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指夏天涼爽,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當妳到達立秋的時候,梧桐樹壹定會開始落葉,這就是為什麽有成語“當妳失去壹片葉子時,妳就知道秋天了”。從字面上看,“秋”字由“谷”和“火”兩個字組成,表示五谷的成熟。立秋是秋季的第壹個節氣,秋季是由熱轉冷,再由冷轉冷的過渡季節。
立秋節氣概述
立秋: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在8月7日、8日或9日。在我國,立秋是秋天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被認為是太陽達到135的時候。二十四節氣:“七月節,立壹字解春(立春)。秋亦尷尬,事在此。”立秋壹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秋天即將到來。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消,但仍有“秋老虎”的余暉,立秋也叫立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的開始時間也不壹致。在氣候學上,秋季始於日平均氣溫每五天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那壹天。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當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獲,晚稻移栽,秋作物進入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秋天意味著夏天涼爽,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看作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
立秋的由來
其實,按照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秋季的開始就是下半年日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的時候。除了壹年四季都是冬天、春秋相連的無夏區,中國很少有“立秋”入秋的地區。
最早的地區在秋來、黑龍江和新疆北部,也將在8月中旬進入秋季。壹般年份,首都北京的秋風在9月初會比較涼爽,秦淮周邊的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秋風會在65438+10月初吹到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65438+10月上半月秋天的信息會傳到雷州半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天涯”雅縣的時候已經快元旦了。“立秋後好熱”,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較高,各種作物長勢旺盛。中稻開花結果,壹夜圓莖,大豆豆莢、玉米穗絲、棉鈴、紅薯塊莖迅速膨大,對水的需求非常迫切。這壹時期的幹旱會對農作物的最終收成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雨,稻子化成稻”和“秋雨淅淅瀝瀝,遍地金”的說法。雙夜生長處於高溫到低溫的環境中,壹定要抓住高溫、追肥、耕田的有利時機,加強管理。目前也是棉花保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秋,高矮拉在壹起。”除了對長勢較差的田塊施速效肥外,還應及時進行打頂、修枝、除老葉、抹多余芽,減少爛鈴、掉鈴,促進正常成熟吐鈴。茶園秋耕應盡早進行。正如農業諺語所說,“七掘金,八掘銀”,秋耕可以消除雜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和蓄水能力。如果配合施肥,秋梢可以長得更好。立秋前後,北方大白菜應快速播種,以保證低溫來臨前充足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太晚,生長期縮短,菜樹生長量小,核心不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農作物病蟲害的集中為害期,如水稻三化螟、稻葉蟬、稻飛虱、棉鈴蟲、玉米螟等。,因此有必要加強預測和預防。北方冬小麥播種即將開始,要盡快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立秋的氣候特征
立秋到了,但不是秋天的氣候到了。氣候季節的劃分應以“氣候平均溫度”為標準,即當地連續五天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是真正的秋季。中國幅員遼闊。雖然各地氣候不同,但此時大部分還沒有進入秋季氣候,三伏天的最後幾天還是在立秋後的第三天。尤其是在我國南方,這個節氣還是酷暑的時候。同時,由於臺風和雨季即將過去,氣溫更加炎熱,中醫將立秋至秋分這段時間稱為“長夏”。
立秋常識介紹
按照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連續五天平均溫度低於22℃才算秋季。按照這個標準,江淮地區壹般在9月中下旬入秋。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消,雖然有“秋老虎”的余暉,但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氣溫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白天很熱,晚上很涼。此外,秋天的含義還意味著莊稼即將成熟。
