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放龍的好日子。
在觀音菩薩身旁,有壹對男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
龍女原本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她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寵愛。有壹天,她聽說天下在放魚燈籠,很熱鬧,就吵著要去看。
龍王捋了捋胡須,搖了搖頭說:“這裏荒無人煙,人山人海,但不是妳們龍族公主去的地方!”龍女撒嬌裝哭,龍王始終不肯。龍女撅著嘴:我心裏想,妳不讓我走,我就走!好容易進入夜深人靜,然後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了壹個非常漂亮的漁家姑娘,踩著夢龍裏的月光,來到了魚燈喧鬧的地方。
這是壹個小漁鎮,街上有很多魚燈!有黃魚燈、牛角燈、章魚燈、墨魚燈、鯊魚燈、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張西望,越看越開心,有時還把自己推進人群。很快就來到了十字路口,這裏更有趣!魚燈與魚燈疊放,燈山與燈山相連,五彩繽紛,璀璨奪目。龍女像個傻子壹樣站在燈山前,看得見神。
誰知這時,從閣樓上倒來半杯冷茶,不偏不倚地潑在龍女頭上。
龍女嚇了壹跳,叫苦連天。變成少女的龍女,半滴水都沾不到。她壹沾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的模樣了。
龍女急了,怕街上出現龍形,導致元宵節泡湯,拼命擠開人群,跑到海邊。剛跑到沙灘上,突然“忽啦啦”,龍女變成了壹條非常大的魚,躺在沙灘上,動彈不得。
正巧,兩個打魚的男孩,壹瘦壹胖,來到了海邊。當他們看到這條閃亮的大魚時,他們突然楞住了。“這是什麽魚!怎麽能放到沙灘上呢?”胖子膽小,遠遠站著說:“我沒見過這種魚。恐怕不吉利。走吧!”"
那個瘦男孩如此大膽,以至於他拒絕離開。他壹邊擺弄著那條魚,壹邊說:“不管是什麽魚,妳把它扛到街上去賣,壹定會賺點外快用的?”兩人嘀咕了壹會兒,然後拎著魚上街去賣。
那天晚上,觀音菩薩坐在紫竹林裏。她清楚地看到了剛剛發生的事情,並被同情心所感動。她對站在她身後的男孩說:“快去漁鎮買壹條大魚,送到海裏放生。”
善財低頭道:“菩薩?弟子如何用銀子買魚?”
觀音菩薩笑道:“就從香爐裏抓壹個。”
杉菜點點頭,說好。他匆匆趕到觀音寺,抓了壹把香灰,踩著壹朵蓮花,直奔漁鎮而去。這時,兩個男孩已經把魚擡到街上,壹下子被看魚燈籠的人圍了起來。驚嘆和贊嘆的人漫天要價,村裏嘰嘰喳喳,卻沒人敢貿然買這麽大的魚。
壹個白胡子老頭說:“小子,這條魚太大了。妳為什麽不把它切碎,在零售點賣?”
胖子覺得老頭說得對,就借了壹把肉斧,舉起來切魚。
突然,壹個小孩叫道:“看?大魚流淚了。”
當胖子停下斧頭,看到大魚真的流下了兩串晶瑩的眼淚,嚇得扔掉肉斧,往人群外鉆。
瘦子怕多出來的錢泡湯,趕緊拿起肉斧要砍,卻被壹個氣喘籲籲的小沙彌攔住了:“別砍了!不要切!這條魚是我買的。”大家看到後都很驚訝:“小沙彌為什麽要買魚?”
老人頓了頓,翹起山羊胡子說:“恐怕和尚買魚就要開葷了。”
小沙彌見眾人都在冷笑,臉紅了,連忙說:“我買這條魚是為了放生!””說著,他拿出壹撮碎銀子遞給瘦子,讓他們把魚運到海邊。
瘦男孩暗自高興:“賺到外快了!”扛到海邊,說不定小沙彌走了,還能把這條大魚扛回來!”他叫胖子去扛大魚,跟著小沙彌到了海邊。
三個人來到海邊,小沙彌叫他們把大魚放進海裏。魚壹碰到大海,立刻濺起水花,遊得遠遠的,然後轉過身,跟小沙彌點點頭,突然消失了。瘦子見魚遊走了,便斷了賺外快的念頭,找出碎銀子來給胖子。沒想到,我攤開手掌,碎銀變成了壹把香灰,被壹陣風吹走了。轉眼找小沙彌,他也不見了。
況且在東海龍宮,自從小公主失蹤後,宮外就發生了踩踏事件。龍王氣得龍須翹起,龜丞相急得頭頸直伸,守門蟹將軍嚇得口吐白沫,玉蝦宮女嚇得跪在地上直打顫...直到天亮,龍女回到水晶宮,大家才松了口氣。。龍王瞪著眼睛,憤怒地呵斥道:
“小惡獸,妳竟敢犯宮規,私自外出!說!妳去哪兒了?”
龍女壹看龍王動了怒,知道撒嬌沒用,便實話實說:
“爸爸,我女兒去看魚燈籠了。要不是觀音菩薩派個好孩子來救我,我女兒差點沒命了!”
然後我又把我的故事講了壹遍。龍王聽到這裏,臉色變得蒼白。他怕觀音把這件事說出來,讓玉帝知道了,就要被控“對女兒管教不嚴”。他越想越生氣。壹怒之下,他將她驅逐出水晶宮。
龍女很難過。茫茫東海,她能在哪裏生活?第二天,她流著淚來到蓮花洋。哭聲傳到紫竹林,觀音菩薩知道是龍女,就命山財去把龍女找來。福運蹦蹦跳跳地來到龍女跟前,笑著問:
“龍姐姐,妳還記得我小沙彌嗎?”
龍女連忙擦掉眼淚,紅著臉說道:
“妳是個好哥哥嗎?妳是我的救命恩人!”說出來就要低頭。
錢善壹把拉住她:
“走吧,觀音菩薩讓我來接妳!”
杉菜和龍女攜手走進紫竹林。龍女壹見觀音菩薩坐在蓮臺上,就彎腰下拜。觀音菩薩非常喜歡這位龍女,讓她和山財像兄妹壹樣住在陰超洞附近的壹個山洞裏,這個山洞後來被稱為山財龍女洞。
從此龍女就跟著觀音菩薩了。然而龍王卻食言了,經常叫龍女回去。
龍女依戀普陀山的風景,再也不想回到禁止青銅化的水晶宮。/viewthread.php?tid=994032
好像龍女被富家公子放出來的那天是農歷二月初二。