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神靈的崇拜是中國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是如此。正如陳(明萬歷二年)所言,“粵俗猶貴,廟堂興盛。”眾所周知,潮汕地區有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寺廟。寺廟中供奉的神靈包括自然神(天地之母、太陽神、月亮神、風神、雨神、雷電神、山神、河神、動植物神等。)、佛教神祗、道教神祗、帝王、聖賢、英雄、清官等等。每個月的初壹和十五,農村隨處可見提著籃子的婦女,在寺廟間奔跑,虔誠地朝拜。神仙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什麽潮人那麽執著於神的崇拜,被很多神壹起崇拜,年年月月天天,不節儉。本文試從心理、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分析潮汕人多神信仰的成因。
第壹,心理因素
早在《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楚人信巫鬼,重祀”。潮汕人對神的崇拜和信仰是沒有原因的,但由於原始的宗教思想基礎,他們對神的信仰,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壹種永恒的思維觀念。人在遇到自己的命運時,很容易萌發壹種信仰的心態,於是人就信了神,崇拜了神,不管是什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對他們是有用的、有益的,他們期望對祭祀“有求必應”。主要原因有:恐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心理、偶像崇拜心理等等。
(壹)避免不幸、尋求幸福的恐懼
潮汕面對著臺風頻發,怒卷萬物的神秘大海,人們自然有壹種恐懼感。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想要順利出海捕魚,收獲莊稼,顯然並不容易,自然會祈求神靈的保佑。葉在《論風俗的基本特征》中說:“原始人在形成最早的群體時,由於對自然的無知,認為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草木等都是活著的神,他們會給人們帶來不幸。為了避免不幸,尋求幸福,他們崇拜神靈,產生了最早的原始宗教和祭祀祈禱的習俗。”【1】反映了遠古先民的信仰,認為在他們的生活周圍有壹種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支配著人的壹切。只有通過崇拜和祈禱的儀式,才能利用存在於黑暗中的神的神力為他們消災減福。正是因為潮汕人未能掌握自然現象,上升到恐懼,希望有壹個神來保護他們,所以他們崇拜自然。
潮汕地區的許多寺廟崇拜被認為能夠消除災難並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右神”。既然有“正神”,自然就有“邪神”,也就是“邪靈”。潮人之所以崇拜這個神,主要是因為害怕它,認為它只會“害”人而不會“保佑”人。所以,當人遇到天災人禍,同樣,我們也要用祭祀祈福的儀式向他賠罪,美言幾句,送他走。這種神既沒有名字,也沒有定期祭祀或大祭祀。只有遇到厄運的時候,我們才會悄悄的去十字路口或者路邊供奉祭品,祭品收不回來,就丟在路上任人踐踏。如今,這種祭祀神靈的習俗逐漸演變成了集體化和制度化。
因為潮汕人害怕崇拜鬼神,認為所有的不如意都是自己不敬神靈造成的。如果他們得罪了鬼神,就會惹上麻煩。所以,只有多拜幾個神,才能平安。盡管科技發達,對這些自然現象有了充分的認識,但不斷湧入的人群還是把這種無意識的恐懼托付給了神靈,這也是潮汕地區直到現在仍然崇拜很多神靈的重要原因。
(2)多崇拜壹個神,多祝福壹個人的保險心理。