在古代的立秋之日,皇帝會帶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並命令武將開始訓練士兵保家衛國。此外,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在秋收之後,他們都會選擇黃道吉日,壹方面祭奠上帝和祖先,另壹方面也會嘗試新收獲的稻子谷以示慶祝。
立秋後,氣溫由熱轉冷,人體消耗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因此,可以根據秋季的特點,科學地吸收營養,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為冬季做好準備。秋季氣候幹燥,雖然夜間涼爽,但白天依然很高。所以根據“燥則潤燥”的原則,以滋陰清熱、潤燥止渴、提神安神為主。可以選擇芝麻、蜂蜜、銀耳、乳制品等具有保濕作用的食物。秋天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幹燥。因此,整個秋季都要註意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秋季是最適合人體的進補季節,這樣可以減少病毒感染,防止冬天到來時舊病復發。秋季進補要選擇“防燥不膩”的平補。具有此功能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蓮子、山藥、扁豆等。秋季如有味覺、口唇灼熱等“秋燥綜合征”,宜選用滋養潤燥、益中益氣的食物。這類食物有銀耳、百合等,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此外,當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入初秋時,通常可以種植以下水果和蔬菜:
1.北方:白菜、菜花、茄子、芹菜、黑豆、白豆、洋蔥。
2.中間部分:番茄、茄子、芹菜、甘藍。
3.南方:白菜、長菜、紅薯。
可以捕捉以下魚類:
木猴、卓鯤、鱘魚、劍龍、沙魚等。
古文記錄
形容
在中國古代,立秋被分為三個時期:“涼風習習;第二,等待白鹿生;三等寒蟬。”這意味著立秋後,刮風時人們會感到涼爽,這時候的風不同於夏天的熱空氣;然後,早晨地球上會有霧;而秋天覺得陰沈沈唱歌的蟬也開始唱歌了。
符號
據記載,栽在盆裏的梧桐樹,是宋代李秋天宮要搬進廟裏的。“立秋”的時候到了,太史公大叫:“秋天到了。”演完戲,梧桐落下壹兩片葉子,表達秋天。
氣象標準
按照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降至22℃以下為立秋。除了與春秋相連的無夏區,我國很少有“立秋”入秋的地區。
中國各地的秋天
最早的地區在秋來、黑龍江和北疆,也將在8月中旬落下。壹般年份,首都北京的秋風在9月初會比較涼爽,秦淮周邊的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6月初秋風會吹到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6月中上旬,438+065438+10月秋天的信息會到達雷州半島,但是當秋天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時候。
秋天的自然現象
“秋後好熱”,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較高,各種作物長勢旺盛。中稻開花結果,壹夜圓莖,大豆豆莢、玉米穗絲、棉鈴、紅薯塊莖迅速膨大,對水的需求非常迫切。這壹時期的幹旱會對農作物的最終收成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雨,稻子化成稻”和“秋雨淅淅瀝瀝,遍地金”的說法。雙夜生長處於高溫到低溫的環境中,壹定要抓住高溫、追肥、耕田的有利時機,加強管理。目前也是棉花保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秋,高矮拉在壹起。”除了對長勢較差的田塊施速效肥外,還應及時進行打頂、修枝、除老葉、抹多余芽,減少爛鈴、掉鈴,促進正常成熟吐鈴。茶園秋耕應盡早進行。正如農業諺語所說,“七掘金,八掘銀”,秋耕可以消除雜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和蓄水能力。如果配合施肥,秋梢可以長得更好。立秋前後,北方大白菜應快速播種,以保證低溫來臨前充足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太晚,生長期縮短,菜樹生長量小,核心不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農作物病蟲害的集中為害期,如水稻三化螟、稻葉蟬、稻飛虱、棉鈴蟲、玉米螟等。,因此有必要加強預測和預防。北方冬小麥播種即將開始,要盡快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秋季習俗的開始
1,秋節開始
立秋節,又稱七月節。時間從公歷每年的8月7日或8日開始。到了周代,是日本天皇親自率領三郡六郡的王公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少昊和蓐收的儀式(見《禮祭月令》)。漢代仍然繼承了這壹習俗。後漢祭祀史:“立秋之日,西郊迎秋,祭白帝蓐收。車旗身著白衣,表演了歌曲《西豪》和巴蜀舞蹈《余明》。及天子入圃射祭,以薦祭宗廟之禮,命日體劉。殺動物作祭品,可見秋來推廣武術之意。”在唐代,每到立秋之日,也要祭祀五帝。《新唐書》:“立秋立冬拜郊五帝。”在宋代,在立秋的那壹天,男女都要佩戴梓樹葉來配合時間順序。有用石南紅葉剪刻花瓣插鬢的習俗,也有秋水吞服七顆小紅豆的習俗(見《臨安年》),明顯繼承了宋俗。在清朝,在中秋節開始的那壹天,人們用掛秤稱體重,並與夏天稱體重的人數相比較,以測試他們在夏天的肥胖程度。自民國以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人們習慣於在白天或夜晚預測立秋時的冷熱天氣。還有用西瓜青豆嘗新事物,祭祖的習俗。在立秋的前壹天,陳冰有吃瓜、蒸茄子、炒香香等習俗。
