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當22歲的王沂東離開家鄉,踏上藝術的不歸路時,他把自己的夢想留在了出生和成長的山東老沂蒙地區。這是壹個紅色的夢,紅色的圍巾,紅色的頭繩,紅色的項鏈,紅色的褲子,紅色的襪子,紅色的鞋子,紅色的外套。他想用畫筆承載這個紅色的夢。他用畫筆承載了這個紅色的夢。
作為中國當代古典油畫的有力代表之壹,王沂東和他的同事們壹起將中國古典油畫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這也使他的紅色夢想更加純粹和完整。
中國古典油畫與歐洲古典油畫在發展基礎和形式元素上都有所不同。它嫁接在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樹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根基決定了“歐洲古典油畫”這顆外來的種子,在濃郁的中國文化土壤中埋藏半個世紀後,必然會綻放出中國的芬芳。
不同的顏色訴說不同的情緒,同樣的顏色。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視覺傳達。中國人對紅色有自己的理解,因為中國人註入了太多的情感。
歐洲的“古典主義”是在文藝復興後新興資本主義開始發展的歷史階段產生的壹種文學思潮。法國在17世紀發展最完全,其根本美學思想是“崇尚理性和自然”。它以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為例,反映了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主義的鬥爭精神。
20世紀初油畫大規模傳入中國,但此時西方現代正在興起,古典油畫並沒有作為唯壹的藝術形式傳入中國。中國借鑒西方的大師大多具有傳統文人畫背景,為古典主義傳入中國做了卓有成效的準備。但是古典油畫因為中國的文化背景並沒有形成氣候,沒有古典油畫的贏家。
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中國的藝術形式。文人畫是中國主流文化和傳統精神意識最集中、最完美的體現。寫意和寫實是中國文人畫和西方古典主義美學的分水嶺。表心與表性決定了中西不同的審美取向。中國畫的“師造化”只是壹個過程,“心的終極本源”才是結果。而歐洲古典油畫是畫家對形式的“直接吸收”,也就是說,它依靠這種真實的、含蓄的、深入的“直接吸收”,來交換或傳達某種形而上的意義。
王沂東少年時就涉足中國畫,他欣賞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美妙節奏和墨色節奏。我們始終努力將中國獨特的色彩個性和思想與西方繪畫獨特的油畫技法相結合,從而找到自己的充滿東方浪漫主義色彩的繪畫語言。
早在1987,他就參觀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非常感興趣。他在霍爾拜因、範艾克等大師的作品中體會到了強烈的裝飾美,也嘗到了中西繪畫在神韻上的相似之處。
審美震撼的痕跡已經在這幅江南女子畫像中顯現。作品盡可能地概括了人物輪廓的曲線變化。在尊重人物結構的前提下,強調人物的抑揚頓挫,五官細膩微妙的物理感,視覺中心的有意偏離。人物背部形成強烈的直線,而人物胸部變化角度較大。這樣前後對比強烈,而且在色彩構成上。本文主要強調大色塊的對比度。衣服既保持了它的強度,又不破壞畫面的整體構圖。頭巾上的花是用中國工筆畫渲染的,朱紅作為基礎語言之壹,在這裏應運而生。
《沂蒙娃》是王沂東的早期作品,描繪了他五歲的女兒。作品采用“竹筍”構圖。“竹筍”左側強調直線的剛性,右側則尋找柔和的曲線變化。單純稚嫩的臉,在紅領巾和密不透風的花朵圖案的映襯下,顯得清純可愛。紅領巾在深色背景下看起來不溫不火。
在王沂東的作品中,紅色作為基本元素之壹,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在王沂東的故鄉沂蒙老區,對紅色的情感認知是統壹的:吉祥來自紅色,喜慶來自紅色,幸福來自紅色。
