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祭祀爐介紹

祭祀爐介紹

祭竈是中國漢族中影響很大、流傳很廣的壹種習俗。在過去,幾乎每個廚房都有壹個“竈神”神。人們稱此神為“司令菩薩”或“廚王司令”,而泉子裏的人壹般稱之為“廚王公”。傳說他負責管理各種竈火,被奉為家族的守護神。竈神龕多位於廚房的北面或東面,竈神的神像在中間。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叫小年。民間諺語說:“二十三,祭竈官。”按照舊習俗,臘月二十三是祭竈神的日子。竈神的雕像大多還印有這壹年的歷法,上面寫著“東方廚師當家”、“世界守護者”、“壹家之主”等字樣,以示竈神的地位。兩邊有“天道說好,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祝福全家平安。臘月二十四,竈王爺對天說話。

竈上畫的酒糟醉了,男人獻女兒避之。

中國古代崇拜的竈神是火神祝融。《禮記·禮器疏》:“顓頊之子,名李,本名祝融,拜為竈神。據信,竈王爺向玉帝告狀的事,在晉代就已經有了。金《抱樸子·魏徵》:“在壹個月夜,竈王爺也告白了天庭的人。《東京夢華錄》:“人皆不眠,備酒果為神,以酒糟塗爐門,謂之醉。後來,祭祀用的竈臺移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叫“小年”。範成大祭竈詞:“古有臘月二十四,竈主對天說話。雲,車馬流連,家中杯盤滿祭。豬頭是煮熟的,魚是新鮮的,豆沙甘松粉魚餌組。男人提出讓女兒回避,就是喝酒燒錢。在竈王爺的雕像前提供糖果、水、豆子和草,然後焚燒舊雕像,這叫送進廚房;除夕夜買了新廚王的畫像,叫迎廚。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民俗,所以祭竈僅限於男性。竈神,到了夏朝,已經成為漢人尊崇的大神。在描述春秋時期孔丘言行的《論語》中,有壹句話叫“寧為嬌媚,不為貌美”

先秦時期,祭爐是“五祭”之壹(五祭為祭爐、門、行、戶、雷五神)。雷是土地神。另壹個是門,井,戶,竈,香。

祭竈的習俗由來已久,到了周朝已經成為壹種習俗。“祭爐”原名“祭爐”,紀念教人吃熟食的“第壹爐”。因為火的發現,人們開始從吃生食、喝血過渡到吃熟食、喝開水。所以從皇帝到老百姓,對竈神的祭祀都是非常虔誠的。

祭祀爐在中國起源很早。《禮記》中有祭竈的記載。然而,祭祀爐竈的日子因寺廟和地方而異。《後漢書·殷行傳》記載,南陽(在河南省)的殷子坊在臘月裏,向竈臺祭獻了壹只羚羊,得到了竈神的保佑,從而發了財。三代興盛,周初(240-約299)曰:“今吳錄臘月二十四日。據說第二天上帝就壹歲了,所以他提前祈禱了。”。由於害怕竈神說自己家的壞話,吳人在給竈神獻祭時會“喝酒救命”。宗巴(約498-565)記載荊楚地區祭竈的習俗是在正月十二(十二月八日),“以豚酒祭竈”。從竈臺的供品來看,人們對這個能打小報告的竈神的敬畏之心壹直在降低。早先他用羚羊、海豚酒等祭品小心翼翼地祭拜,後來就幹脆用酒灌醉了。從宋代開始,竈神就成了笑話的對象。宋人用壹種叫“膠牙凍”的糖果來祭竈。本意不是讓竈神說些甜言蜜語。有人說是為了讓竈神的牙齒粘上糖,無言以對。北方常見的廚房糖果中有壹種所謂的“糖瓜”,就是把麥牙糖蘸上芝麻做成葫蘆或瓜的形狀。另壹種“關東糖”是用糯米粉和焦糖做成的,硬而脆,可以放很久。

傳統上,到年底,商家要結算全年的賬目。所以,送竈也是討債人和討債人絡繹不絕的時候。但是,討債最多也就除夕夜。飯後,即使欠賬不收,主客見面時,也要拱拱手互相祝賀。所以北方有句俗語:“絕望的關東糖,幫著包餃子”(除夕吃餃子),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

祭祀結束後,年底前,壹定要選個好日子做壹次大掃除,俗稱“掃年祭”。掃墓拜年的習俗也由來已久。崔敖(卒於1700年)在《四人月令》中提到十二月“齋戒、飲食、清凈”。每年大掃除前,老式家庭都要提前翻翻黃歷,為生肖選擇壹個吉日。掃除積塵不僅是為了迎接新年,對環境衛生和健康維護也大有裨益。

據說從竈神到秦人經過壹年的善惡,25日就是玉帝隕落的日子。他要查對查錯,這樣才能帶來不幸和好運。所以,在這壹天,大家要特別謹慎。尤其應該告誡孩子不要使用汙言穢語,以免造成不祥。

從25日到除夕的五天裏,由於家人和神都去了天堂,壹切都被原諒了,許多漢族人也在這幾天舉行婚禮。

  • 上一篇:看公歷查吉日。
  • 下一篇: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關老黃鐘奪取天蕩山的計劃(3)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