2、觸摸秋天
夏歷的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這壹夜,婚後未生育的女子,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瓜果架、豆棚下的地裏偷偷摸索瓜豆,故名摸秋。常說摸南瓜容易生男孩;摸扁豆容易生女孩;摸白扁豆更吉利,除了生女孩,還是白頭偕老的好兆頭。按照傳統習俗,夜瓜豆是誰摘的,園主也不能怪他們。無論阿姨回家多晚,父母都不允許批評她。這種習俗在清朝以前就有,民國以來壹直在民間流傳。比如商洛竹林關壹帶,中秋節晚上,月亮還沒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照例鉆進附近的秋田裏,摸著什麽東西回家。如果摸洋蔥,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聰明;如果碰了瓜果,父母認為孩子以後吃喝不愁,壹切都會好的。人們把“觸秋”當成遊戲,不懲罰盜竊。從這壹天起,父母應該約束他們的孩子,在瓜田他們不允許拿別人的樹枝或樹葉。在商南縣,中秋之夜,吃完月餅,不肯長高的孩子摸高粱。沒有男生的人摸茄子;沒有女生的人碰辣椒;孩子不聰明的人去摸洋蔥。
3.秋季繁忙的會議
秋忙會壹般在農歷七八月舉行,是為秋忙做準備的商貿會議。有的是結合廟會舉辦,有的是專為熱鬧的秋季舉辦。其目的是交換生產工具,出售牲畜,交換食物和生活用品。其規模與夏忙會相同,有騾馬市場、糧食市場、農具生產市場、布匹市場、京廣雜貨市場等。如今,這種聚會被稱為“經貿交流會”。會議期間,將有文藝表演、賽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4、秋收互助
秋收伊始,農村有“秋收互助”的習俗。妳幫我我幫妳,三五成群去地裏搶成熟的玉米。壹個玉米要搬四次:第壹茬、第二茬、第三茬、空茬。女人、老人、少年扛著竹籠,壹排排,壹株株,壹個挨著壹個搬。不要“猴子搬玉米,搬壹個又倒掉壹個。”而是搬了壹個放在籠子裏,然後放到田裏的玉米穗堆裏,最後用大車拉回家。將第壹茬玉米成熟穗和第二茬玉米未成熟穗移出。第二茬和第三茬作物的移動方式相同。最後,把空茬撈出來,剩下的玉米穗,不管是老的還是幼的,壹起搬回家。看誰的玉米成熟早,先挪給誰,既不會逆著農時,又能把糧食退回倉庫。
5.秋田娛樂公司
秋天,尤其是秋收前後,雖然農忙,但是秋種秋收都很忙!但是,忙碌的工作中也有樂趣。玉米、谷子、小米長大後,特別是玉米長到壹人高、初結穗時,壹些青少年和十多歲的孩子在田裏玩耍嬉戲是常有的事。他們把嫩玉米的穗去掉,在地上挖了壹個洞,留下了壹個煙囪,這是壹個天然的土竈。然後他們把嫩玉米穗放進去,到處收集柴火。玉米頂上的花是很好的燃料,增加了燃燒的火。不壹會兒,全窯的玉米穗都熟了,地裏舉行了壹場豐盛的玉米盛宴。他們還會上樹抓麻雀蛋,當場射殺兔子。他們可以吃很多野味,這些野味都可以在野外用鍋來煮。有肉有菜,各種口味都有。他們還把他們叫來的柿子和他們得到的紅山藥放在土洞裏加熱壹個小時,這將使它們變成甜柿子。秋田的這種樂趣代代相傳。
6、糊秋肥
在初秋時,人們流行用掛秤稱體重,並與長夏時的體重進行比較。因為夏天人們沒有食欲,而且飯菜清淡簡單。兩三個月後,他們會瘦壹點。伴著秋風,我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充點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彌補的辦法是“糊秋肥”:在立秋的這壹天,各種肉類、燉肉、燒烤紅燒肉等等,“用肉糊肥”。
7、啃秋
“吃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天津講究立秋吃西瓜或哈密瓜,意為“咬秋”,指炎熱的夏天酷熱難耐。到了立秋,咬壹口。江蘇等地也在立秋吃西瓜“咬秋”。據說秋季痱子是可以避免的。在浙江等地,立秋每天都要吃西瓜和燒酒,民間認為這樣可以預防瘧疾。[1]城裏人買了壹個西瓜,在立秋那天回家,全家人圍在壹起嚼西瓜,那是秋天。另壹方面,農民更大膽地咀嚼秋天。他們三五成群地坐在瓜棚和樹蔭下的地板上,手裏拿著紅西瓜、綠西瓜、白生生的紅薯和金黃的玉米棒子。秋天所表達的,其實是壹種收獲的喜悅。
8.秋舍
秋社最初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人把秋會定在立秋後的第五天。此時,收獲已經完成,政府和人民都向上帝獻祭以示感謝。宋士秋社會有吃餅、飲酒、婦女拜望母親的習俗。唐漢·沃《不見》詩:“願為禦燕,秋社歸來不歸。”有些地方還流傳著“辦合作社”、“敬合作社之神”、“給合作社煮粥”的說法。
節氣歌謠
到了年中初秋,可能會有洪水和幹旱。
男女老少努力爭取高產。
當棉花沾邊時,追肥時間達到下限,
幹旱時適當澆水,巧控病蟲害。
早秋作物成熟,要勤翻,防止虐鳥。
深秋時節,對農作物的管理不能手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在炕土上種植洋蔥獲得高產。
保護好蔬菜,搭建棚子,施足基肥,深挖。
做很多農家肥,割草曬草要花時間。
把樹和果樹管理好,把梨摘下來賣錢。
加強畜禽管理,重點預防牛流感。
註意多給魚餵草,魚病的防治至關重要。
坑裏的菱角摘下來了,蓮藕蘆葦我們還要繼續打理。
相關農業諺語
“立秋”首先帶來的是天氣的變化。從這壹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爽”,“早晨是秋天,晚上是寒冷的”。但是“立秋”的早晚差別很大。所謂“初秋寒,晚秋熱死”,提醒人們不要盲目樂觀“立秋”,有時“立秋之後,壹端還有(秋)虎”。其實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就是雨水。“秋後有雨,千年前後有風”,這是人們通過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
