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當天,年長的婦女帶著父母和孩子裝飾新房,鋪床,在被子周圍放上棗、花生、桂圓和栗子,以早日生下嬰兒,然後在被子中間放上壹個如意或蘋果。同時,在洞房裏放音樂,叫做敲鐘房。喜轎子要裝得很漂亮,放在院子裏,叫亮轎子。
婚禮當天,新郎由長輩陪同去女方家迎接新娘。給公公婆婆磕頭後,就可以娶新娘回家了。壹路嗩吶大奏,鼓樂震天,Xi轎子擡到洞房外。進洞房前,地下放壹個火盆,新娘的轎子從火盆上方經過。據說這是為了辟邪。婚車到了洞房門前,新郎拿著弓箭,在門口射了三箭,俗稱射向新娘的箭。新娘下車後,有人在她手裏放了壹個裏面有紋路的紅色絲綢花瓶(俗稱水瓶座)。然後在門檻上放壹個馬鞍,讓新娘跨過去。當新娘穩穩地坐在床上時,新郎可以把女孩頭上的蓋布拿掉。此時,新郎新娘按照男左女右的位置並排坐在新床上,舉行坐帳儀式:年長的女子將新郎的右裙壓在新娘的左裙上,然後新郎新娘舉杯暢飲,吃半生不熟的面食,以示生兒育女之意。
然後會有拜祭新郎新娘的儀式:新郎新娘要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拜長輩,夫妻要互相拜。還有晚上做愛的習俗。婚禮期間,男女雙方都會在家裏大擺宴席,接受親朋好友和賓客的祝賀。
滿族婚禮有著相對固定和復雜的禮儀,散居各地的滿族婚禮流程也略有不同,但總體流程可以概括為:互望、送小禮、交彩禮、結婚四個部分。滿族婚俗
滿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婚俗,內涵十分豐富。壹般來說,滿族人結婚,男方先挑個吉日,和女方協商。最後,女婿帶著禮物到女方家“送日”,把原來約定的彩禮全部準備到女方家,稱為“大禮”或“彩禮”。65438+婚前0天,如果兩家相距較遠,男方要代表女方家就近選擇壹處住宿的地方,稱為“臥處”。女方家提前1天,親戚朋友及其妻子陪同新娘到“下壹個地方”,把嫁妝送到男方家。
男人結婚要三天。第壹天是為了“殺豬”,做殺豬、殺雞、借餐具、搭帳篷的準備。第二天,轎子就要被“點燃”或“走”了。下午,轎子會被擡來擡去,接待送嫁妝的客人,新郎會去掃墓祭祖。第三天是“積極的壹天”。清晨,新郎身著紅衣鮮花,在伴郎的陪同下,敲鑼打鼓,乘轎子或騎馬,將新娘引至新娘家或“下處”迎接。壹般來說,婚禮隊伍在黎明前就開始了,整個隊伍壹路吹啊吹,讓大家都知道新郎要出去慶祝婚禮了。同時,新娘要在家裏做壹些充分的準備。最重要的是新娘的長輩和全福人會給她打扮,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解開她脖子上的鎖,交還給家人。生命之初掛在脖子上的吉祥鎖,是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祝福。現在即將出嫁的女兒留下這把鎖,表達女兒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不舍和無限感激。同時,解開這把鎖,標誌著女孩從此成年,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
壹路上,遊行隊伍到達,戴著紅色蓋頭的新娘由哥哥或叔叔擡著,護送到男方家。下轎子前,新郎要把掛在轎子上的弓箭取下來,把箭放在轎子上,連射三箭。射箭的意思是趕走沿途帶來的惡鬼。射箭反映出滿族是壹個狩獵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至今仍保留著這壹古老的習俗。新娘下了轎子後,要在左右的攙扶下,踏上紅地毯,象征著壹生永遠幸運。然後新郎會用平衡木把新娘的面紗掀開,然後扔到屋頂上,壹場圓滿的婚姻就到了諸神面前。摸摸新娘的頭發,摸摸她的頭,表示新人會白頭偕老。
院子裏有壹張供奉天地牌位的桌子。新人在天地桌前跪拜牌位,稱為“拜天地”。壹個拜天地,壹個拜公婆,夫妻互拜。拜完天地進入洞房前,要跨壹個火盆,表示未來會很興旺;我要跨壹個馬鞍,表示全家安然無恙。進入洞房後,要坐在帳上,也叫“坐福”。所謂“坐福”,其實就是“坐斧”。被褥下放壹把新斧子,夫妻倆坐在上面,表示坐著享受幸福。孩子們會把花生、大棗、栗子等幹果撒在炕上。棗和栗子寓意早生貴子,花生則是希望新娘將來生男生女。洞房還有壹個重要內容,就是喝壹杯酒,除了吃壹些菜,有的吃面條,象征長壽;有的吃餃子,餃子半生不熟象征妳的兒子出生早;還有人吃豆子、肉、米飯做成的米飯,象征著家庭的興旺。
婚禮即將達到高潮。德高望重的氏族長者在院子裏為新人唱“Achabumi歌”,即“婚禮歌”。人們把酒和食物拋向空中,向天空供奉祭品,祝願新娘和新郎郎才女貌,全家興旺。
中午撒酒席,以女賓為尊,稱之為“主賓”。新郎和他的父母會互相問候,新郎會舉杯感謝他的親戚。新郎新娘根據餐桌向客人敬酒。飯後,新娘會包好煙,給郎家的至親點上壹支煙(火),親朋好友會回贈“包煙錢”。晚上新郎男女平等,有鬧洞房的習俗。他和新郎、新娘壹起吃飯、搗亂、開玩笑,直到深夜。婚後九天,有“回九”的習俗,新婚夫婦帶著酒、糖、魚、粉條等四色禮物到父母家祭奠。叫做“占九”。?
滿族的婚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滿族千百年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壹個縮影,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滿族文化的特點。
哥哥應該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