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還有壹些禁忌,至今還保留著。比如滿族人還有放狗的習俗。家家養狗,但不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鋪狗皮褥子,不使用狗皮制品。滿人也是不準射無涯和喜鵲的,曾經有“喜鵲神救世主”的傳說。滿族人家的院子裏,大家都喜歡種柳樹,不許在柳樹下拴馬餵家禽。
漢語已經成為滿族人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當朋友和親戚見面時,問候已經是中文了,如“妳好”、“祝妳好運”、“向妳的老人致敬”...在通信中,我喜歡在結尾使用“祝妳和妳的家人好運”和“祝妳壹生平安”。
滿族節日“金投賞節”是滿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在農歷十月十三日,被命名為滿族的紀念日。相傳皇太極出生時,女真原名改名為滿族紀念日。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傳統體育活動如“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壹般在節日期間舉行。
金獎節“金獎”是滿語,意思是滿族命名的日子。明朝崇禎八年(1635 10 6月13),後晉王努爾哈赤之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廢除了女真(又譯沈竹)的舊稱,改姓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構的形成。皇太極正式宣布,從此滿族人把這壹天作為節日來慶祝。在10,13這壹天,新疆的滿族人聚集在壹起,用歌舞來慶祝他們的節日。許多滿族同胞穿上旗袍等民族服裝,跳傳統民間舞蹈,唱民歌,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同時還準備了奶茶、薩其瑪、蛋糕、金絲糕等美食供大家品嘗。1989 10,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研討會上,壹年壹度的12.3被正式定為“黃金節”。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人在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前插上“佛花”。“佛多”是滿語,翻譯成漢語是“柳樹”或“柳枝”。按照滿族的信仰,柳樹是人的祖先,人是柳樹的後代。為了表示後繼有人,墳墓裏要插柳樹。
中秋節滿族家庭也在中秋節吃“團圓飯”。另外,月亮升起的時候,會有月亮。即在庭院東面西側放置木屏風,屏風上掛雞冠花、黃豆枝、鮮蓮藕,供月兔使用。屏幕前有壹張方桌,上面放著壹個大月餅。祭祀時,女先拜,男後拜。
滿族婚俗滿族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壹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婚俗。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滿族的婚俗在與漢族和其他民族交融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變化,逐漸形成了壹套復雜細致的滿族婚禮禮儀,就是媒體溝通、做小決定、拜女兒家、喝茶、切菜、接別人的老婆、結婚、坐帳、喜結良緣、分大小、回門、對月生活等等程序。
