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龔是的家,位於前海西街17號。它是清代最大的宮殿,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宮殿。鞏的最後壹個統治者是的第六個兒子,太子鞏義信。宜信經歷了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因參與慈禧太後和慈安策劃的宮廷政變而聞名。因其六次出行,恭王府又被稱為“六爺府”。易信是於勇的曾祖父。
恭王府以家風嚴謹、學術氛圍濃厚著稱。宇易先生的叔叔溥儒(新社)是丹青大師,父親迪普也是研究《易經》的大學者。於勇說,王室並不像電視劇裏那麽優越和魯莽。比如對王子的基本要求,包括不踩門檻,吃飯時不說話,還有壹條:十歲前不能有絲,只能有布。而且,它並沒有明確的主從等級。比如孩子不能和父母壹起吃飯,只能和仆人同吃壹個鍋。余先生說:“千萬不要挑食,也不要說自己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我曾經說過我不喜歡茄子。父親知道後,給我做了壹頓茄子,然後我就不敢偏食了。”
“我們滿族把服侍我爺爺那壹輩的男仆叫做‘搭順風車’,把服侍我父親那壹輩的男仆叫做‘同伴’。雖然主仆之間有很多禮儀,但是我們要尊重為長輩服務的仆人,基本上就是他們對長輩的樣子。按照家裏的規矩,每當壹個上了年紀的仆人向他的主人表示敬意的時候,我們都要走近他,用雙手把他從腋下扶起來。如果有侍候同輩或晚輩的仆人來拜謁,我們得壹手抱起他。總之不要因為妳是仆人就對他無禮,千萬不要瞧不起人!我們必須遵守‘有禮貌有禮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家訓。”
“小時候,有壹次我爸爸在裏屋,我在外屋跟給我穿衣服的保姆嘟囔‘討厭’。我爸壹聽就喊‘誰討厭!“妳討厭它!”我害怕得什麽也不敢說。“這件小事,於勇先生從未忘記。
2拍紀錄片糾正“開玩笑”
對於《朱桓公主》、《康熙微服私訪》等帶有“戲謔”色彩的電視劇,於勇從不喜歡看。“怎麽會有這麽隨便的事情!宮裏規矩多著呢!皇帝似乎壹整天都沒做什麽嚴肅的事情。怎麽會有這種好事!”現在於勇先生正忙著拍攝壹部清宮秘史的紀錄片,從正史的角度對小沈陽等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進行論證,還其本來面目;此外,還介紹了故宮的壹些國寶和文物。“之所以要拍這樣的片子,是因為關於笑話的電視劇太多了。小學生看電視劇,歷史課和老師爭論,拿笑話當證據。妳看,清朝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很多史實已經開始混亂了。有必要拍壹部紀錄片來澄清歷史。”
懷念恭王府的春節
說起小時候的春節,於松先生突然激動起來:“多開心的事啊!我們壹年中最期待的就是春節了!”
姚宇先生在臘月開始打掃房子。打掃房子的時候,就像搬家壹樣。所有的家具都放在院子裏。什麽都要洗,洗得很幹凈。此外,所有的人,不管他們的地位如何,都應該壹起慶祝。
然後是臘八,煮幾鍋粥,放在院子裏凍著,喝的時候再熱。臘八粥要供奉祖先,饋贈親友。在這壹天,妳不應該忘記浸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要祭竈,竈神畫像口的位置要抹關東糖,意思是見到玉帝會說好話,報喜不報憂。
然後就等著除夕夜了。全家人聚餐是最忙的時候。新年的菜肴數不勝數,比如芥菜、素菜和鹹菜、豆瓣醬、肉排幹、黃瓜幹、魚凍、雞凍和野雞丁...“當然不能錯過餃子,但我們把餃子叫做‘煮餅’,要到晚上九十點才吃。吃完煮好的餅,家裏大人小孩壹起打牌。”
除夕夜有很多活動。午飯後,我們開始換上新衣服。"為了穿這件新衣服,我頭幾天睡不著覺。"除夕夜,家家戶戶都要在地上撒芝麻節。踩芝麻節發出聲響,俗稱“踩舊(破)”。還有壹個好處就是防賊。賊來搗亂,家裏人壹聽到動靜就知道了。
貼春聯,滿族和漢族有不同的習慣。漢族人視紅色為吉祥,滿族崇尚白色,白色為吉祥,黑色為邪惡。所以對聯都是用青花寫的。有的漢族人回家拜年,自己卻不知道。他們認為出了問題。
初壹到初五,是男人們出門拜年的日子。當他們在路上遇到熟人時,他們會說“新年問候”。拜年的順序是按照親戚的遠近。如果他們錯了,別人就會挑剔。姚宇先生介紹:“我會先去外婆家給長輩磕頭,還有壓歲錢。最多記得有五大洋。我太高興了!”