在《刺》這幅畫中,深色的舊樹幹縱橫交錯。在初春殘雪的映襯下,小紅棉襖是點睛之筆,蘊含著畫家對愛女的深情。女孩冰冷的小手捧著壹片葉子,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在《風已停》和《驚鳥》兩幅畫中,王沂東選擇了大面積的白色作為主題,白墻、白大衣和白風箏可以說是畫家從心愛的女兒身上演繹紅色的巧妙方式。
《初春的雪》《在風中玩耍》描繪的是四年後的女兒,甚至還有那件紅色的棉襖。對紅色外套的迷戀已經反映了王沂東對紅色的文化理解。
不同色彩明度的處理也能傳達出畫家豐富的情感意境。蒙山雨飽滿的黑灰色背景起伏不定,體現出壹種陰柔蒼涼的美感。兩個女孩的情態、動作、油畫氛圍緊密相連。他們在祈禱,等待蒙山雨的到來。後面女生褲子的紅色降低了顏色的明度來加強畫面的情感表達,而紅頭繩則選擇了原本顏色的明度。
《沂水》是王沂東的壹部重要作品。作品體現了大自然的厚重,體現了人類的和諧統壹。倒三角形的巨石營造出視覺上的不穩定感和沈悶感。前圖軀幹處於垂直狀態,腳的位置偏向左側,以達到與手臂和頭部的動作平衡。在色彩上,它削弱了沈睡少女的明度,從而使主體更加突出。畫中女孩褲子的紅色被畫家重復了很多次,因為這種顏色是畫面中最明亮、最溫暖的顏色,對畫面的整體意境乃至地域色彩習慣都至關重要。最後,畫家選擇了中性的大地紅。出於整體的視覺需求,畫家將最明亮、最強烈的色彩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通過她的色彩和動作來引導觀眾的視線。
王沂東的創作道路是壹條紅色道路。愛情,作為人類永恒的主題,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顏色。新娘在洞房的整張照片是純紅的,沒有任何做作的感覺,正好襯托出新娘嫩白的臉龐。王沂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不強調情節的肖像畫,但這些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是無限的。換句話說,王沂東巧妙地運用紅色來探索愛情這個永恒的主題。
從純粹的繪畫意義上來說,《春日勿忘我》這幅畫的構圖簡單直白,動作和表情平淡淡淡,找不到“外在”的東西,但紅馬甲卻講述了壹個少女對春天無限遐想的故事。
在to be no.1中,新婚之夜自古以來就是人生中的兩件大事。畫燭夜壹角的新郎朦朧天真,無限的期待化作壹杯蘭陵酒。紅色的燭光下,新娘的羞澀、機警、清純呼之欲出。這杯酒承載著新娘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終身幸福的支撐。
驢子滴答的蹄聲在桃花盛開的山谷中回蕩。《沂蒙小調》這幅畫可以理解為《燭夜》的續集。在黃河流域和魯南沂蒙山區,這幅美麗的桃源畫卷曾經映入我們的眼簾。畫中的魯南魁梧老實人,體現了中國農民的十大和偉大。他們可靠,誠實,對生活充滿信心。穿著紅色外套的新娘幸福而安詳地坐在驢背上。他們別無所求,平靜的生活是他們的全部。畫家用紅色的音符兩次奏出心中的沂蒙小調。
藝術創作是生活的提煉和升華。沒有主旋律很難成為音樂。壹個主色調,定期多次出現,可以強化壹個主題。紅色是王沂東心中的主旋律。
在《我有壹個夢想》中,王沂東再次嘗試演奏紅色夢幻交響曲。掌握復合詞的表達方式是王沂東深入挖掘主題內涵的基本手段之壹。早春讓人們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中永恒的微笑。人是大自然的尤物,他的表情是大自然給他展示內心世界的唯壹窗口。畫中含蓄甜美的笑容,來自於畫家深入準確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來自於畫家對基礎的深刻把握。
《黃道吉日》滿堂紅的強烈沖擊,再次將紅色推向高潮。在《燭光》中,紅色在變化,紅色在展開,紅色在發展。1996年的《山中新娘》中,王沂東再次將鏡頭轉向婚禮,背景籠罩著“喧鬧”的牡丹布,與前景人物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動靜視覺對比。T型的構圖和紅黑的對比,表現了沂蒙山男的雄壯和沂水女的柔美。
我們從《雪無聲無息地落下》中細細品味這壹點,圖中沒有雪。這裏“雪”的意思是冬天,是中國農村的休閑季節。炕桌上蓋著紅布的籃子裏是新婚少婦的生活用品,表情淡定平和,厚厚的紅棉褲,坐著的紅棉被,壹件側開的紅棉襖,都是女人生活的細節。