通過媒體。清朝末年,滿族男孩十歲以上就可以決定婚姻,舉行婚禮。締結婚約的具體過程仍然是男方主動選擇女方。有兒子的家庭,父母給兒子定下擇偶目標後,找媒人和女方家和解,女方家同意媒人向男方家匯報,然後交換門戶帖子。帖是壹張紅紙,上面寫著已婚者所屬的旗幟,其曾祖父、祖父、父親的功名、職業、住址,以及已婚者的功名、職業、年齡、生肖、出生日期。通過媒人的交流,看他們是否心虛。
小丁。媒體之後,男方母親去見女孩決定選擇。坐起後相視,如果男方同意,就擇日慶祝儀式。由男方母親給女孩戴上首飾。這是滿族先民“男人把羽毛插在女人頭上”這壹古老習俗的演變,以示愛意。
拜女兒家,又稱大定。在吉祥的日子裏,男家會和宗族的親友、新丈夫聚在壹起,詢問女家的名字,女家也會和親友聚在壹起見面。該男子進入合適的位置,老人發表講話表示錄用意向。這個女人的家人做了壹個謙虛的講話來感謝她。新丈夫去拜了家族的女神,然後拜了家族的親戚。最後,女家入茶,賓主易位,男家入左位,設宴祝賀。
茶禮是男方在聘禮談妥後,選擇壹天去女方家。彩禮的種類和數額根據地位和財富的不同而不同。壹般有鞍馬,豬羊,金錢,珠寶。聘禮放在鋪著紅地毯的高桌上,擡到女方家,陳列在西康的祖宗案前。雙方父母壹起跪下,斟酒,互遞,以祭祖,俗稱“換杯”。
開剪子,又稱“中彩票”,是指男方在婚禮前壹個月通知女方結婚日期,稱為“送日”。男方家會把女方的花花綠綠的布匹和衣服送到女方家,這叫“嫁妝”。並請壹位有兩個孩子的有福女子為姑娘裁衣服,這叫“裁”
摘塔哈是滿族婚俗中的壹種特殊儀式。女方必須在婚前壹個月內的吉日舉行“接他”儀式。接他的時候要先打掃好室內外衛生,從母親兜裏拿出纜繩放在祠堂板上,壹端綁在祠堂板的斜架上,另壹端拉在屋外祭祀用的柳枝上。薩滿主持儀式,嫁出去的姑娘全家給祖先磕頭。牧師在女孩出生時取下綁在繩子上的塔哈補丁,扔到河裏或街上,以示長壽。
婚姻是滿族婚俗中最重要的壹環。滿族的傳統婚禮壹般是“三日婚禮”,第壹天叫“敲鐘棚”。這壹天,男方為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準備酒席,並在自家院子裏搭壹個帶席或布的棚子。更有喜字掛在棚柱上,對聯給男女老少幫扶。因為這壹天不僅要敲鼓,還要煮爐劈柴,所以叫“敲鐘棚”。第二天叫“轎子表演”。這壹天要殺豬,跑油,擺桌子。滿族習俗是新郎騎馬,新娘端坐。這壹天,新郎和結婚的人要跟著鼓樂沿街走。第三天,婚禮就要舉行了。這壹天會舉行壹系列的祭祀活動:鋪地、插車、抱背、掛銅鏡、扛火盆、射三箭、跨鞍、扛蓋頭、拜北鬥、捧瓶柴、坐帳、入洞房等等。
撞到地面。婚禮當天的前壹天,新娘向祖先神跪拜,向“佛羅多母親”跪拜,向她祈求幸福。然後在送別女子和她哥哥的陪同下,用花車將女孩送到事先選定的親戚家住宿。嶽“打下地面”。母親不為她送行是慣例。壹般下壹個地方靠近男方家,標準是看不到男方家。
給車插上電源。新娘和送別隊伍早上從“下處”出發,臨行前要留點錢給主人,以表示留宿的感謝,俗稱“壓炕錢”。送別隊和迎親隊在途中相遇時,汽車和轎子同時停下,新娘的哥哥把新娘從自己的汽車上擡上新娘轎子。之後親隊會集合,遊行到男方家。這個習俗叫做“插車”。
憋著也叫“勸”。這是指把親隊送到男方家前門,暫時不讓新娘下轎子,意思是動搖新娘少女時的脾氣,讓婚後生活更幸福。當然不能憋太久。