最後是元宵節,也叫燈節。“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會點上燈,就像天上的星星壹樣。太好看了!街上有各種燈賣,洋燈、燈籠、沙燈、金魚燈、西瓜燈……”
快到春節的時候了。“我怕大人會說壹句話,但我確定每年都會再聽到——壹年過去了,去做妳該做的吧。”我壹聽就無精打采的,沒什麽好期待的,說明又該上學了。"
他跟隨叔叔溥心畬學習繪畫。
入關前,滿族非常崇拜中國文化,入關後,他們努力學習中國文化。清朝的統治是沒有太子。先人認為只有讀書好的人才能治國,所以王公們努力讀書。王公往往會被父母“提審”,就像《紅樓夢》裏賈政問寶玉功課壹樣。成年人要考察每個王子的能力。在大宅裏,王子們只能在春節期間打牌,其他時間不可能養鳥和蟋蟀。
於勇回憶起在恭王府生活的八年。“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要背。”俞涯先生的父親、叔父、春王府的溥修是溥這壹代人中公認的最有學問的人。他的父親樸初6歲開始在家學習,8歲寫詩,9歲老師因為太愛提問辭職。“他二十多歲的時候,父親已經是個博覽群書的人了。那時候他家並不富裕。他的父親需要壹些參考書來學習。書店的人拿著書去賣。他爸說先把書留下看看,然後連夜抄。第二天那哥們來了,我爸說書不用了,還給別人了。”樸樹對《易經》有很深的研究。俞先生的名字“紀明”出自《易經》,“大人隨明,照四方”,意思是必須登高才能脫險。從占蔔的角度來說,就是說旭日是連著的,永遠對著太陽。他的父親名叫舒鳴,“紀明”也寓意著繼承父親的事業。
“我父親是1962正月初五晚上去世的,那天早上趴在桌子上勉強寫了幾個字。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幾乎壹生都沒有離開過辦公桌,可惜他所有的易經、音韻學書籍都在‘文革’中丟失了,他壹生的心血全部付之東流。”
“我的二叔溥心畬以他的畫聞名。當年,張大千拜他為師,人們稱他為‘南張蒲蓓’。張大千受寵若驚,不敢與二叔並列。他們都是山水畫家。張大千屬於南派畫派,二叔屬於北派畫派。張大千以弟子眾多著稱,而溥心畬在京只有壹個學生黃君,黃君拜溥心畬為師時,問‘妳會作詩嗎?’言下之意,不會寫詩就別跟我學畫畫,因為詩、書、畫缺壹不可。溥心畬不認為自己是畫家。他認為自己首先是壹個作家和學者。"
精通古三弦
於勇先生至今沒有完整地讀過《紅樓夢》,這有點令人驚訝。原來《紅樓夢》是恭王府的“禁書”。這是明文規定的。俞的妹妹曾因偷看《紅樓夢》被人痛斥,父親把書扔到了屋頂上。在分析原因時,於勇解釋說:“大人認為《紅樓夢》裏寫的大家庭裏的事情太亂,男女之間的戀愛屬於‘黃色事件’。王力可鳳姐打死賈瑞的事,太不像話了,官府裏發生這種事,簡直無法無天。”
恭王府裏有壹種學氣質的氛圍。恭親王壹心吹笛子,還會吹胡琴和長笛。恭王府的人都懂樂器,每個人都至少懂壹兩樣,但不像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靠自學。宇易先生在音樂方面很有造詣。曾於1988在北京音樂廳舉辦“愛新覺羅·宇易傳音樂會”,出版《愛新覺羅·宇易清宮傳》。
每當家裏有喜慶的事情或過生日時,宮都會邀請壹些知名人士到花園聚會。花園裏有八棵大海棠樹。如果海棠盛開,全家人壹起吟詩作賦,喝茶吃零食,玩耍唱歌,那就更別提有多熱鬧了。爺爺吹笛子,爸爸打鼓,哥哥拉二胡,媽媽吹笛子,姐姐彈琵琶,余先生彈三弦。壹家人其樂融融。於勇先生仍然懷念那壹幕。
6.獨特的繪畫理念
於勇先生是壹個非常簡單可愛的人。他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滿了孩童般的好奇心,會對壹切事物做出“好”與“壞”的判斷。在繪畫方面,他有壹個獨特的見解:“我不喜歡形式上奇怪的、超現實的東西。”既然畫是給別人看的,那就要壹直看懂,然後才能打動別人。別人不知道說什麽,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現在很多藝術家都強調‘自我’,為什麽還要去看展覽?何必為難觀眾?妳只強調自己的‘自我’,那別人的‘自我’去哪了?作為壹座山,十個人有十種畫法,所以壹幅畫體現了作者的性格、修養和對生活、自然的理解。它傳達給人們的不是純粹的自然景觀,而是壹種人生境界,是“自我”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