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個問題不好下結論。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年齡段,甚至不同年份的測量結果,任何壹個因素的變化,都很容易得出相反的結論。雖然三圍都是1.7米左右,但這似乎是壹個可以幫助國家興衰的重大問題。
看來已經信佛的日本人還在關心這個問題。日本人也敏銳的發現,現在的日本人變高變矮了。
在過去的100年裏,日本成年人的身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約15 cm,就像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趨勢壹樣。但是,1980之後出生的人,居然看著自己變矮了。
2018年發表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出生於1978和1979的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高達171.4cm,女性高達65438cm。1996年出生的男性平均成年身高為170.82cm,女性為158.31cm,比之前分別矮了0.64cm和0.21cm。
至於原因,東京國立兒童健康與發育中心的研究小組分析了31.5萬成年人的生長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的初始體重比以前輕了——越來越多的嬰兒出生時體重低於5公斤。
根據日本衛生部的數據,在1970年代的下半年,日本低出生體重嬰兒的比例為5.1%,但在隨後的30年中迅速增加,2007年達到9.7%。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低出生體重嬰兒的比例與成年人的身高之間存在高度的負相關關系。出生時越輕,長大後身高受影響的概率越大。
現在嬰兒出生時的體重下降與社會文化變遷有關。
壹方面,日本女性也比較瘦,懷孕期間會下意識的控制體重;另壹方面,即使不想控制,日本的婦產科醫生也會嚴格監控孕婦的體重變化,將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控制在20公斤以內。這樣寶寶想胖也胖不起來。
然而,母親在懷孕期間體重的變化可能並不能解釋事情的全部。日本人的變短也可能與上世紀二戰後的“混血紅利”有關。畢竟基因更有可能決定體質。
二戰期間,許多日本女性曾被迫與駐日美軍發生性關系,甚至自願與後者結婚。但由於駐日美軍人數眾多,混血兒最終超過20萬,同時期其他數百萬嬰兒的最終身高也不可避免地被這些孩子擡高。
然而,這種混血“紅利”並沒有持續多久。美軍逐漸撤離,日本經濟發展後,民族自信心增強,以至於跨種族融合逐漸減少。
其實日本人的身高從古至今都有波動。
男性平均身高從158cm左右增加到163cm,女性從149cm增加到152cm;。之後,從平安時期開始,日本人的身高持續下降。到江戶時代,日本男性平均身高降到最低,為155-156cm,女性約為143-145cm。
這壹時期日本武將的身高也十分搶眼,如豐臣秀吉身高約140cm,德川家康身高159cm,戰國時期德川家族第壹領軍人物呂布和本多忠勝身高估計約140cm,“日本武將之神”武田信玄只有153cm,與武將形象有些出入
但當時身高的整體水平與飲食中鈣和蛋白質的營養攝入有關。
日本人在公元4-5世紀左右有吃肉的習慣,即自己吃山珍海味,平均身高達到1.63cm左右。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禁止殺生,到了6世紀,大部分人都不吃肉了,僅靠捕魚,動物蛋白的攝入明顯不足。江戶時代,幕府也出臺了禁止吃肉的規定。到19世紀初,清朝中國人的平均身高約為165cm,而日本人只有155cm。
明治維新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明治維新(1868)後,日本向世界打開眼界,派人西遊。考察中,日本人看到外國人的身高,深感自卑。甚至當他們來到中國,發現自己還沒有日本人高。最後日本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大概是因為吃肉少,所以不夠強壯。
於是日本在思想上“脫亞入歐”,開始向西方學習吃面包、牛奶、牛肉、培根,這些食物逐漸進入普通家庭。歐洲飲食文化的影響逐漸增大,於是他們又開始吃豬、牛等肉類,身高也隨之增加。
二戰後,日本經濟逐漸復蘇,開始高速發展,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為了促進國民的健康成長,日本政府還出臺了各種政策,如牛奶計劃、學校供餐法、體育振興法等。,其中規定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必須喝足夠的牛奶,小學生200毫升左右,初中生300毫升左右,並規定飲食中營養成分的比例要均衡,還規定了強制運動時間。這些也是二戰後日本人從1950持續長高到1980的原因。
雖然今天的日本人比40年前略矮,但全世界變矮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比如美國老大哥:1914,以前美國男性身高世界第三,女性身高第四,現在美國大概排第四十。
但說到亞洲國家誰最矮,日本人的聲音比中國多很多。壹方面,很可能是日本處處凸顯其“短”的設計強化了這種印象。
比如日本人家裏低矮的門簾,殘缺不全的全身鏡,東京地鐵的把手,街邊老茶葉店低矮的門框——妳走進去之後,有些老板會告訴妳不要摸頭。
當然,這也是妳有傲人身高的證據。
其實這些設計原本與身高無關,而是為了節省資源:日本654.38+27億人擠在並不寬敞的四個島上,分配給每個人的空間太有限,於是逐漸學會了物盡其用,於是誕生了很多精致的日本家居節省空間設計。
日本人的身高上升反彈,也許是為了讓這些精致的設計永遠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