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民間節日。自古以來就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批準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成為中國第壹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端午節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紀年》記載,盛夏太陽在山上時為盛夏,五月為盛夏。它的第壹個下午是在陽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又稱為“午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和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非常受歡迎的民間節日。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由於地域遼闊,故事和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到了不同的習俗。
仲夏端午節是壹個升天的節日,以龍舟競渡形式的龍舟節是端午節的壹個重要主題,至今仍流行於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此外,壹系列的端午節習俗是由陰陽數字和季節衍生而來的。
按陰陽數,午為陽,重午最陽;五行屬火,時在仲夏月,天時地利人和,萬物生長,潛力極高;重午是天地清凈健康的吉日。古人把午後三時和午後三時視為消除陰邪的最重要時間。
古人也將端午節視為吉祥之年,恰逢夏季至日,稱之為“龍舟節”,據說“千載難逢”。夏天是陰陽相爭的季節。陽向上,陰被迫向下。午後,純陽健康,這是陰所怕的。夏天也是趕走瘟疫的季節。盛夏,端午陽氣十足,萬物在此時欣欣向榮。是壹年中草藥藥性最強的壹天。端午節采集的草藥,祛病防病最有效。
由於午時人間純陽正氣匯聚,草藥在這壹天的神奇特性,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端午節習俗,很多都以祛陰邪、祛病防疫為主題,如掛艾草、午時飲水、泡龍舟水、紮五色絲線辟邪、洗草藥水、熏蒼術祛病防疫等。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起源,學術界主要有四種觀點:
1.廣為流傳的“紀念歷史人物”的觀點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依據是吳鈞的《續齊和合傳》(神話小說),宗敖的《荊楚時代的故事》。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等。
2.聞壹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吳越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見聞壹多全集)。
3.人們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壞月壞日”(見張《端午節非因屈原》)。
4.人們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夏季的至日(詳見劉德謙的《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另壹種說法》)。
假日飲食:
1.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很多,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條形等。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非常流行。用磨成粉末的雄黃釀造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用作解毒劑和殺蟲劑。所以古人認為雄黃可以抑制蛇、蠍子等害蟲。“善能殺諸毒,除諸惡,治諸毒。人仰馬翻,虎狼蹲伏山中,諸毒入川水避之。”
3.黃武:江浙壹帶有端午節吃“黃武”的習俗。黃武指的是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壹般用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還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代替。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之為五月黃月。
4.結塊: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的盛大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餅。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壹個用單根木頭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頭敲打。這種食物具有民族特色,能增添節日氣氛。
5.鍋貼:在福建晉江,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吃“鍋貼”,用面粉、米粉或紅薯粉等配料做成濃稠的糊狀。相傳古代,端午節前是閩南的雨季,雨連綿不斷。人們說上帝紮了壹個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炒樁”雨就停了。人們說天空已經修補好了。這種飲食習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