邦音樂中的愛國情懷。然後把珍珠串在壹起。我想先從題目上梳理壹下全文的思路,分析壹下“故鄉”的三層含義,即“故居”、“故鄉”、“故國”。然後找出描述故居環境特征的詞語,切入課文第20 ~ 27段,引導學生閱讀描述肖邦故居四季景色的詞語,體會寫關於四季景色的段落的特點;接下來,比較本文中兩地書寫四季風景人物的不同特點,探究其語言表達的特點和效果;最後,找出文本中三次“交心”的不同語境意義,理解肖邦音樂感人的原因。教師只有自己閱讀文章,有了真實的體驗,才能理清影響整篇文章的線索,抓住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給學生真正的閱讀技巧。

我們知道,文本閱讀活動有兩極,壹極為文本,壹極為讀者。前者註重對文本的解讀,以客觀的態度拆解文本的結構,獲得文本的意義;後者關註讀者的閱讀,提倡主觀積極的參與,提倡閱讀的創造性和個性化。教師的文本解讀技巧要結合起來,形成互補和循環。我稱之為“死”和“活”。兩種閱讀取向各有利弊。“死”重在“理解”,這是底線,但容易教條化。“活”重在“用”,高,但容易虛浮。課改後風氣大變,崇尚創意和個性化,流行之風。“活著”的往往比“死了”的多。在教學中,假設在上升,笑話在湧動,脫離文本,過度解釋,誤導孩子。中學閱讀教學有特定的對象和課程目標,即使是“活的”,也要有限度。要以常識為標準,以學生“跳”為基本要求,特別要註意“生”只有“死”才能達到的基本規律。我記得我準備了“龔放賦”這壹課。看完最後壹段,發現不僅原文中的四個“子孫”值得分析,而且四個“哀樂”意味深長,組合成循環句,以至於“子孫”和“哀樂”不斷出現,給人壹種“子孫”只知“哀樂”不知“教訓”的悲哀。後來在教學中,我把自己的解讀融入到師生的探究中。最後還講了黃炎培老師《坑-洞對》中的“周期率”,壹下子把歷史拉回了現實,讓學生的思維壹飛沖天。由此可見,語文教師目前急需提高的是紮實的文本解讀能力,強調準確性第壹、實事求是、言出必行的原則。在這方面,很多前輩紮實嚴謹的學風值得學習。

文本解讀能力的培養不僅取決於研究文本的努力,還取決於教師自身的閱讀生活。雖然課堂閱讀有其獨特的價值,但它並不等同於生活中的真正閱讀。生活中,我們自己找書看。我們找到書就粗略的看壹下,感興趣就看,不感興趣就扔掉。不明白怎麽辦?很正常。以後就明白了。這種自己讀,就是讀整本書,讀大本書,讀自己喜歡的名著;不懂就猜,在上下文中確定其真實意思;做自己的老師,尋求自我滿足和自我完善...不同於狹義的閱讀課所培養的閱讀態度、閱讀品質和閱讀技巧。在教學中擁有閱讀生活的老師,會打通“黑板上的世界”和“自己的閱讀世界”,盡力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在課堂上,也會瞄準生活的需要,讓閱讀還原生活。他將註重“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強調“讀書宜直”、“讀書即思”的品質訓練,著重“記事者必提其要,造詞者必鉤其玄機”的技巧示範,展現朱“細讀細思”與陶淵明“不求甚解”的互動策略...讓閱讀課變得厚重而充實。

學者是語文老師應該珍惜的壹種身份。什麽是學者?首先,是壹個壹生都在學習,事業是讀書的人。壹個人只有“學而不厭”,才能“教而不厭”。其次,他讀的書是“無古今,無中外,無雅俗”,追求所有人的眼光,從生活中汲取智慧。第三,學習養氣,培養正氣,做壹個光明的人。這是語文教師解讀文本能力背後的生命,也應該是每壹個語文教師畢生的職業追求。

  • 上一篇:求壹個結婚的吉日。求2011結婚吉日。男19870129,女19871127謝謝。
  • 下一篇:湖南的民族風俗湖南有哪些風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