毫無疑問,人們歡迎秋雨。“立秋下雨時人們很高興,夏天下雨時人們很擔心。”正常情況下,“立秋在夏,三秋下雨。”不僅下雨,有時還打雷,表示“立秋打雷,百日見霜。”“立秋”後每次下雨,氣溫都會有壹定程度的下降,這也是“壹場秋雨壹場寒”的說法在此的原因。但立秋後也不下雨,以“立秋前緊接著北風下雨,立秋後壹滴水也沒有”為標誌,最直接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立秋幹燥炎熱秋不下雨,立秋多雨秋”。
“立秋”對農事影響很大。在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節日。因為“打雷打秋,冬收半”和“立秋晴天,農民不出力”。這意味著如果秋天開始時聽到雷聲,莊稼會歉收;如果初秋天氣晴朗,天氣會很好,妳可以等待豐收。同樣,早晚“立秋”也很重要。“七月秋收萬物,六月秋失萬物”。不能忽視的是“立秋”後不下雨。“立秋下雨萬物皆收,立秋不下雨人人愁”,因為“立秋不下雨是空秋,萬物從來都是收獲壹半”。
可見“立秋”還是豐收的標誌。所謂“秋不冷,籽不黃”,“立秋十日滿黃”,“立秋十八日滿草”,壹個金秋就要來了。這個季節,人們最算計的就是農事:“長夏種茄子,立秋吃茄子”;“秋初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蒙家”;“立秋摘辣椒,白露打核桃,初霜摘柿子,立冬打軟棗”。在享受收獲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工作節奏:“七月立秋慢走,六月立秋加油快”“立秋牽手,三五鬥收”。對於未進入收獲期的,還要註意“立秋”:“先種芝麻,立秋種晚粟”;“立秋棉花管理好,修剪必不可少”;“立秋長出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不僅是萬物成熟和收獲的季節,也是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壹直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到了秋天就把扇子扔掉。”因為“壹場秋雨壹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天冷了也要註意“千年不露身,秋後少遊”。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胃,不痱子不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宜收而不宜散”,要記住“秋不宜吃辣”、“秋不宜吃肺”;還要“早臥早起,和雞同樂”,早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舒展肺氣,符合秋季養生之道。
秋季健康的開始
酷暑過後,時間序列到了初秋。秋天是壹個寒冷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上說,“鬥是指西南次元立秋,陰出地,萬物皆殺。按照秋天的指示,谷物成熟了。”此時太陽經度為135度。從這壹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從炎熱逐漸下降。有句諺語說,“秋初天涼”,也就是說,秋天的開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然而,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緯度和海拔不同,實際上不可能同時進入立秋的涼爽秋季。從氣候特征來看,立秋被稱為“秋老虎”,因為仲夏的余溫和秋天的烈日,尤其是在立秋前後,許多地區仍然處於炎熱的天氣。氣象資料顯示,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會持續到9月中下旬,天氣才能真正降溫。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管子》中記載:“秋始於陰,故萬物皆收。”在秋季養生中,蘇文的四時調神說指出:“四時陰陽之人,萬物之根,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在生長之門,與萬物同升降。若逆其根,則斷其根,毀其真。”這是古人調節四季的目的,警示人們要懂得春夏秋冬藏的自然規律,才能順應四季。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必須順應它,遵循它。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壹個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過渡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陽氣漸化陰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顯得漫長的過渡期。所以秋季養生,壹切精神感受,飲食起居,運動,都是以滋養收獲為原則。具體來說,在中醫理論中,對事物的五行(木、火、土、金、水)進行分類總結:比如自然界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甜、辣、鹹);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五化(生、長、化、藏、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眼、舌、口、鼻、耳);五形(筋、脈、肉、毛、骨);五種情緒(憤怒、喜悅、思考、悲傷、恐懼);五音(喊、笑、唱、哭、呻吟)。
