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經過近日點時沖向太陽,稱為“沖”。大沖前後,火星離地球最近,從地球上看火星會比平時大4到5倍。火星每15年或17年有壹次大撞擊。上壹次大撞擊火星是1988,最近壹次是2003年8月29日。2003年的火星撞擊是近幾十年來地球和火星最接近的碰撞。
2003年8月27日,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達到約5576萬公裏,從地球上可見的火星直徑達到最大!自5萬多年前以來,火星從未離我們如此之近。可以說,人類有史以來第壹次如此近距離地觀察我們的鄰居——火星!200多年後,下壹次火星撞擊才會有如此好的條件。可見,這次對火星的大撞擊,無疑是我們有生之年唯壹的壹次。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最近達到了5576萬公裏左右,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火星直徑達到了最大。
神秘的火星:火星上有生命嗎?
在晴朗的夜晚,群星閃爍,在其中,我們有時會看到壹顆鮮紅的星星,它是地球最近的鄰居——火星。看起來它的運行方向和速度是沒有規律的。中國古代稱之為“瑩瑩”,意為紅星迷惑。明亮的火星在夜空中總是非常醒目,而紅色則讓人聯想到戰爭和血腥。古代的人很自然地把它和戰爭聯系在壹起。在古希臘和羅馬神話中,馬爾斯代表英勇的戰神。
自從望遠鏡誕生以來,人們終於能夠揭開火星神秘面紗的壹角。據說伽利略是第壹個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的人。然而,在1659年,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繪制了第壹張具有火星表面特征的圖片。
在1877年的火星撞擊期間,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帕雷利觀察到火星上像直線河流壹樣的暗線。當時他稱之為“Canali”,意為“溝渠”,但這個意大利詞被錯誤地翻譯成了英文“Canals”。其實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溝渠可能是自然形成的,而運河必須是人工修建的。如果有火星運河,就說明火星上有智慧生命——火星人!之後,美國天文學家洛弗爾花了15年仔細觀察火星,得出了壹個驚人的結論——火星上的運河多達500條!他還寫了幾本書宣傳火星人,然後經過媒體渲染,在社會上引起了火星人熱潮!無數科幻作家不厭其煩地描繪火星文明。然而,大多數嚴肅的天文學家不贊成火星上存在生命。他們都用了當時最好的望遠鏡,仔細觀察後,沒有在火星上看到任何“運河”。洛弗爾的結論純粹是視錯覺造成的。
事實上,雖然火星沖過來的時候離地球比較近,但至少還有5000萬公裏遠。此外,地球和火星上都有大氣幹擾,人們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到火星表面的細節。因此,要徹底揭開火星之謎,還需要科學技術的進壹步發展。
火星車:我們看到了什麽,我們能看到什麽?
盡管受到了火星的撞擊,但火星的可視表面仍然很小,肉眼直接觀察看不到任何表面細節。妳必須使用天文望遠鏡。
觀測火星,要用清晰銳利、對比度高的望遠鏡。長焦距的折射望遠鏡最好,其次是長焦距的反射望遠鏡。用直徑約為10 cm的折射鏡,我們可以看到火星上壹些大的地表特征,還可以發現火星極冠的變化。用直徑為15厘米的折射鏡或直徑為20厘米的反射鏡可以觀察到火星表面特征的細節。最理想的鏡子是直徑30厘米的鏡子,但壹般都很貴,很少有業余愛好者擁有。觀察火星所用的放大率取決於望遠鏡的孔徑,壹般至少是250倍。當然,由於大氣擾動的影響,最大放大倍數壹般只有400倍左右。
在火星大撞擊期間,我們的望遠鏡可以看到火星上的哪些目標?
首先是火星表面的特征。火星表面物質的反照率不同,導致亮度不同,顏色深淺不同。那些位置相對固定的地表特征是我們觀察的主要目標。壹般有:明亮的火星南極冰蓋,火星大部分比極地暗,呈亮橙色,人們習慣稱之為“大陸”,還有壹些暗淡的條紋和斑塊。這些表面特征壹般都有自己的名稱,便於定位。
其次,火星的大氣現象也很有意思。主要是黃塵雲和白雲。白雲的形狀數不勝數,不斷變化,值得我們不斷監測。有時我們可以看到覆蓋整個火星表面的黃色塵暴,這是火星獨有的現象。
拍火星照片可以客觀記錄火星。壹般需要長焦距的鏡頭或望遠鏡,這是不夠的。最好使用2倍或3倍的放大鏡增加焦距,或者使用高倍目鏡,後面跟著相機拍攝。
如果用膠片攝影,可以選擇感光速度高,顆粒細的膠片。比如柯達的TP2415黑白膠片,或者400度彩色反轉片等。,曝光0.5到3秒(需個人測試),但壹般需要自動跟蹤設備,以保證火星清晰成像。
普通家用數碼相機可以用來拍攝火星,可以達到並超過大部分影片的拍攝水平。也有很多愛好者使用廉價高質量的電腦相機拍攝行星圖像。雖然拍攝的單幅圖像不夠好,但是大量集中拍攝的獨立圖像可以通過軟件疊加,最終得到壹張好的行星照片。
我們有幸在有生之年近距離觀察火星,這是多麽難得的事情。讓我們抓住機遇,行動起來,關註我們的近鄰——紅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