在潮汕地區,曾經生活在這裏的大多是海人和山人。他們主要依靠捕魚和狩獵,這是非常危險和偶然的。再加上明清以後沿海地區實行海禁,使得出海捕魚的危險性更大。由於生活的無奈和政治的壓迫,大批男人冒著生命危險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漂泊在海上,家裏的父母妻兒只能寄希望於神靈的保佑。祈求海神媽祖保佑她們平安,平時在家的婦女也會去廟裏為遠在他鄉的親人燒香,通過默默祈禱安慰她們的心靈,把祝福寄托在神靈身上實現。這些都從小影響和教育了潮人。因此,在每年的初壹、十五或初八,家庭主婦們都會挑選祭品供奉給附近的神靈,不會錯過任何壹個。目的是得到“大師”們的保佑,發財、祛病、平安。在他們眼裏,人崇拜我,多崇拜壹個神,就意味著多了壹份保險,付出的犧牲不會因此而增加,反而會多敲壹個。
2潮汕人多神信仰的原因分析
從潮汕人對各種神靈的壹貫對待和崇拜,可以看出潮汕人有著強烈的保險意識和僥幸心理。大家都希望神仙顯靈。他們祝福自己發財、祛病、平安的願望,只是為了給自己尋求心理安慰。
(三)娛樂心理學
祭神已經成為潮汕人初壹、十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盡管如此,它已經逐漸演變成壹種“大眾信仰”。除了通常的祭祀之外,每年還會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將神靈請出廟堂,在全村巡遊,即神遊會。最初的目的是驅鬼辟邪,後來逐漸加入到慶祝春節和娛樂的內容中,所以需要周遊列國。拜神活動中有許多舞蹈和娛樂活動,非常熱鬧,如歌舞、蜈蚣舞、雙咬鵝舞等,還有儀仗隊、鑼鼓隊、旗隊等精彩節目,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到了近代,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商業的發展,潮汕地區的遊神娛樂活動增添了商業促進因素。如沈敏的《論潮安年節習俗》記載了1930年代安吉王在潮州府的遊神活動,許多外商組成廣告隊,帶著商業廣告的旗幟與神同行。當地商家提前準備好了鞭炮、祭品和食物,當流浪神到來時,由店員進行搬運。然後我們點鞭炮,擺香案,焚香祈禱,好不熱鬧,既迎神又宣傳自己的事業。盛大的拜神活動吸引了成群的觀眾,自然有助於商業營銷,交通、酒店、食品、煙花爆竹等都受益匪淺。
當人們的物質文明得到充分解決後,就會想到精神文明的滿足,這必然會在傳統的祭祀活動中發生變化,從而加入各種豐富多彩的元素,壹定程度上促進了飲食文化的發展,豐富了潮人的生活文化,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這種崇拜活動的娛樂心理,讓潮人活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在農村,表面上還是尊老愛幼,但實際上娛樂已經占據了神營比賽的中心位置。比如“離舊主”的儀式,本來是壹種驅魔,到了現代基本演變成了壹種娛樂性的比賽。[2]如今,傳統的祭神活動幾乎已經消失,但卻成為潮汕人的娛樂活動之壹。所以可以看出,為什麽在科學如此發達的社會,人們仍然相信神,而且不會減少。
(四)偶像崇拜的心理
由於祭祀神靈的民俗影響深遠,人們修建寺廟紀念歷代名人,與祭祀神靈無異。除了關帝廟(關羽)和雙忠廟壹般是為祭祀忠義之神而建,潮汕人所祭祀的神多為在當地有所建樹的功臣。“如果妳試圖傳遞考試的優點並俘獲人民,妳將犧牲它。”韓愈為潮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潮人所敬仰。除潮州有漢文公廟修建外,大部分縣也都有漢文公廟的修建。潮汕人之所以修建寺廟供奉這些人物,是因為對他們的崇拜和敬仰。雖然有壹些功利目的在裏面,但是崇拜的分量還是占了壹點多。潮汕人忠厚守信,所以在商人們心中,極其崇拜關羽,從而宣揚潮汕人的多神教。
第二,社會歷史因素
在潮汕眾多的神靈中,壹開始並沒有這麽多,但秦漢時期中原人遷居潮汕地區,所以應該有祭祀神靈的習俗。經過長期的傳承和變異,與中原多神民俗融合,形成了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潮汕風情。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利用民眾對上帝的信仰和祭祀上帝的民俗,修建偶像和寺廟供民眾祭祀,使民眾形成系統的上帝觀念,從而更好地進行統治。華僑對家鄉神靈的崇拜,為修建寺廟祭祀家鄉神靈的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也促進了潮汕地區的多神崇拜,構成了多神崇拜的社會歷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