可見,秋應屬肺,肺悲(憂),悲易傷肺。肺氣虛會降低身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容易導致悲傷和焦慮。所以,在自我調養中,壹定不能背離自然規律,遵循古人的大綱,“使心靈平和,減緩秋天的懲罰,收斂空氣,使秋天平靜;無誌,使肺清,此秋氣應,養收之道也。”
壹、精神調理:做到內心平靜,精神安寧,心境舒暢,避免悲傷,即使遇到傷心的事,也要主動化解,以避開冷空氣,同時要有所收斂,以適應秋天平靜的空氣。
二、日常生活調養:立秋時節正是天高氣爽的時候,要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同樂”,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舒展肺氣,防止過度收斂。立秋是初秋的季節,酷暑未盡。雖然有涼風,但天氣多變。即使在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日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所以不宜穿太多衣服,否則會影響身體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容易感冒。
三、飲食調養;《蘇文·論臟氣之法》說:“肺主秋...肺收斂,吃酸急收之,補酸,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清肺。應該是秋季收獲,盡量少吃蔥、姜等刺激性的產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秋季,肺金在順,肺金太盛則礙肝木,故《金匱要略》有“秋不吃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宜養陰潤肺。《飲食要開始》說:“秋燥,宜食麻以潤燥,不宜飲寒”。甚至還有人主張秋天吃生粥滋陰潤燥。總之,秋季可以適當吃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制品等軟食,益胃生津。
4.運動與療養:進入秋季是進行各種鍛煉的好機會。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在這裏,我將向您介紹壹種秋季養生運動,即《道士臧周宇經》中的“秋季呼吸健身法”。具體方法是:早上洗完之後,閉著眼睛在室內靜坐,先敲36下牙齒,然後用舌頭在嘴裏攪拌,等液體在嘴裏。吸氣時,用舌頭舔上顎,通過鼻子吸氣,目的是把它送到田單。從嘴裏慢慢呼出氣。當妳呼氣時,妳應該無聲地說出這個詞,但不要發出任何聲音。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護肺強身的功效。
秋季食譜的開始
生粥:
【配方】生地25g,大米75g,糖少許。
【做法】地黃(鮮)洗凈切細,用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左右,然後將煎液潷出,再次煎煮,合並兩次煎液,濃縮至100 ml,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米粥,趁熱加入生地黃的汁液,攪拌均勻,加些糖調味。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我們還可以為肺結核和糖尿病患者做飯。
黃精煨肘子:
【配方】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姜15克,蔥適量。
【做法】黃精切片,黨參切短段,用紗布袋裝好,紮好;大棗洗凈備用。將豬肘刮幹凈,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撈出備用。姜、蔥洗凈拍勻備用。將上述食物放入砂鍋中,註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撇去所有浮沫,繼續用文火煨至汁液粘稠,取出藥袋,將肘子、湯和大棗同時放入碗中。
【功效】健脾潤肺。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肺虛咳嗽、病後虛弱者。
五彩蜂蜜珠:
【食材】蘋果1,梨1,菠蘿半個,楊梅10,荸薺10,檸檬1,糖適量。
【做法】蘋果、梨、菠蘿洗凈去皮,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菱角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備用。將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放入鍋中加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吃的時候把糖汁澆在水果上。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胡椒魚:
【配料】1黃魚、香菜、蔥、姜、花椒、黃酒、香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
【做法】黃花魚洗凈,切成花刀圖案備用。蔥、姜洗凈切絲。燒熱油鍋,將鍋兩邊的魚煎至見黃色,撈出瀝幹油;鍋裏放少許油,燒熱,鍋裏放入花椒、姜絲煸炒,再放入鮮湯、酒、鹽、魚,煮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中,撒上蔥絲、香菜絲;將鍋裏的湯燒開,加入白醋、味精和香油,攪拌均勻,倒入魚盤中。
【功效】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秋之詩的開始
立秋在前壹天拜訪了鏡子。
【宋】劉漢【唐】李益
乳鴉啼散玉屏,壹枕涼壹扇涼。
物在身外賣,人生在鏡中。
秋天找不到地方睡覺,梧桐滿月光。
廟堂上要下雪,明天迎著秋風。
秋老虎二十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