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

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

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2020年清明節是哪天?

2020年清明節是2020年4月4日星期六。農歷三月十二日,鼠年,鼠年,丁醜日。

2020清明假期安排

2020年4月4日清明節,4月4日(周六)至4月6日(周壹)放假三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節,清明節的春節對應重陽的秋節和春秋的春節,自古就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祖先禮讓有加,對未來追求謹慎。清明節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後來逐漸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在古代,中國的北方和南方有不同的習俗。唐代以前,我國北方的掃墓主要是在寒食節和寒衣節。據《禮記》等文獻記載,唐代以前,沒有清明節上墳祭掃的習俗,但到了唐代,清明節祭掃已經成為壹種風氣。唐代是中國南北墓葬祭祀習俗融合的時期,沿襲了清明的墓葬祭祀習俗,並流傳到全國各地。唐朝以後,寒食節逐漸式微,因為和清明節差不多。宋元時期,清明節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將禁火、寒食的習俗納入寒食節。清明節結合了寒食和上思兩個節日習俗,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禁火寒食習俗與上思郊遊習俗活動相結合的模式。隨著寒食節禁火、吃冷食的習俗移至清明節,我國北方壹些地方仍保留著清明節禁火、吃冷食的習慣。明清兩代大體上繼承了前代的舊制度,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了它作為春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節日的地位。民國時期,在清明節這壹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外,植樹也被確定為壹項常規項目,這其實只是官方對悠久的植樹民俗的壹種認可。

清明節習俗

墳墓祖先崇拜

在我國歷史上,禁火寒食、祭奠祖先早已成為習俗。唐代以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清明節掃墓祭祖成為壹種延續的節令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詩中寫道:“鳥鳴昏樹,誰哭?風吹曠野紙錢,古墓春草滿。李唐的花映著白楊樹,白楊樹充滿了生死離別的地方。不聽重泉哭,簌簌雨聲人歸。”

宋代詩人高句麗曾在壹首詩中寫道:“南北山多墓田,清明不壹樣。紙灰飛成白蝴蝶,淚染成紅杜鵑花。日落時分,在狐貍沈睡的墳墓上,有壹滴曾經到達過酒泉!”即使在今天的社會,在清明節前後,人們仍然有去墳墓祭奠祖先的習俗:拔除雜草,擺放供品,在墳墓前焚香祈禱,焚燒紙錢和金元寶,或者幹脆獻上壹束鮮花,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春遊

清明時節,正是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趁著掃墓的機會,全家老少在山野裏玩得不亦樂乎。回家後,他們順手折了幾根樹枝,戴在頭上,開心極了。有些人在清明節期間,在郊區遠足,表達他們自嚴冬以來的停滯情緒時,特意去大自然欣賞和欣賞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這種郊遊也叫春遊,古代稱為探春、春獵。它的意思是踩著草,在鄉下玩耍,看春光。清明節前後是踏青的好時機,因此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古代女性平日不能隨便出門,清明節掃墓是難得的機會。因此,在清明節,女人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壹種說法叫“女人的清明年”。屈於慧。

穿柳枝

清明節是柳樹發芽,煙綠的時候。有折柳、穿柳、插柳的民俗。人們外出郊遊時,順手折下壹些柳條樹枝,可以拿在手裏把玩,也可以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或者帶回家插在門楣和屋檐上。俗語有雲“清明不穿柳,美少女成明眸”,可見清明折柳是舊社會非常普遍的習俗。也可能與過去寒食節用柳枝討新火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柳枝是對樹木的壹種損害,不應該提倡。清明節插柳種樹的習慣,據說是為了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嘗遍百草的神農。另壹方面,據說介子推死時所持的柳樹後來復活了。晉文公給它取名為清明柳,並把它折成壹個圓圈戴在頭上。這種習俗後來被介紹給了人們。雖然典故來源不同,但這些習俗還是離不開人們春回大地的喜悅。

飲食習俗

每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壹種叫清明果的食物,用來掃墓祭祖。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意味著我可以品嘗綠色和芳香的水果。清明果的形狀有點像餃子,但味道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果皮是由壹種叫艾蒿的植物制成的,艾蒿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開小黃花,葉子小如菊科,叢生。

每年清明節前,女人們都會提著竹籃,三五成群地來到田間,高高興興地采摘艾葉。綠色新鮮的艾葉堆在筐裏,真的很吸引人。艾野才回家後,就開始了制作清果的復雜過程。女人就像壹個按摩師,綠色的苦艾壹眨眼就變成了美味的透明水果。

  • 上一篇:每逢吉日查詢2021。
  • 下一篇:結婚日期怎麽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