火盆指的是新娘下轎子前的“墊腳鞋”,在小紅凳上走下轎子。沿著鋪好的紅地毯走進醫院。新娘在路上要跨壹個火盆,表示結婚的日子紅紅火火。
新郎下轎子時,要象征性地向新娘射三箭,趕走隨新娘而來的惡鬼。也有人說是來自“搶婚”的舊俗。
接下來的儀式是“坐帳”,也叫“坐福”。據壹些滿族老人說,早些年,滿族男子外出與八旗軍作戰。舉行婚禮時,他們把新娘送到軍營結婚,於是這個習俗流傳下來。所謂的“賬號”是在主窗口前臨時設置的。有錢人用毛氈布,普通人用涼席。以前坐單需要很長時間,有的要壹天,現在只要壹兩個小時。在算賬結束前,女長輩會掀開新娘的臉,給她梳頭。所謂“開臉”,就是用壹根細線把新娘臉上的頭發擰下來,表示她已經成為已婚女子。“梳頭”就是把新娘的姑娘發型改成滿族已婚婦女的“兩頭”或“大翅膀”。
然後“拜北鬥”,已經臨近中午了。院子裏有壹張天地桌,上面有神像和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滿語叫“拜北鬥”。老滿族人常說我們是長白山人。拜北鬥就是拜長白山,就是拜我們的祖先。壹對夫婦跪在壹張矮桌前,送行的婦女被鼓勵喝酒。兩人交換了三杯酒。薩滿用滿語向新人念祝福語,稱為“Achabumi”歌,分為三段。每切完壹段,用刀切下壹塊肉扔到空中,倒上壹杯白酒,灑在地上。人們笑著說再見,* * *祝這對新人“喜結良緣”。
在壹些地方,新娘的面紗直到那時才被揭開,新郎必須用秤桿將其摘下,放在屋檐上。這裏取諧音,意為“知足”和“步步高升”。在新娘進入洞房之前,兩個女孩用銅鏡給新娘照張相,然後將兩個銅鏡掛在新娘的肩膀上,以辟邪。
新郎新娘入門時,要拿柴火和水瓶座,以示“抱寶”。馬鞍交叉也是滿族婚禮中流行的習俗。也就是新娘進洞房,要在房子的門檻上跨鞍。這也是“平鞍進門”借助諧音的意思。“合壹人”把對方領到床邊,坐下來吉,在床墊下放壹把斧子,說“坐在斧子上”。女孩家準備糖餃,讓新郎新娘壹起吃,叫做“童餅”,問題是:會生嗎?。吃完後,新娘盛裝祭拜祖先、公婆和男方長輩,說“分大小”。
之後,婚宴開始。壹般富裕家庭要舉行滿族特色的“三套碗席”,新郎要“拜席”答謝親友。新婚之夜,年輕人自然要辦婚禮。新郎新娘都坐在炕沿上,客人們把果盤裏的棗子、花生、栗子撒到帳內,背誦壹些祝福語:
壹撒榮華富貴,二撒金玉滿池,三撒三元早來,四撒龍風吉祥,五撒五子拜丞相,六撒六河同春長,七撒夫妻同載誌,八撒八馬歸鄉,九撒九壽,十撒十金日吉祥。
婚後三天、七天、壹個月,新郎會陪新娘回娘家,說“回門”。臨行前,婆婆要準備“四色禮”並舉行。壹個月後,新媳婦要回娘家住壹個月,叫“住對月”,即在婆家和娘家各住壹個月。
滿族禮儀滿族的人際禮儀習俗,既有尊老、敬老、待客等美好的禮儀,又受漢族的影響,吸收了壹些儒家的“三綱五常”封建道德,當然也保留了壹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殘余。
(壹)“尊老敬老”是滿族禮儀的中心內容。
入關後,康熙帝、乾隆皇帝多次舉行“千宴”,倡導尊老敬老。所以滿族人,無論是官員士紳還是普通百姓,都把尊老作為壹種美德,成為家規家法的重要內容。
平日裏,住在壹起的晚輩每天早晚都要給老人拜年。長輩的教導要聽,不要抵觸。與長輩同行,但要跟在後面。進出時,要提前幾步給長輩開門,讓他們先走。在屋裏,請長輩先坐。長輩說話,壹定要允許,壹定不能打斷。長輩出門遠行,要把他們送出大門,回來的時候到大門迎接。年輕人外出回來,要先和父母打招呼,然後各自回房間。
當道路相遇時,年輕壹代必須袖手旁觀道路,讓長輩先走。吃飯時,長輩要先坐著吃飯,這樣才能坐著動筷子。吃完後,長輩放下筷子,晚輩才能離開。以前滿語是“父子不同桌”,現在變了。
