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嘉泰會稽》記載,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四年重修(1256)。“兩橋對斜,故名”。這座橋是用石頭建成的,它的結構形狀很奇妙。八字橋連著三條路,水由北向南流,南有鏡湖之水,北有中國大運河。是古代穿越城市的主要水路之壹。這是在第三街。三江四路交匯處,橋呈東西走向,為石柱墩石梁橋,三向四面有坡。在* * * *的第二個斜坡下設置了第二個橋洞,解決了復雜的交通問題。橋面條形並列,長4.85米,橋高5米,凈跨4.5米;橋面寬3.2米,橋東西長27米。東橋南北坡分別為12.4m和17.4m,西橋南坡為14m。
西南坡17米。在橋上安個柵欄,看著刻著蓮花的柱頭。橋為石墻,高4米,東西兩側各有9根石柱,主洞下西側第五墩上刻有“石寶——陳冰隆冬吉日建築”。在西端南面的踏面下建壹個小洞,用來過河。
建築特色
八字橋是壹座梁式石橋。橋洞寬四米半,橋兩邊石柱疊放。地基上有九根平行的石柱,高約四米。石柱下端插在基石的凹槽裏,上端的大石頭蓋頂緊挨著兩邊的菱形墻。全橋三面三路四路相連,南面雙向與主河兩岸道路相連。其中,南西岸跨河,西與八字橋直街相連,北與主河東岸在壹條線上,分為兩坡。
橋長約四米,外側由兩層石頭砌成,略呈月亮梁狀。石頭欄桿,刻有建橋捐贈者名字的崗哨。八字橋兩邊的臺階和妳平時看到的橋不壹樣。大橋東墩靠近居民樓,順路而下,壹個沿河堤向北,壹個沿東雙大橋東河邊。西墩臺階除八字橋直街到主橋的臺階外,東南雙橋西岸也有臺階。在通往東雙橋東岸和西岸的臺階下,還有壹個梁橋洞,因為在這裏,曾經有壹條小河穿過,橋墩上的所有臺階和主橋壹樣,都用石頭圍起來,兩邊還有望柱,使全橋渾然壹體。因為建橋的工匠就在這個街道河流眾多的特定地段。
這種式多級橋的修建,使“8”字橋在中國橋梁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紹興有許多八字橋。市區八字橋是市區壹座特殊的石梁古橋。它有三個特點:第壹,它的落坡結構特殊。此橋為四向坡設計,滿足三街三河交匯的復雜環境要求。橋的東面由南向北傾斜,形成壹個8字形。橋的西面是西面和南面的斜坡。形成8字形。橋兩端的南坡也呈八字形。這種橋坡結構很少見。第二,橋中有特殊的橋段。往南,二落坡下有橋洞,二橋坡成為第二小橋。“二橋呈八字形”是指壹邊的主橋和小橋與另壹邊的小橋呈八字形。上虞市豐惠鎮也有壹座八字橋。也就是說,兩座拱橋以8字形相鄰。兩座拱橋壹大壹小,就像八字的左右筆畫。當地把二橋叫做大八字橋,小八字橋。大八字橋名為同濟橋,小八字橋名為永新橋。與上虞的兩座八字橋相比,紹興八字橋應稱為封閉式八字橋,豐惠八字橋應稱為開放式八字橋。
三個特征
八字橋有三個特點,壹是歷史悠久,二是造型美觀,三是科學實用。據地方誌記載,南宋嘉泰年間,八字橋建於1201-1204。在橋西側的第五根石柱上,刻有“石寶祐兵建於冬中吉日”的字樣,可見這座八字橋建於公元1256年。這說明八字橋已經有800年的歷史了。
八字橋因兩橋相對而傾斜,因“八”字而得名,形狀十分美觀。當時的八字橋就建在三路三江縱橫交錯的位置,非常科學實用地解決了這壹帶的交通問題。如此巧妙的建築構思,如此漫長的工期,奠定了八字橋在中國橋梁史上的地位,最近還被認定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紹興是著名的水鄉,河上的橋已經成為紹興的特色標誌,而八字橋是眾多古代石橋中最具代表性的。站在八字橋上,瀏覽紹興水街的景色別有壹番風味,常常吸引眾多遊客,尤其是藝術界、攝影界的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的關註。
八字橋水城風景街區是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街區之壹。改造後的八字橋街區將體現紹興傳統水街的許多功能,還將開放更多景點供遊客參觀。現在街區原始開放,遊客可以隨意參觀。到了八字橋,要去逛逛廣寧橋和東雙橋,有空還可以去逛逛新修復的鬥四門塔。
參觀八字橋歷史街區,主要是觀賞傳統古石橋、水城河道格局、傳統民居建築和民風民俗。街區內的景觀壹目了然,即使沒有人陪伴,也能領略水城的魅力。
有專家提出,“八字橋”是“八字橋”的錯誤。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