玨山又名焦山,雙峰對峙,巍峨翠綠,猶如鑲嵌在太行山中的玉石,故名。鐘靈的玨山風景秀麗,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富。山上松柏峭壁,密林深谷,遊人如蟻,摩肩接踵。自宋代以來,宣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和第壹、第二、第三天門年年建在玨山兩峰之間。
覺山寺依山而建。遠遠望去,飛入雲端,殿角在綠樹鮮花間若隱若現,宛如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有360多級石階,石階突兀,兩側懸崖陡峭,峽谷幽深,使遊客在登山探險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險峰無限風光”的寓意。當我們到達山頂時,我們面對著雄偉的南天門,它依次上到二天門,三天門,嶽亭,然後到兩座山峰頂部的真武宮和靈官頂。在覺山景區旅遊,隨處可見的石碑仿佛向人們展示了歷史的滄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宰相王國光、明代文學家徐棟、清代老人陳廷敬等都曾在此留下不朽詩篇。
爵塗山曰
晉城四大名勝之壹。相傳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腳青蓮寺的月亭,壹輪巨大的圓月從玨山兩峰之間迸出,如水的月光將銀光灑在玨山周圍的山、林、水、石上。玨山的雙峰在月光下像面紗壹樣包裹著,勾勒出它美麗的形狀,朦朧迷離,依稀天宮。這就是晉城著名的景點“玨山土月”,又稱“雙峰抱月”。
青蓮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北齊天寶年間,僧人慧遠初名“石霞寺”。目前青蓮寺分為上下兩院,俗稱“青蓮寺”、“古青蓮寺”。古青蓮寺主殿有6尊唐代彩塑,是我國現存的7 0座唐代寺廟造像中的1尊。其造型脫俗,清幽典雅,肌肉豐富,骨骼優美,是我國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寺有12彩塑,為宋代造像。殿內有唐、宋、金碑刻。其中,唐碑《石霞寺慧遠大師遺骨》最為珍貴。碑首刻有彌勒佛講經圖,鐫刻了唐代寺廟全景、景觀、長廊、講壇、佛寺等,為研究唐代寺廟建築提供了寶貴資料。
青蓮寺現存的釋迦牟尼殿,建於北宋元祜四年(1089)。廟裏有4尊彩塑,是宋代的原物。羅漢樓上有廣發天尊、16羅漢彩塑,地藏樓上有地藏菩薩、施甸嚴俊彩塑,均為宋代造像。羅漢樓下墻上鑲嵌著北宋八年(118)的壹塊名為《羅漢碑記》的石碑,上面刻著16位在世羅漢和5位普通羅漢的名字,其中500位羅漢是我國目前記載最早的。在古青蓮寺東側,有壹座藏傳佛塔,是晉城唯壹保存完好的藏傳佛塔,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
扔筆臺
在青蓮寺的東側,有壹堵天然石墻,直立著,高約2 0米。怪石下部高聳,頂部卻是平的。頂部區域呈條狀,不到3米寬,10多米長。西南面墻上刻著“拋筆臺”三個大字,據說是慧遠大師拋筆的地方。相傳慧遠大師回杜高學法語時,在丹河邊的石霞山腰上建了壹座寺廟,取名“石霞寺”,即原來的青蓮寺。在這裏,慧遠——壹邊講課,壹邊仔細註釋《涅槃經》。歷經數年,涅槃經終於完成。為了證明自己的註解準確可靠,他決定向上帝求證。在壹個吉祥的日子裏,慧遠手裏拿著壹本書和壹支筆走上了山路。當他來到這面直立在山腰上的石墻時,他決定在這裏告訴天空。於是他爬上石頂,向天呈獻門筆,跪拜焚香,向天高喊:“我已完成涅槃經的工作。我若計較仁義,筆必留在空中。”然後把筆扔到天上,筆就真的留在空中了。所以後人把這種天然石墻稱為“拋筆臺”。
Sheshenya
玨山之巔,東崖之巔,有壹座令人震撼的“蛇神崖”。關於它,還有壹個感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玨山腳下的山村裏有壹位美麗善良賢惠的女子,因長期服侍臥病在床的公公,贏得了孝順之名,但也遭到了小姑的詆毀。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這個獻出生命的女人跳崖的古老而淒涼的傳說總是被遊客們聽到。著名作家張平的《生死抉擇》原作者聽後寫了壹首詩:聽崖上祭,嚇我們讀書人!恥辱和屈辱是貧窮和翻天覆地的民族靈魂!
茹鬥泉
青蓮寺外左側山崖下有壹天然水池,名為“奶鬥泉”。池中的水清澈見底,壹年四季水位不變。澇不增,早不減,不增,不減。上面的石墻,陡峭如刀,直插雲霄。上面有寬約20米的巖石,有多年水蝕和獨立入侵留下的痕跡。妳看峭壁上的石刻,上面有“飛瀑飛泉”、“山吐日月,溪巖遮雲”等字樣。據考證,這些文字是北魏遺留下來的。可見當時瀑布的壯觀是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所描述的。
天池嶺
位於玨山以東,山上有壹座假石城,可容納千人,為古代農民起義集結兵力。相傳《水滸傳》壹百二十回中描述的“李悝jy夢遊天池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宋江建城後,在宜春園舉行慶功宴。李悝jy喝得酩酊大醉,在酣睡中做了壹個夢。他夢見自己來到壹座山上,遇到壹個穿黃袍的書生,告訴他那是天池嶺。這時,幾個匪徒來搶東西,李悝jy把他們打得稀巴爛,砍死了蔡京、童貫、楊戩、高俅四個漢奸。他回來的時候又遇到了那個書生,給了他“欲滅天狐族,必和瓊,失箭頭”的真言,然後宋江國就按照這個公式打敗了天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