媳婦對夫妻最有禮貌,最尊重。如果每天要早起做飯,要包煙,要用水洗漱,還要招呼人。站著伺候壹日三餐,不要和公婆坐在壹起。而未婚的女生,地位特殊,“可以在翁谷這邊吃飯”。
(2)滿族人非常“以客為尊,值得信賴”。
滿族人好客,信任朋友,看重感情。入關後,滿族仍沿襲這壹做法。客人來家裏,壹定要擺炕桌,買酒招待。宴席菜肴均勻,飲酒會以大杯結束。滿族人說話算數,對朋友的承諾,他們會不擇手段。
山區的滿族家庭比較好客,因為很少有客人。當主人外出或在田裏工作時,門不上鎖。路人或遊客可以隨意進去,喝水,吃東西,離開時只需把木棒點在門前的箱子裏。這個裝著木棍的小盒子叫“克明盒”。
(3)滿族人最主要和最常見的禮儀是:
見面禮見面禮主要有磕頭禮、迎面禮、擁抱禮、牽手禮、鞠躬禮、搓肩禮等。磕頭儀式是年輕人見長輩的壹份大禮。以前平民見王公貴族,奴隸見主人。磕頭有四種。壹種是“壹跪三叩”,壹般是對父母、主人或長輩;另壹種是“兩膝六叩”,壹般也是對父母、爺爺、奶奶、長輩;另壹種是“三跪九叩”,主要用於祭祀神靈、祖先、帝王時;還有壹種是“壹跪四叩”,壹般是過年的時候孩子見長輩的時候用。
面對面的儀式是老夫婦久別重逢時的禮節。女方把頭靠在男方胸前,男方左手抱著妻子,右手摸著她的後腦勺。
當很久沒有見面的親戚和朋友見面時,擁抱和見面的禮物是壹個很好的禮物。如果是同齡人之間,無論男女,雙方抱肩相向;如果長輩遇到晚輩,晚輩雙手抱住長輩的腰,長輩俯身把臉貼在晚輩身上,然後直起身子,用手摸晚輩的背。這也叫“腰面禮”。
牽手儀式應用廣泛,老少之間,同輩之間,親朋好友之間都可以。古代說滿族人“無鞠躬之禮,欲見牽手。”相遇的雙方伸出右手握住對方,但並沒有握緊,就像現在握手壹樣。
鞠躬禮,這是平日親友見面的禮儀。如果是長輩和晚輩之間,晚輩應該向長輩鞠躬行禮,或者是同輩之間,這樣做。
贈送大禮是主客之間常見的禮節。滿族家庭經常免費招待路過的客人。客人走的時候,客人和主人可以用壹個肩膀互相蹭幾下。這表示客人對主人的感謝。多日不見的朋友也做這個禮物。
問候儀式問候儀式主要包括:千年禮、跪禮、下跪禮、摸廟等。
千子禮是男性常見的問候禮物。又稱“單腿跪”、“肩挑頭”。行禮時,凡穿箭服或長衫者,應先放下袖頭,再將左腳向前移動半步向前彎曲,右腿後移半步下蹲,左手擱在左膝上,右手下垂,頭頸和上身略前傾,說“請”和“請”。儀式結束後站直。
跪拜儀式也叫“鞠躬儀式”,是壹種男子的問候儀式。禮拜者把手放下,向受禮者低頭,雙手抱膝,跪在地上,然後說“向某某問好”。隨著聲音,他站了起來,走到壹邊站好。
下蹲禮也叫半蹲禮,是女人對長輩的問候。敬禮者站在受禮者面前,雙腳平行,雙手支撐雙膝,然後鞠躬,雙膝微彎,像深蹲壹樣,嘴裏念叨著“請註意安全”。
撫太陽穴的儀式是同齡女性日常見面時互相問候的禮節。見面的女子用右手摸了三次額頭,同時向對方點了幾次頭,用眼神看著對方表示問候。接受者也通過觸摸太陽穴來表達敬意。
告別儀式是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打拳、擁抱、親吻、牽手和鞠躬。
洋子,又稱倒退洋子,是客人離開時的告別儀式。壹般客人走的時候,主人會把他送到院子外面。客人隨主人離開時,轉身後退壹步,雙手貼近身體走壹兩步。然後他向主持人點頭道別,主持人也用手點頭。
在告別儀式中,擁抱、親吻、牽手和鞠躬的禮儀類似於見面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