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型。滿族人的發式繼承了金代女真的習俗。男人的發型是半剃半留,也就是前剃後留,留下來的頭發掛在辮子上。辮子上可以有各種裝飾,從裝飾上基本可以判斷身份和地位。傳說這種發型與女真騎射的生產方式有關,主要是為了避免前毛阻擋視線,影響狩獵和射殺野生動物。六七十年代,漢族農村的小男孩為了養活自己,還有在腦後留辮子的習俗,這是受滿族習俗的影響。
(2)服裝。滿族服飾是對中國現代服飾影響最大的少數民族服飾。旗袍、馬甲、馬褂等。仍然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服飾。
滿族民居充分體現了民俗對地理環境的選擇性和適應性。滿族人多居住在山區,所以禦寒問題是滿族民居首先要考慮的實際問題。
滿清前期,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生活條件簡陋。冬天住在“堤克子”,夏天住在“馬家子”。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與各民族的交流學習,滿族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俗。
彜族獨特多彩的民俗風情,能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文明的魅力。彜族在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形成的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體現在他們的吃、穿、住、行、婚喪嫁娶和崇拜上。
彜族飲食
彜族有吃粑粑的傳統習慣,大多是用玉米和蕎麥粉蒸烤而成。扁而圓,重約半斤,玲瓏有致。它是用玉米做的,先粗磨去殼,然後用水細磨。是按照粑粑的方法蒸烤的,很精致,很甜,特別好吃。壹般只有在大年初壹或者有客人上門的時候才特意制作,算是高檔食品。
彜族人習慣喝“轉轉酒”,但有客人來或慶祝節日及壹些節日、會議時會飲酒。喝酒的時候,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圍坐在壹起,壹個人拿著盛酒的容器輪流喝,壹口壹口,周而復始,直到喝得酩酊大醉。高興的時候可以喝很多,不管壹碗半瓶,以示豪爽。
彜族人特別好客。不管是誰進的,不管是親戚還是熟人,只要說出名字和家人支持,都會受到熱情接待。根據家庭條件,盡量以酒肉待人,並住宿,從不索取報酬,真誠大方。以殺雞宰羊的方式對待親戚朋友和客人。對於特別尊貴的客人,如果條件允許,我們也會殺牛招待。殺壹只雞是最輕的娛樂。妳也要先請客人把桌上的雞全吃了,再請他們吃壹個雞頭看富貴。殺豬宰羊不僅招待客人吃好,還要給客人半個豬頭和壹塊羊肉帶走,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
彜族民居
房子的宅基地,選擇居高臨下,險象環生的山頭或山坡。在古代,彜族因為生產生活因素,經常遷徙。大部分富裕家庭都在高、低山各建兩處住宅。冬天,它們住在低山,夏天搬到高山。夏天,他們有的住在大涼山美姑,冬天搬回峨邊。
在過去,彜族人的房子大多是壹個房間。土墻土瓦的四面墻上沒有窗戶和天花板,房間裏很暗。入口是壹個中間的房間,有壹個火坑,裏面裝著三個鍋和石頭。是全家人做飯、用餐、取暖、討論、住宿、待客的地方。中間的房間左側用竹笆隔開,裏面是主婦的房間,存放食物、衣服和錢,右側是磨坊和拴雜物、農具甚至豬的地方。
彜族婚姻習俗
民主改革前,峨邊彜族的婚姻習俗實行的是內婚、等級婚姻、家族供養外婚、未婚姑舅、轉讓房屋、招贅婚姻等婚姻制度。壹般實行壹夫壹妻制,也有父母包辦婚姻、媒妁之言、買賣婚姻的現象。從訂婚到結婚,保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禮禮儀和形式。
彜族喪葬習俗
彜族人壹般將死者火化,但將尚未出牙的死嬰埋葬。
彜族新年習俗
涼山彜族有兩個主要的傳統節日:彜族新年和火把節。
峨邊彜族節:涼山彜族年是彜族的陽歷,壹年十個月。年底壹個月相當於農歷十月,也是彜族地區秋收的尾聲。彜族每村選壹個吉日,壹般從十月初壹到十五三天,就是彜族的大年初壹。
過年的前壹天是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做大量的清潔工作,掃地,收拾家具。大年初壹的淩晨,每家有條件的都殺豬過年。按照傳統的敬祖敬老的習慣和規定,過年從村裏最受尊敬的敬老院殺豬開始。然後每家每戶都會被相應的宰掉。殺豬後,取出膽、腰、脾、胸肉,煮熟切塊,與蕎麥壹起放入高木盆中。然後將壹塊燒紅的石頭放入壹碗清水中,產生蒸汽繞三圈,意思是去除汙垢和汙穢。然後,倒上泡好的酒,把肉盆呈在內室的祭壇上,舉行歡迎祖先的儀式。
在中國新年期間,每個人都穿新衣服。年輕人舉行賽馬、摔跤、鬥羊、鬥雞等活動,孩子們則在村外野餐,玩得不亦樂乎;邀請老人壹起聊天喝酒。
三天後開始走親訪友,給遠方的親戚拜年。出嫁的姑娘帶著酒、豬頭等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大概過了五六天,過年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