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壹個工匠是怎麽出來的?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壹個工匠是怎麽出來的?

《明太祖大政》記載,朱元璋下葬之日,“引葬於各門”。這本書是明朝萬歷年間第壹位侍郎朱國楨寫的,他是五營店的大學士兼學者。在古代,總統的意思是總結和決定他的事務。如:清朝國史館館長,主管國史編纂。所以這段歷史還是有壹定可信度的。

或許,朱元璋也看到了很多帝王的陵墓被劫掠破壞,屍體被盜賊下毒或者被仇人報復。反而不如普通人。朱允炆的這最後壹句話,使葬禮“狂喜”。即十三個送葬隊伍同時從南京十三個城門出發,車廂、人數、旗幟、棺木的數量都是壹樣的。這種方法使人無法辨別哪壹口棺材是朱元璋的真身。對此,考古界雖然證明了明陵地宮的存在,但無法證明地宮中是否埋有朱元璋的屍骨。事實上,歷史上帝王陵墓被盜並不少見。比如陜西關中平原,有72座皇陵,葬有73位皇帝,但72座皇陵都是空的,甚至還發現了秦始皇墓,有247個盜洞。可見皇帝陵墓被盜的概率之高。

所以歷代帝王都不太重視自己陵墓的安全。這樣就形成了壹個無法解決的矛盾。如果皇室要保護始皇帝陵墓的安全,勢必會殺掉工匠,防止陵墓建造的秘密泄露出去,工匠自然會想盡辦法逃脫。那麽,修建皇陵的工匠們能逃出生天嗎?

皇帝下葬過程中,最後壹個工匠(或最後壹批工匠)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墳墓結構

要說皇帝棺槨的埋葬,就不得不說說古代皇帝陵墓的四種墓葬結構。

壹、土坑葬:只需在地上挖壹個能容納屍體的坑,然後把屍體放進去埋葬,不用棺材。這種葬禮主要起源於原始社會早期。但在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墓坑的面積開始擴大,墓坑的四壁用木材建成後,再用木材覆蓋,這就是棺材的最早雛形。

第二種是木棺地宮:下面是箱底,上面是箱蓋,四周是箱子,這是棺材的早期形態。同時,棺材周圍會劃分出幾個方格,方便存放隨葬品。這個過程屬於帝王墓葬發展的初級階段。

三、磚石地宮:從漢武帝開始到隋、唐、宋、元、明、清,模仿現實生活的居住風格,帝王陵墓普遍采用磚石砌成的建墓形式,木質地宮逐漸被取代。墓內有大量隨葬品,墓內還雕刻有畫像,故稱“石墓”。例如,西漢中期流行的空心磚墓,西漢後期出現的石墓和唐僖宗竟陵地宮。無論是“以土築墓”,還是“以山築墓”(如唐昭陵),都有壹個相似的特點,“築寶城,修寶頂”,即在墓的地宮上建造壹座高大的磚城,然後在磚城內填充穹頂,使之高於城墻,稱為“寶城寶頂”。下葬時,棺材可以通過地下通道放置,但地下的入口是封閉的。不過壹般人都是先把棺材埋起來,然後用土把棺材蓋上,鋪成寶頂的形狀。

所以作為最後壹個封閉地宮入口的工匠,其實也是最後壹批工匠,嚴重威脅了皇陵的安全。他們能僥幸活下來嗎?

埋葬過程

無論是民間葬還是帝王葬,都離不開三大流程:葬、葬、封土。

葬禮:按照秦的推算,棺材將被擡到陵墓裏。比如清朝皇帝出殯那天,所有皇室成員都跟著出殯。在前線,有64名向導舉著人民的旗幟和雨傘,65,438+028名搬運工穿著喪服。他們三班各72人,從東華門出來,前往陵墓。後面跟著1628人的殯儀儀仗隊,手裏拿著各種紙花圈,紙人物,紙籠子,綢緞做的燔祭。同時,送葬隊伍中還有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他們穿著法衣,手持法器念經、祈禱。整個送葬隊伍浩浩蕩蕩,長達數十裏,莊嚴壯觀。

