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能喝酒的人多,導致了很多關於酒的習俗,“禮酒”是其中最有特色的壹種。所謂“禮”,是畬族特有的酒文化,蘊含著畬族人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經常出現在畬族婚禮等場合。在新婚夫婦祭祖、結婚、祭親的當晚,新郎從親朋好友中挑選幾個未婚男子組成“完美”的禮友,這是壹套具有畬族特色的婚酒習俗,散發著濃郁的民俗文化氣息。
畬族不僅愛喝酒,而且善於釀酒,畬族釀酒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據考證,魏晉南北朝時期,客家人為躲避戰亂饑荒而南遷時,曾向當地畬族學習釀酒技術。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和畬族1000多年遷徙文化的傳承,畬族獨特的飲酒習俗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整個畬族文化中,成為其中的精華,使得畬族文化如同這碗米酒壹樣醇厚濃郁。
畬族的釀造工藝看似簡單,其實也很有講究。比如這個釀酒日,每當妳在畬村釀酒,村裏的老人都會告訴妳,要選個吉利的日子釀酒,平時要避開“三八潮”。這個“三八潮”是指農歷中的初三、二十三、初八、十八這幾天,依次為三帶八。他們認為這幾天釀酒正處於潮汐的潮起潮落期,此時釀出的酒容易變酸,出酒率低。如果選擇丁丙日、戊己日等日子釀酒,酒不僅純正而且回味悠長,是饋贈賓客的佳品。
除了選擇日期,酒的比例也很重要。要想釀出醇厚甘甜的酒,必須進壹步控制好米湯和糯米的配方比例。葡萄酒的味道因原料的比例而異。餐廳說:壹桶米,兩桶米,十壺水(壹壺裝壹斤)。這種酒柔和優雅,甘甜細膩;壹桶,三桶米,九壺水,這酒濃郁濃郁,入口刺激。
沖泡的比例確定後,畬族人會把切好曬幹的新米磨碎,稍微泡壹下,放在電飯鍋裏煮。這個時候火不要太大,米飯要完全煮熟,才能做出好酒。煮好的米飯出鍋後,將煮好的米飯鋪在竹簽或米網上散熱至35度左右,然後開始沖泡。先在酒壇子裏放上水,然後放年糕,再放熟的年糕。放好之後就要“開始”了,就是用酒的木柄把年糕的頂部挖成碗狀,然後每隔幾天攪拌壹下年糕。半個月左右,酒壇上漂浮的年糕,畬族人稱之為“壇面清”,直到這些年糕沈澱下來。
醇厚滋補的“十月酒”是畬族人最喜歡釀造的壹種紅色曲酒,因每年農歷十月釀制而得名。這個時候是壹年中釀酒最好的時候,除了糯米是新產的,溫度也很適合釀酒。畬族人往往壹次做壹大缸,然後根據酒的發酵程度分批存放。最好的“缸面清”,畬族不會獨享,而是放在春耕之際,請人幫著喝;剩下的再加水發酵的酒,口感很淡,會留著自己喝。
黑米,米酒,甜茶,米酒,親情。幾千年來,她的酒早已不僅僅是壹種滿足於吃喝樂趣的消遣。它更像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壹種情感寄托。其中蘊含的飲酒文化是畬族千百年來積累的寶貴遺產,是畬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