縱觀王沂東的所有作品,構圖大多樸實無華,基調也比較樸實。在造型的簡約中求深度,在音色的純凈中求變化,是壹種能力,也是壹種厚度和悟性。《新娘》構圖、動態簡單,色調純凈。正是去除了表面的浮躁,畫面中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才能與觀眾無障礙交流,新娘純凈的眼神壹覽無余。
歌頌女性之美,這是王沂東創作主題的主要組成部分。他用鋒利的刷子深深地雕刻他畫的人物。像他的其他作品壹樣,“幻想”選擇了簡單的側坐動態。畫中沒有多余的道具,只有壹個木蠟桌和兩個紅色的石榴,和他的整體風格掛鉤。
《陌生人》裏沒有陌生人,只有壹雙美麗而略帶驚訝的眼睛把主題延伸到了畫外。這種奇怪的效果是靠什麽產生的?這取決於對壹個精彩瞬間的選擇以及對這個選擇的微妙和深入的分析。如果妳註意紅線組和貼的紅對聯,剩下的角也是紅的。
如果說《異鄉人》是畫外“形”的介入,那麽《原野的回聲》和《山歌》就是畫外“聲”的引入。這種“形”與“聲”的引入,讓作品的界面無限延伸。黑暗的背景下,女孩們在聽著畫外回蕩的歌聲,壹種青春的張力在湧動。
如果說安格爾的噴泉展現了壹種歐洲古典的“純美”,那麽王沂東的噴泉則是生命的流動,是現代人文精神與戲劇的融合。
喧鬧的鞭炮聲和鑼鼓聲過後,就是婚禮《鬧洞房》的最後壹個情節了。在中國廣大的農村,這個習俗被演繹了很多年。《鬼屋》中新娘的羞澀與焦慮,新郎的殷切與迫切的期待,親友的未竟之業,展開了中國的鄉村風景畫卷。壹個民族畫家只有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裏的人民,謳歌這裏的文化,才能成為壹個世界,成為不朽的藝術家。王沂東孜孜不倦地追尋中國文化的根源。畫中任何物體的出現(衣裙、石榴熟了)都與主題息息相關,中國文化的脈絡已經延伸到王沂東作品的神經末梢。紅色作為黑白灰中的中性色,也會保持魅力。
作為壹個成熟的藝術家,王沂東已經走過並且正在經歷輝煌的歷程。他是中國浪漫主義古典油畫的實踐者和大師。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他正憑借他的畫筆,他選擇的紅色,他皈依的東方文化圖騰,圓了他少年時留在魯南沂蒙的紅色夢。
?畫家王沂東簡介
?王沂東,出生於5月1955,籍貫山東。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沂東是當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油畫藝術家之壹。他巧妙地結合了西方古典油畫的精湛技法?它融入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成功地再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的作品筆法嚴謹,造型線條分明,形體結構準確,善於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具有古樸、端莊、優美、靈動的藝術魅力。王沂東出生在民風淳樸、山川如畫的魯南農村。家鄉的山水賦予了他壹種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深刻精神內涵的藝術氣質。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深深依戀的土地。王沂東對古典大師的表現手法不拘壹格,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語言,將油畫創作的基本功與作品的情感相結合,通過金、白、黑、紅等幾種主要的對比和滲透,實現了端莊而不呆板,剛強而不生硬,具有含蓄動人的內在美的藝術效果。王沂東的畫在靜態中是動態的,在靜態中是機智的,在色彩中是有內涵的。它們就像壹瓶陳年老酒,充滿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醇厚的藝術風格,又讓人聯想到中國宋代工筆的清香。
王沂東對他的家鄉沂蒙山有著深厚的感情,山村的人物和風景成為他繪畫的主題。他的作品曾在新加坡、法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展出。
素材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