安葬:棺木送至地宮後,新皇帝獨自壹人進入墓坑,查看陵墓建造情況,整理隨葬品。離開的時候還需要清理留下的腳印,其余的皇族只能在墓外燒紙祭奠。

封地:新皇帝退出地宮後,最後壹批修陵工匠封了地宮出入口的石門,然後新皇帝鏟第壹鏟封門,最後死囚封門。

那麽,匠人的結局會是什麽?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事畢,已隱,中仰,門外仰,工匠隱,不可復出。”不要說最後的工匠,所有的工匠都只有壹個結局,那就是死亡。比如秦始皇陵的修建,就有極其嚴格的監督制度。每10工匠為1組,有1組長(小工頭);每10組為1隊,有1長隊(領班)。施工過程中,9個大工頭指揮90個小工頭,然後90個小工頭帶領900個工匠進行施工,實行軍坐在壹起的制度。如果1人玩忽職守或者逃跑,壹定要積極揭發,否則全團坐在壹起,家人都會受到牽連。所以,沒有壹個匠人有逃脫的機會。

據《子簡》記載,南朝時,齊國的死後,所有修墓和參與陪葬的工匠都被殺了。但齊國滅亡後,當時壹個工匠的兒子通過父親偷偷傳來的圖紙,盜走了齊國的武王墓,終於為父親報了仇。可以說,在古代,修陵的工匠極其嚴格,“漏網”極其困難。

再比如,蒙古大汗死後,即使不幸遇到人,也會立即被殺。可汗下葬後,不僅修陵的工匠會被殺,大部分送葬者、駱駝、馬匹也會被殺。

至於網上流傳的“自來石”“轉釘”之類的說法,都是盜墓小說裏的情節,極不靠譜。因為,門後靠石,遠近選。只要關閉石門,門後的“頂門石”就會滑入石門後的槽內,無需再預留另壹個釘孔。況且,如此明顯的安全隱患,皇家監督者不可能不重視。

所以不管是最後壹個工匠還是其他工匠,結局都是要被處決的。然而,他們永遠不會被埋葬在地下宮殿裏。畢竟不是每個人死後都能和皇帝“同室”的。

那麽,修陵墓的工匠是怎麽死的,死在哪裏?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事畢,已隱,中仰,門外仰,工匠隱,不可復出。”換句話說,所有的主要工匠都死在封閉的中門和較低的外門之間。同時,根據後人的考古發現,秦始皇陵西側還有140多座服役人員墓,遺存數量難以預料。因此,大多數知道建造墳墓的工匠和勞工(重點是死囚或奴隸)都會被殺死。(註:羨門指墓門。)

再比如漢武帝陵,位於陜西省興平市以東9公裏。陵區占地60多萬平方米,靈修人墓地約占4萬平方米。據估計,將有超過20,000具屍體被埋葬。

那麽,既然修陵的人結局都是慘死,為什麽還有人做修陵的生意呢?

許多人可能會想,既然靈修人的結局是悲慘的死亡,誰來做這項工作呢?畢竟妳不會做,誰也拿妳沒辦法。

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比如壹個太監,他會心甘情願做太監,不是生活所迫,很多人可以以入宮當警察為榮。所以不管是古代還是後世,只要利益足夠,買壹條人命完全是輕而易舉的。再比如清代趙翼的《二十二史註》。記載著為朱元璋而死的嬪妃、宮女等家族,都被皇帝封為天上女戶,所有家族都被封為上千世襲錦衣衛。那麽,誰敢鬧,誰又願意鬧呢?

所以,雖然靈修人的結局很悲慘,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願意做這個工作,這個行當自然不會消失。

那麽,有沒有僥幸生還的靈修人呢?

當然會有。比如1928年7月,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犯下了“東陵劫”。當時的“向導”是江石匠,壹個幸運的幸存者。當初慈禧下葬的時候,有81人負責封墓道。在施工過程中,石匠不幸被落石擊中頭部,當場昏倒。現場主管已經替他殺了,所以被扔到萬人坑裏,僥幸撿回壹條命。所以,孫殿英盜清陵時,聽說了這件事,才請石匠“當向導”,從而成功找到了陵墓的入口通道,炸開了入口。否則,狂轟濫炸不僅不能順利盜寶,還可能炸毀古墓,導致寶藏被毀或人死亡。

所以能僥幸活下來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圖像源網絡

  • 上一篇:2020新房入住吉日。
  • 下一篇:12生肖每日運勢,生肖運勢2021年運勢每月運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